國產「情色小主播」,靠嘴征服觀眾,這一回歸猛衝9分?

毒舌電影 發佈 2024-03-03T14:23:02.918322+00:00

國產談話節目,有個謎一樣的男人。明明內心超級文藝,非要表現最俗一面;明明永遠不會冷場,非說自己社交恐懼。明明每次操盤的節目,沒話題、沒熱度、沒爆款相。卻能憑過硬口碑征服觀眾:因為疫情,再次消失兩年。終於,又能聽到他的高質量BB:鏘鏘行天下 第三季2018年,第一季開播。

國產談話節目,有個謎一樣的男人。


明明內心超級文藝,非要表現最俗一面;


明明永遠不會冷場,非說自己社交恐懼。


明明每次操盤的節目,沒話題、沒熱度、沒爆款相。


卻能憑過硬口碑征服觀眾:



因為疫情,再次消失兩年。


終於,又能聽到他的高質量BB:


鏘鏘行天下 第三季



2018年,第一季開播。


竇文濤找來駐紮過中東的前戰地記者小君君,肚子裝著好多小說的文學吐槽家許子東,橫跨歐亞大陸,邊走邊瞎聊,帶觀眾走進歷史。



第二季,竇文濤帶著做了大半年肥宅的疲憊,一口氣跑到大西北。



第三季,180度大轉彎,從磅礴粗獷的大西北,游到了溫婉細膩的江南。


果然,節目組是懂旅遊的。


煙花三月,還有比下江南更美的事嗎?



新一季的嘉賓陣容,依然是三人組。


「中混混」竇文濤、「老混混」許子東坐陣,走到哪,互黑到哪兒。



紅袖添香的美女,則從硬核媽媽小君君,變成了前台灣鳳凰衛視名主播、自黑力滿分的林瑋婕。



其實《鏘鏘行天下》去的地方,並沒有多刁鑽小眾。


但他們總是能告訴觀眾:


怎樣的旅行,才是真正的「不浪費」。


是要拍夠旅行素材?


吃遍當地美食?


還是要通讀歷史,深度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


其實旅行大可放下「游到底」的執念。


比如第一季,游土耳其和希臘,肅穆莊嚴的名勝古蹟,在三人組奇奇怪怪的腦洞下,玩出了各種不正經。



第二季,又能從鮮美的氂牛肉,舉重若輕地聊到教育、哲學、消費主義……



聽他們聊天,你永遠都不覺得尷尬與刻意,因為言語之間,從引經據典到享受當下,竇文濤總能點到即止,找到雅俗共賞的平衡點。


比如第一站,泛舟西湖。


這種常規打卡景點,最能看出一個人有沒有意思。


沒意思的人,最容易詞窮,肚子裡沒點雜學積累,話到嘴邊只能憋出一句「像仙境一樣」。


而《鏘鏘行天下》的招牌,則是由史入景,用生動的細節,接地氣的話題,幫你打通古今,玩出一種時空穿越的快感。


聊起西湖,都說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份相宜,不僅來自渾然天成的景色美。


更在於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深情的筆墨,為西湖不斷注入靈性。


南宋時期,畫家米友仁曾受西湖啟發,在《瀟湘奇觀圖》裡留下獨特的山水畫技法。


深淺不一的墨色氤氳之間,是「國破山河在」的柔軟與哀思。


他們有一種畫法叫米家雲山

你看 他就說西湖有中國畫裡邊的那種 雲水蒼茫



北宋時期,蘇東坡在杭州當過市長。


仕途大起大落,始終心繫百姓的他,曾身體力行地疏通湖道,留下今天的蘇堤。


我要中間建一條堤

它就有兩個湖面

你散步的人 你看你可以

相看兩邊

這反映了蘇東坡的裝修美學



平庸的旅遊節目,只會展現美。


但《鏘鏘行天下》,卻讓你更懂美。


知識分子游景點,一樣不能免俗要拍觀光照。但人家拍的,不是千篇一律的風景,而是插科打諢、釋放人性的想像力。


比如,把西湖柳樹比作燕瘦環肥的各式美女。


這個湖水就是鏡子

她像不像早上起來

挽頭髮 梳頭髮 對鏡梳妝

西湖就是有一種女性美



說完,求生欲滿滿地來了句——


我這可不是男性視角。



許子東笑了:男性視角也沒問題嘛。


林瑋婕也說:美哪有啥性別之分。


竇文濤抓住話頭,又來了波漲知識的引經據典:


分成男性美 女性美

也太簡單了

你看那個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中國人至少能分出二十四種美



光看風景,總是膩味。


Sir私心最喜歡第二站的杭州絲綢博物館。


絲綢雖然是江南特產,但又呼應了節目的主題——「天下」。


絲綢之路,就是一條盛極一時的商貿通道。


今天大家都在說絲綢之路的偉大,我們如何憑藉絲綢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繁榮經濟、精神文明。


但,回到最本質的問題:


為啥古人這麼刁鑽,會想到把蠶寶寶吐出來的絲,花這麼多道繁雜的工序,只是為了穿到身上呢?


同樣是吐絲,怎麼蜘蛛網就沒有這「尊貴待遇」呢?


Sir原以為,是古代貴族閒得慌。


沒想到背後玄機,其實跟階層和貧富沒啥關係。


蠶變成蛹有五個階段

好像它的生命就停止了

但是你的靈魂重生

這裡面有宗教的含義

有原始崇拜的精神


蠶,就是中國人眼中的「天蟲」。


所以,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明,只有象徵著重生和希望的蠶寶寶,擁有在象牙杖上出現的特權;


西周時期,貴族們直接就把蠶做成首飾,戴在身上。



就像基督教有寓意世界大同、通往天堂的「巴別塔」。


蠶的身體,同樣是中國人眼中的通天之路:


這條路它是一條通天的路

所以人們對這個蟲子

都是要去養護它 把它馴化

要把天地合一 和天地溝通的過程

就要去保護它



就連秦朝的兵馬俑、三星堆的扶桑樹,都能追溯到古人對破繭而出的崇拜。


既然這個蠶會升天

那人 是不是也可以包起來

像一個蛹 然後能夠升天



更有趣的,是館長蹦出的一個關鍵詞:


「作繭自縛」。


這個仿佛讓人喘不過氣的貶義詞,不僅包含了樸素的辯證思想,還有著五十知天命的隨遇而安。


馬王堆早期的墓裡面

一個人死後穿的全是絲綢

孟子說 五畝之地 樹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年紀大起來 就可以穿絲綢了

可以像蠶一樣吐絲

然後作繭自縛

隨時迎接重生



或許是靈魂升天的執念太重,為了製造一件高貴優雅的絲綢衣裳,遠在漢朝的古人,已經能在一公分之內,密密麻麻地擠進兩百多條經線。



每一個錯綜複雜的圖案背後,都隱藏著能量巨大的神機妙算。



看見這些來自古代的智慧,Sir忍不住為人類感到慚愧。


站在歷史長河的另一端,我們總以為自己已到達彼岸。


就像竇文濤說的,我們以為古人穿絲綢,只是為了一個好看的皮囊。殊不知,背後是天人合一的大智慧,是試圖與萬物共生的坦然與平和。


今天,當科技和物質都進入了高速膨脹階段,為了提升效率,我們當然不會再有慢工出細活的耐心和韌性。


可是,當一切東西可以標準化、工業化。


我們的生活,真的更富有,更充實了嗎?


Sir不想把《鏘鏘行天下》簡單歸類為旅遊節目。


它更像一本行走的活字書。


沒有功利的束縛,沒有必須的目標。

只是不緊不慢地,將一個過去而無用的世界,鋪在觀眾面前,讓你獲得審視自己、觀察世界的新角度。


梁文道曾吐槽過,竇文濤的「裝」:

我認識他那麼久,知道他其實也很裝。


他大部分不工作的時間,都躲在家裡看書。他最喜歡研究中國書畫。他文藝得一塌糊塗。


但問題是,他在電視上絕對不透露那一面。這時候觀眾就說喜歡他,真性情,大家覺得這才叫真。但是明明你真喜歡金文的書法,不能講,你一講就裝逼。


但在《行天下》裡,竇文濤的面具終於摘下了。


「情色小主播」,只是他和大眾拉近距離的保護色。


活蹦亂跳,能在犄角旮旯里發現美好的中年孩子,才是他的真面目。



他會厚著臉皮纏著博物館長不讓走,理由是故事沒聽夠;


在飛來峰上看見奇樹和奇石,瞬間兩眼放光,笑成傻子。



第一次在石頭上印刻自己的名字,手抖得不像話。


但看完古人在這方寸之地創造的偉大,又若有所思,爆出了金句:



感謝竇文濤和《鏘鏘行天下》。


它讓我們看見,當「有用」已經擠滿世界,享受無用,尊重無用,雕刻無用,仍然是一件賊有意思的事。


一個富足的社會,是有閒暇創造大量「無用」的社會。


萬一你的生活已經被過度利用,無暇放慢下來。


至少可以打開這一包電子榨菜,「雲」游四方。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奇愛博士多店老闆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