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筆上億美元的融資又開始了!生物技術行業走出「寒冬」了?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3-03T20:46:01.561758+00:00

過去幾周,全球生物技術公司似乎有從「寒冬」中恢復的跡象。3月9日,瑞士神經系統疾病治療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Noema Pharma獲得約1.12億美元的B輪融資。

過去幾周,全球生物技術公司似乎有從「寒冬」中恢復的跡象。

3月9日,瑞士神經系統疾病治療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Noema Pharma獲得約1.12億美元的B輪融資。3月7日,美國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Rapport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1億美元A輪融資,該公司致力於開發精準靶向受體相關蛋白(RAP)的小分子藥物,以治療神經疾病。3月6日,美國生物技術公司Bicara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1.08億美元的超額認購B輪融資,劍指免疫療法耐藥難題。

超級輪次(單筆融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又回來了,就意味著復甦嗎?並不完全如此。

3月21日,據行業媒體Fierce Biotech報導,德國拜耳集團的投資公司Leaps by Bayer負責人于爾根·埃克哈特(Jürgen Eckhardt)博士表示,A輪融資很容易出售,但在B輪、C輪、交叉輪次和IPO,生物技術公司會遇到阻礙。全球頂級風投公司Flagship Pioneering高級合伙人伯尼·庫尼(Bernie Cooney)也表示,需要看到更多(投資)行動才能相信生物技術正在回歸。

IPO窗口打開才是真的復甦

「2022年上市生物技術公司的低迷可能與美聯儲大幅加息有關,這個趨勢在7月左右被打破,當時生物技術公司的股票並沒有隨大盤下跌,而是開始上漲。投資者開始支持那些能夠再次提供可靠數據的公司。」庫尼分析。

但IPO很少,而且大部分生物技術距離IPO還很遠,那些曾在公開市場上大放異彩的生物技術公司股價暴跌。到2023年,更少的公司實現IPO的飛躍。「沒有人知道這個『寒冬』會持續多久,我們都希望它能迅速恢復,但是我們已經看到,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埃克哈特說。

據IT桔子統計,2023年第一季度(截至3月22日下午收盤),A股和港股暫無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和製藥企業IPO上市。

但上億美元的融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埃克哈特表示,「這是向市場發出的一個積極信號——生物技術並沒有死,科學並沒有因為市場下跌而停止。」

庫尼也希望生物技術的2023年下半年會更好,但他指出,目前,公共股票市場投資者還不太願意將資金投入非流動性的長期資產,這意味著投資者在IPO申請前買入公司的交叉輪次在生物技術領域極為稀缺。通常,投資者可以在IPO時套現,拿走錢,然後投資回市場,這樣就是實現循環。

但這個系統目前完全不通暢。庫尼認為,IPO窗口需要打開,才能真正看到該行業的復甦。他表示很高興看到生物技術公司獲得百億美元的融資,「這當然比沒有完成好,但我仍然希望看到公開市場投資者的進一步參與。」

埃克哈特表示,在這個市場上,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必須具備三樣東西:一個「強大的主角」(或領導公司的人)、良好的科學和強大的投資者集團(這些投資者必須願意長期參與),否則這將是一個艱難的生存時代。

艱難的旅程即將到來

庫尼認為,預測未來是很難的,但市場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開放,「可能直到夏天,生物技術公司將開啟一段艱難的旅程。」他說。

例如,基因編輯公司Prime Medicine在2022年10月完成了1.75億美元的IPO融資,這是好事即將到來的跡象。Prime Medicine是一家基於先導編輯技術的生物技術公司,基因編輯領域頂尖人物、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教授劉如謙博士是創始人之一。庫尼表示,這家公司目前還未達到臨床階段,仍存在風險,投資者知道它不會交易得很好,但是它完成了融資,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可能意味著生物技術公司的「萌芽」。

Prime Medicine2022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0美元,每股收益為-0.56美元。2022年10月上市時,該公司以15.76美元的股價亮相,一個月後,其股價曾達到21美元,但到2023年3月23日,該公司股價跌到了12.4美元。

2023年開年至今,生物技術行業的經歷是:裁員、納斯達克退市、公司倒閉等。庫尼認為,當IPO市場再次開放時,也不會再出現像2021年那樣的淘金熱。「像這樣的裁員可能是健康的,可以擺脫一些供應過剩。」他說。

3月10日,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倒閉讓生物技術公司的處境雪上加霜。不過目前來看,生物技術投資的生態系統似乎完好無損,庫尼表示,他仍然看好這一領域。「今年的資金將更難獲得,但最好的科學將上升到頂峰。生物技術公司需要有『真正好的股東』和一些臨床開發合作夥伴,以真正進入公開市場。我們可能不會看到早期公司以2021年的速度上市,但可以指望的是,有幾家公司會脫穎而出。」庫尼預計,僅在未來2-3個月,至少能看到2-3個大型融資公告。

對於那些無法說服投資者支付1億美元或更多的公司,埃克哈特認為,高管們需要接受較小的輪次,並利用公司所擁有的東西,制定詳細的業務和發展計劃,展示公司將如何達到關鍵的里程碑。

庫尼建議生物技術公司要「絕對不流血和無情地關注成本」,並將每一美元都花在降低風險上,「不要等待大型製藥公司來敲門要求收購,因為這可能不會發生。我不認為併購一定可以拯救一些公司,但應該有一些併購……不過如果你將希望寄託於併購,那將非常棘手。」

參考資料:https://www.fiercebiotech.com/biotech/return-megaround-biotech-back-brink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