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會曝光劣質頭盔 業者表示:新國標7月實施 選購看準三點

消費日報 發佈 2024-03-04T12:49:44.801653+00:00

新增凸出物摩擦和剪切測試、鏡片的耐磨和霧度測試等指標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頭盔新國標即將實施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一批沒有緩衝層,質量低劣的電動自行車頭盔。

新增凸出物摩擦和剪切測試、鏡片的耐磨和霧度測試等指標

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頭盔新國標即將實施

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一批沒有緩衝層,質量低劣的電動自行車頭盔。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還有一些頭盔廠家為了博人眼球,將頭盔設計為電飯煲、燒水壺等奇特形狀,且未在商品詳情頁明確註明其適用範圍,這樣的頭盔是否能起到足夠的保護作用?強制性國標GB 811-2022《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實施在即,消費者又該如何判斷現有頭盔是否合格?記者帶著這些疑問聯繫到了央視「3·15」產品安全實驗室檢測機構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和檢測儀器製造商東莞宏圖儀器有限公司尋求答案。

外形特異頭盔或對使用者造成二次傷害

近期市場上有不少外形奇特的頭盔較受歡迎。記者在電商平台上看到,這類頭盔改動多樣,小到加裝有「貓耳朵」、小風扇、馬尾辮,大到整個外形酷似電飯煲、燒水壺,其售價多在40元至500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多數店家並未強調該頭盔的使用場景,且商品宣傳圖為使用者佩戴該頭盔在公路上駕駛電動自行車,但也有少數店家在頭盔的商品詳情頁面標註了「無保護性能」「不可佩戴上路」。

當記者詢問一款未註明「不可上路」的電飯煲頭盔產品「是否有保護作用」時,客服明確表明「有保護作用」,但當記者進一步追問是否執行標準或有3C認證時,客服卻回答「沒有,該頭盔為裝飾性頭盔。」

這類「個性頭盔」有沒有保護作用?能否當作正常頭盔來使用?東莞宏圖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華表示,頭盔的安全性會受到外形影響,因此,不建議消費者購買這類產品。

「在GB 811-2022《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裡面有一個測試項目叫『頭盔表面摩擦和凸起結構剪切測試』,它主要講的是騎乘者在佩戴頭盔發生事故摔倒時,很有可能由於慣性身體或頭部會在地上滑行一段距離,這個時候頭盔的表面結構太多會增加佩戴者頸部受傷的風險。」李建華向記者介紹,比如,頭盔的表面結構如果被別的物體卡住了,就會阻止佩戴者繼續滑動,這個時候就會給頸部造成很大的壓力,對使用者造成二次傷害。

「而外形不規則一定會影響頭盔的性能,所以一款產品的出現不要偏離這款產品本身應該存在的使用功能。頭盔還是應根據這個產品本身所體現的功能去設計他的造型,不要過於盲目的迎合一些獵奇的需求,即便有少數特殊情況,也應標註使用注意事項。」李建華表示。

新國標即將上線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多執行GB 811-2010《摩托車乘員頭盔》與GB 24429-2009《運動頭盔 自行車、滑板、輪滑運動頭盔的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這兩項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為提升我國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質量標準和安全性能,強制性國家標準GB 811-2022《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以下簡稱「新國標」)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那麼新國標在具體哪些指標上有更新呢?

李建華介紹,「首先是在測試頭型上面,頭模的規格由3類變更為5類,增加了特大和特小兩個尺寸。我們圍繞5個尺寸的頭型做了3D模型數據重塑,將頭型三維數據調整得更接近中國人的頭顱輪廓;第二,新國標增加了一個碰撞能量吸收的測試模式,使其更加接近自由墜落。再就是增加了凸出物摩擦和剪切測試、鏡片的耐磨和霧度測試、反光標的要求等。」

同時,距離新國標正式實施還有不到4個月的時間,目前消費者如何自己在家對頭盔質量進行辨別呢?

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工程師周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首先, 可以把頭盔翻過來,掀開內襯,看看頭盔有沒有可以吸收碰撞能量的緩衝層。第二,可以用手指按一按這個緩衝層,感受一下緩衝層的密度怎麼樣,密度稍高一點的緩衝層會更好;同時,頭盔的殼體一般應該採用工程塑料。最後,需要檢查織帶插扣系統,可以辨識一下織帶的編織密度,編織密度較高一點的會比較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一次較大幅度的跌落撞擊後,消費者要更換新的頭盔。「頭盔在發生事故、經歷跌落撞擊之後,撞擊部位儘管外殼沒有很明顯的破損,但實際它的內部緩衝層可能發生了肉眼不可見的變化,比如緩衝層破裂或撞擊部位的緩衝層變薄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頭盔的保護性能。」周坤說道。

文 | 本報實習記者 劉 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