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軍是機械化戰略預備隊,為何要去攻山頭?從桂軍團長棄城說起

度度狼gg 發佈 2024-03-04T18:04:49.687229+00:00

1939年11月24日的黃昏,桂軍第135師第405團上校團長伍宗駿,突然下達了棄城的命令,1500多桂軍士兵,就此倉惶撤出了廣西南寧市區。正規軍一撤,那些協防的民團和警察,又哪裡是鬼子精銳部隊的對手?戰至晚上9時許,日軍第5師團中村旅團的先頭部隊沖入市中心,南寧宣告首度淪陷。

1939年11月24日的黃昏,桂軍第135師第405團上校團長伍宗駿,突然下達了棄城的命令,1500多桂軍士兵,就此倉惶撤出了廣西南寧市區。正規軍一撤,那些協防的民團和警察,又哪裡是鬼子精銳部隊的對手?戰至晚上9時許,日軍第5師團中村旅團的先頭部隊沖入市中心,南寧宣告首度淪陷。

第135師隸屬於第31軍,也算是桂軍的主力部隊,抗戰爆發後編入第19軍(番號後改為第31軍),先後參加了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作戰尚屬頑強,損失自然很大。

1939年初冬,該師不得不調回廣西整補,所轄三個步兵團滿打滿算還有5000餘人。少將師長蘇祖馨,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堂和陸軍大學,是李宗仁的老部下。

第135師返桂後,隨韋雲淞第31軍暫時隸屬於夏威第16集團軍,第31軍當時戰鬥序列是:賀維珍第131師、蘇祖馨第135師、莫德宏第188師。

按李宗仁原來的意思,蘇師在完成整補以後,應調往大別山區深耕和經營桂系地盤,不料剛剛駐下沒有幾天,就趕上了桂南會戰的爆發。

1939年11月23日黎明,蘇祖馨接到軍部命令,全師開往邕江北岸布防,同時負責南寧城區的守備。蘇祖馨遂以伍宗駿第405團為前衛,乘汽車先行出發,師主力徒步跟進。

豈料伍宗駿進城不足24小時,日軍便已抵達邕江南岸,飛機大炮一起開火,來勢可謂洶洶,伍團長眼見敵眾我寡,在與師部失去聯絡的情況下,擅自下令棄城北撤。

南寧失守的消息,迅速傳到重慶,整個陪都為之一震,那個委員長也出離地憤怒了,當場拍了桌子罵了娘西屁。

一、日軍為何要取南寧?

1938年10月底,至武漢會戰結束以後,日軍已經侵占了華北、華東和華中的絕大部分重要城市,看起來作戰順風順水。

然而龐大的戰爭開支和人員物資損失,已讓日本國內不堪重負,前線的大小鬼子們也說啥要喘口氣,於是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此時東京絕望地發現,跟預料中的情況完全不同,即便是武漢淪陷後,西遷到重慶的國民政府,在巨大的戰略劣勢下,仍然沒有屈膝投降或者求和的意思。

所以從1939年初開始,日本人絞盡腦汁,一直在研究如何讓中國人屈服的問題。日軍大本營很清楚,當時的中國是個農業國,嚴重缺乏石油、鋼鐵等戰爭資源,軍工生產能力也比較羸弱。

因此日軍高層判斷,重慶沒有投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還能夠得到一定的外援,即從蘇聯、美英等國手中獲取軍火和軍需物資。

無論是援助的還是買來的東西,最後總得運回國內再送到前線吧?所以運輸方式和運輸通道才是焦點所在。

關於這一層,重慶和東京有著同樣的認識,有鑑於此,如何掐斷中國的國際運輸線,馬上成為日本在軍事和外交上的主要目標。

日軍在武漢會戰期間,同時分兵攻陷了廣州和海南,就是這個意思,從而憑藉其絕對優勢的海軍實力,基本完成了對我國沿海地區的封鎖,海運陷於徹底癱瘓狀態。

日本海軍得意洋洋地向大本營吹噓:從東北到華南的海面,中國人連一條小舢板都不能靠岸了。

彼時還能夠輸入外援的國際交通線,那就只剩下四條陸上通道:

1、新蘭公路:即經過新(疆)蘭(州)的北方通道,主要用來獲得蘇援物資;

2、滇緬公路:從緬甸仰光港到雲南的公路,路線很長,其中緬甸段由英國控制;

3、滇越鐵路:從越南到雲南腹地的鐵路線,越南段由法國控制;

4、桂越公路:從越南至廣西龍州,經南寧再到桂柳地區的公路,越南段也是法國控制。

可見從越南到中國的運輸線路,占到了其中的50%,加之從越南海防港到中國邊境的距離最近,因此這兩條線路的運力也很強。

美英法等國利用滇越鐵路和桂越公路,不斷向中國運送物資,大發戰爭財,當然,這些也確實是我們維持抗戰所必需的物資。

不用說,日本人必然強烈要求法國關閉這兩條線路,「歐洲第一軍事強國」不要面子的?法方起初一口拒絕。

而日本暫時又不想跟西方全面開戰,於是陸海軍破天荒地達成一致:乾脆占領南寧地區,不僅可以切斷桂越公路,未來還可以威脅整個法屬印支半島!

1939年10月初,日軍參謀本部制訂出「南寧攻略」的作戰計劃,命令駐廣州的安藤利吉第21軍,出動至少一個半師團的兵力,在海軍的配合下攻取南寧和周邊的桂南地區,封鎖中越邊境線廣西段。

於是日寇精銳第5師團在今村均中將的指揮下,從大連啟航奔襲遙遠的南寧,這次戰役中方稱為「桂南會戰」,抗戰22場大型會戰之一。


二、第五軍奉命出戰

至少在1939年冬天之前,廣西全境還屬於抗戰的西南大後方,所以桂系老巢的兵力是比較空虛的,僅部署有新建之夏威第16集團軍。

夏威所部下轄第31軍和第46軍,且多為從前線調下來整補的部隊,合計六個師不到5萬人,其中三分之二的兵力部署在桂柳沿線地區。

畢竟桂林才是當時的廣西省會,而柳州又是進入貴州的門戶,從重慶的委員長到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都認為日軍進攻廣西的可能性不大,即便來犯,也會以桂柳地區為主要目標,因此戰前對欽州灣和南寧地區的防禦,都不甚重視。

不料1939年11月15日,整整一個多師團的鬼子,突然在欽州灣實施兩棲登陸,迅速擊破少量桂軍的抵抗,接連攻陷欽州和防城後,分三路直撲南寧。

這一突如其來的攻勢,頓時讓正在重慶開會的蔣委員長、白主任,以及駐在粵北的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目瞪口呆。

重慶軍事委員會於次日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應對之策,委員長要求桂軍務必死守南寧,同時急調駐廣東整訓的第26集團軍(蔡廷鍇)、第35集團軍(鄧龍光)、第37集團軍(葉肇)入桂增援。

會議還決定抽調中央軍精銳組成第38集團軍(徐庭瑤)參戰,堅決保衛廣西。然而第135師輕易棄守南寧的舉動,使決戰於邕江北岸的全盤計劃陷於破產,因為日軍搶得了先機,進展大大超過了廣東方面部隊的增援速度。

委員長當然氣急敗壞,一邊命白崇禧火速返桂,組織部隊反攻南寧,一邊要求懲辦棄城的桂軍團長伍宗駿,應予「就地槍決」

儘管命令直接來自委員長,不過桂軍內部的事情,還得白崇禧才能處理,他也知道一個團無論如何是守不住南寧的,主要責任其實是高層指揮失誤。

加之伍團長又是桂軍的老部下,白崇禧遂走了個過場,經過「軍法審判」後,將伍宗駿上校處以五年有期徒刑。

桂林行營一併給135師師長蘇祖馨記大過一次,算是給重慶方面一個交代,那個伍宗駿關了沒多久就給放出來了,解放戰爭後期,還擔任過桂林綏署第七專區(龍州)的專員。

問題是,就算殺了這些軍官也無濟於事,現在最要命的問題,是如何擋住日軍攻勢並奪回南寧呢?按照原定增援計劃,從廣東趕來的三個集團軍,應於12月10日前後,在邕江北岸完成戰役集結。

然而南寧已經失守,面對一個師團加一個混成旅團的3萬餘日軍,桂軍的5萬人即便全部投入,也是肯定頂不住的,而粵軍又遠水不解近渴,白崇禧於是電請就近調用駐於全州的第五軍。

委員長一反常態,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不僅立即給第五軍軍長杜聿明下達了火速出動的命令,還讓頭號心腹陳誠趕去桂林,協助白崇禧「指揮全局」(其實就是督戰)。

老蔣同時命令,此前一直避戰的空軍方面,也要出動不少於100架的作戰飛機,前往桂南上空助戰,這是打算日子不過了的節奏。

八桂大地,歷來是桂系的地盤,從不許中央軍染指,而老蔣又素以保存嫡系犧牲雜牌而著稱,這一次雙方如此高度配合,都發了什麼神經呢?

三、抗戰已近至暗時刻

不由得委員長不下血本,兩個多月前的9月1日,隨著德國閃擊波蘭,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歐洲形勢巨變之下,蘇聯為了避免陷於兩線作戰,匆忙叫停了本可取得完勝的諾門罕戰役,蘇日之間開始進行秘密談判,其後果是極有可能拋棄中國,進而中斷對華軍援。

而歐戰的爆發,也牽扯了美英法等國的大部分精力,不願意在遠東再跟日本撕破臉皮,綏靖主義更加有所抬頭,重慶當局幾乎可以預見:

在日本的壓力下,北方援助不復存在,而滇緬公路、滇越鐵路和桂越公路,也均有被英法關閉的可能。

換句話說,從1939年底開始,中國的抗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局面,西方列強紛紛與日本眉來眼去,以犧牲中國的利益,來換取遠東形勢的穩定。

那四條陸上國際運輸線,也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此時僅在龍州一地,就儲存有大批從越南剛剛運進來的軍用物資。

因此,中國軍隊必須調集精銳,把入侵之日軍從桂南地區趕出去,在國際局勢徹底惡化之前,保持桂越、滇越路的暢通,盡最大可能搶運從越南進口的物資。

另外一層,重慶軍令部確實也無法準確判斷出,日軍的進攻,究竟是否會止步於桂南?這也是委員長特別擔心的問題。

如果日軍打順了手,占領南寧後繼續北上突擊桂林和柳州,則可兵叩貴州威脅重慶,抗戰的西南大後方必然門戶洞開。

也就是說,等於從背面被日軍打穿,鬼子至少會建立北上川黔的前進基地,那麻煩就大了,如此在老蔣看來,中國的抗戰實際已經到了至暗時刻。

到這個節骨眼上,哪怕是壓箱底的老本,也得拿出來了,尤其是杜聿明第五軍還有兩大優勢:

其一,全軍齊裝滿員駐於湘桂交界地區,便於就近南下桂南戰場;其二、全軍裝備有400多輛美制卡車,可以用摩托化行軍速度實施馳援,這比其他部隊用兩條腿行軍,那可是快多了。

第五軍正式組建於1938年10月,該軍不屬於任何一個戰區,而是由軍委會直轄的「攻擊軍」,裝備了蘇聯援華的幾乎所有坦克和重炮。

軍時轄三個師:戴安瀾第200師(機械化師)駐全州、鄭洞國榮譽第1師(一水傷愈老兵)駐湖南零陵、邱清泉新編第22師駐湖南東安。

軍直屬部隊包括:兩個戰車團(裝備坦克)、一個裝甲搜索團(裝備德制裝甲車)、一個重炮團、一個汽車兵團、一個輜重兵團、一個工兵團和兩個野戰補充團,全軍滿編高達50000餘人,裝備在全國軍隊中自然首屈一指,被譽為「鐵馬雄師」

第五軍是中央軍最後的本錢,委員長視為眼珠子一般,而且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機械化部隊輕易也是不能出動的。

因此杜聿明一直率部在後方訓練再訓練,就是沒有上前線的機會,全體官兵憋得夠嗆,注意杜聿明的五軍臂章上有四個字:還我河山!

然而在1939年的冬天,老蔣已經顧不得跟桂系勾心鬥角了,第一時間派出了最後的戰略預備隊,要保住南寧、保住桂越公路、保住西南後方的門戶!

四、邵一之血灑疆場

接到增援桂南戰場的命令後,杜聿明當即下令第200師作為全軍之先鋒,率先向南寧進發,軍直、邱師和鄭師隨後跟進。

戴安瀾也不含糊,再令師屬第600團為前衛,在上校團長邵一之(黃埔六期,淞滬會戰時任杜聿明裝甲兵團的戰防炮營營長)的率領下,鐵運桂林,再車運南寧。

邵團長的任務,是在南寧以北的二塘占領前進陣地,掩護全軍抵達戰場並完成展開,由於第600團是全摩托化行軍,11月24日下午就趕到了目的地。

此時南寧方向已是炮火連天,在二塘的鎮公所,邵團長用電話聯繫上了負責南寧守備的軍事主官:桂軍第135師405團團長伍宗駿。

伍宗駿大為驚訝,沒想到中央軍這麼快就出現在南寧北郊,於是邀請第600團入城「協防」,遭到邵團長婉拒。

因為邵一之的任務很明確,第600團並非投入守城作戰,而是掩護第五軍全軍陸續開到,完成戰役集結,所以邵團長的做法其實沒毛病,一些網絡文章對此的解讀是不專業的。

今村均第5師團登陸後,以中村正雄少將的第21旅團逕取南寧,再以及川源七少將的第9旅團殺奔龍州。

不久以後被第五軍幹掉的這個老鬼子中村正雄,攻陷南寧後下達命令:旅團主力就地轉入守備和休整,另以三個步兵大隊附師團屬騎兵聯隊,在南寧周邊占領陣地,以鞏固整體防禦。

其中一個步兵大隊,攆著伍宗駿團的屁股向北擴張,終於在二塘與200師第600團猝然相遇,第五軍精銳團火力全開,揍得日軍鬼哭狼嚎。

中村正雄接到有德式鋼盔部隊參戰的報告,第一時間上呈師團部,今村均師團長也有點懵圈,一邊要求情報部門詳查情況,一邊下令中村率主力增援。

面對日軍一個精銳旅團的主力,邵團明顯有點吃不消了,戰況趨於慘烈和不利,而第五軍大部隊仍然沒有開到。

面對危局,邵一之上校決心率部死守二塘,無論如何要堅持到第200師主力趕上來,畢竟「還我河山」的臂章不是白戴的!

在飛機重炮的助戰下,中村旅團主力從三面包圍了第600團陣地,日本兵端著刺刀槍蜂擁而來,邵一之率領2000壯士死戰不退,硬是頂了一天一夜。

然而敵眾我寡,戰鬥力和火力的巨大差距,不是光憑勇氣就可以彌補的,第600團苦戰經日,陣地漸有動搖之勢。

邵團長知道正面硬抗堅持不了多久,於是決定親率一個加強連,繞到敵人後方實施側擊,最好能打掉日軍的指揮部,儘量給主力到達拖延時間。

不料該連的意圖終被日軍發覺,激戰中邵一之團長不幸中彈殉國,時年僅35歲(湖南湘陰人),戰後被追晉為陸軍少將。

團長犧牲,第600團士氣大挫,在優勢日軍的圍攻下,12月2日被迫放棄陣地北撤,輕棄南寧的後果終於顯露出來了:

第五軍主力此時仍然未能趕到桂南戰場,而打退邵團後的中村旅團,趁機繼續北上30多華里,占領了一個要命的關隘。

1939年12月4日凌晨,日軍一個步兵大隊和一個騎兵聯隊,在追擊中攻占號稱「南方天險」的崑崙關,一場載入抗戰史冊的山地攻堅戰,即將打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