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到來嗎?戰爭爆發之前,有哪些徵兆會出現?

東方點兵 發佈 2024-03-05T04:15:47.470771+00:00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不少熱點地區不斷爆發衝突,主流大國之間也有諸多問題,似乎就像國外媒體說的那樣,第三次世界大戰恐怕已經不遠。

(本文大約2700字,閱讀需要6分鐘,歡迎各位朋友評論和轉發)

戰爭離我們有多遠?這個問題可能很難回答。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不少熱點地區不斷爆發衝突,主流大國之間也有諸多問題,似乎就像國外媒體說的那樣,第三次世界大戰恐怕已經不遠

倘若戰爭將要爆發,那麼在戰爭爆發之前會出現哪些徵兆呢?

戰爭不會無緣無故爆發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一切戰爭的爆發,在爆發之前都會存在可以發現的徵兆

只不過有一些徵兆在戰爭爆發之前,人們就已經有所察覺,而有一些徵兆在戰爭爆發之後,甚至戰爭結束之後,人們在復盤中才回想起來

比如說,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美國開戰這件事,在戰爭之前就已經有很多徵兆。

日本面臨的資源問題、日本和美國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日本海軍的調動等等……事實上,美國當時不乏這方面的消息。

只不過或者是因為美國過於自負,對這些消息不以為意,或者是出於其他方面的原因,美國沒有對此做出反應。

所以當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美國才會那麼措手不及。

戰爭在爆發之前,一定會有大量的徵兆發生,而關鍵就在於能不能發現這種徵兆,能不能通過這些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

比如說去年俄烏衝突爆發以前,俄軍已經向邊境大規模增援兵力,發生衝突的徵兆已經非常明顯。

而西方國家在拿到這些情報以後,卻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俄軍只是執行大規模軍演,以對北約施加壓力而已。

這也就導致北約國家對於俄軍的進攻來不及反應,等到俄軍開戰十餘天以後,北約國家才如夢初醒。

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到來?這個問題誰也說不準

但如果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不遠,那麼我們多多少少能夠看到一些徵兆,預示著可能出現的衝突和戰爭。

主要國家是否面臨經濟危機

從過往的兩次世界大戰來看,主要國家是否面臨經濟危機,是一個比較具備參考性的指標。

當世界高速發展、世界經濟形勢欣欣向榮的時候,誰會想不開大打出手?顯然,經濟穩定發展的時候,是沒有爆發世界大戰的土壤的。

這裡所說的主要國家,是在國際上具備足夠影響力,一舉一動能夠影響大洲甚至全球的國家,這樣的國家並不多。

如果這些國家中,有些國家爆發了大規模的經濟危機,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

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夠在經濟危機中全身而退,一些國家會因為各種原因,在經濟危機中遭到重創。

大部分國家會努力發展恢復經濟,而保不齊有一些國家起了別的念頭,把恢復自身的主意打到了別的國家頭上

比如說德國,在1930年代的經濟危機中,德國就損失慘重,這使得極端的納粹主義在德國成功上台,為後面二戰的爆發埋下伏筆

不過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問題,就是和之前兩次世界大戰前的世界相比,現在的世界有了很大的不一樣。

如果僅僅是經濟危機的話,那麼發動戰爭並不是唯一的轉嫁方法,甚至不是最高效的轉嫁方法

通過金融、貿易手段,轉嫁自身的經濟壓力,這是目前某大國更加熟練也更加高效的辦法。

所以經濟危機這一徵兆只能作為參考,和是否爆發戰爭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關係並不是特別大。

擴充軍備是信號

現代戰爭某種意義上就是存量戰爭,武器裝備的存量多少,就決定了戰爭中能夠投入多少力量。

比如說一架先進的戰鬥機,生產周期以月為單位。一艘軍艦的建造周期以年為單位

而在高烈度的現代戰爭中,往往幾天甚至十幾個小時,雙方就能分出勝負。

在美國對於中美海戰的推演中,他們認為海戰將會在十二個小時內結束,而雙方會損失數艘航母和幾十艘軍艦。

在這樣的高烈度戰爭中,戰爭開始後生產的裝備,根本就趕不上戰爭中使用

所以如果有的國家在準備發動戰爭,那麼他們一定會在戰爭爆發之前臨時增加大量的軍備訂單,擴充一些武器裝備的數量。

像美國最近就下了一大筆彈藥訂單,金額數百億美元,外界普遍解讀為美國在為未來的戰爭做準備

這些武器裝備包括戰鬥機、坦克等主戰裝備的數量,也包括飛彈、制導炸彈等彈藥的數量。

要支撐一場高烈度戰爭,這些裝備的消耗數量將會遠高於生產能力,這才能充分發揮現代軍隊具備的戰鬥力

沒有足夠的裝備供給,尤其是預先準備的彈藥,那麼就會像俄烏衝突中的俄軍一樣,在戰爭初期未能充分發揮戰鬥力,把整個衝突打成了一場爛仗

所以如果一個國家在準備發起戰爭,那麼我們大概率能夠看到這個國家在擴充軍備,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信號。

外交和輿論很關鍵

人類的戰爭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師出有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特別是到了現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輿論成為任何國家發動戰爭中不能忽視的一環,除非有能力直接壓制輿論,不然都要做到「師出有名」,爭取輿論上的主動權。

就拿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人著名的「洗衣粉」事件來說,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假的。

但是這就是一個藉口,有了這個藉口,美國的宣傳機器就能全力開動,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營造聲勢

所以,宣傳機器是否開動,是戰爭會不會發動一個非常關鍵的徵兆。

和宣傳機器一樣具備關鍵參考價值的,還有就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

外交關係可以直接反映兩國關係,兩國若真的走到了戰爭那一步,那麼外交關係顯然好不起來。

驅逐外交官、關閉使館等,都是反映兩個外交關係惡化的信號。

如果出現了這種信號,雖然不能說戰爭馬上就會到來,但也意味著戰爭的距離比之前更近,若局勢沒有改善,那麼戰爭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軍隊調動是重點

一般來說,當出現不尋常的、大規模的軍隊調動的時候,戰爭也就不遠了。

對於絕大部分國家來說,軍隊平時的部署情況和戰時的部署情況,是有很大區別的。

平時的部署情況,主要以補給、訓練的便利和駐紮區域的劃分為主,而不是以實戰要求為主。

比如說一支部隊的駐地附近有一座高地,平時部隊顯然不會駐紮在這個高地上,而是駐紮在物資補給比較便利的平原地區

但如果到了戰時,這支部隊需要在這一片區域準備作戰的時候,就要調動駐紮到高地上,占據地形優勢。

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例子,現代戰爭的軍隊調動比這要複雜得多。

不過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準備發動戰爭,特別是大規模戰爭的時候,軍隊的大規模調動是不可避免的

這甚至可以說是最為準確的信號

比如說在美國發動海灣戰爭之前,聯軍的軍隊調動甚至持續了半年時間,幾十萬聯軍被部署到中東地區,這是再明顯不過的開戰信號。

所以如何隱蔽軍隊的調動,避免被敵方發現己方的戰爭企圖,也已經變成了一門學問。

最常見的隱蔽手法,就是以軍演的名義作為掩護,從而實現較為不引人注意的大規模軍隊調動。

不過這個手法用得太多,軍演反而變成一種展示態度的手段,某種意義上算是戰爭威脅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一旦判斷錯誤就有可能蒙受重大損失。

所以某個國家的軍隊調動情況,歷來是判斷戰爭意圖的重點,而具體的調動情況則可以用來分辨戰爭或者威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