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了金棕櫚,卻被《教父2》的光環掩蓋,科波拉被低估的電影

閒人電影 發佈 2024-03-05T19:39:11.772548+00:00

#好內容我來評#科波拉共獲得了兩次坎城金棕櫚獎。第一次是《竊聽大陰謀》,與《教父2》同年上映,一前一後,分別拿下了坎城和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第二次是《現代啟示錄》,但這一次卻沒有《竊聽大陰謀》拿的輕鬆。

科波拉共獲得了兩次坎城金棕櫚獎。

第一次是《竊聽大陰謀》,與《教父2》同年上映,一前一後,分別拿下了坎城和奧斯卡的最佳影片。

第二次是《現代啟示錄》,但這一次卻沒有《竊聽大陰謀》拿的輕鬆。

可與《教父2》《現代啟示錄》的盛名在外相比,《竊聽大陰謀》似乎有些名不見經傳,但不可否認的是,《竊聽大陰謀》絕對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

《竊聽大陰謀》如同竊聽版的《無間道》。

科波拉用開篇的長鏡頭呼應了「無間道」,片尾的長鏡頭對照了「無間道」對人性的潛移默化。

開頭是一段俯拍長鏡頭,類似於上帝視角。

在畫面中,一個霹靂舞表演者模仿所有人的行為舉止,就像一個如影隨形的影子。

而此時的背景音樂是對話式歌曲,也就是說所有人的一言一行都在監視之下,隱私形同虛設。

在這個寓意式鏡頭中,科波拉還埋下了一個伏筆。

男主科爾是一位竊聽大師,他正在執行一項竊聽一對年輕男女對話的任務,可他也被霹靂舞演員跟隨模仿了一下。

換句話說,這個細節是科波拉在提醒觀眾,《竊聽大陰謀》不是單純的單向故事,而是一個反轉套反轉的多重反轉的設定,因為科爾既是竊聽者,又是被竊聽者。

在這兩重身份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竊聽者。

它像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在每個人的頭頂,由片中播報的新聞可知,隻手遮天之人便是水門事件,以及他所代表的國家意志的力量。

片尾左右橫移的長鏡頭。

以及鏡頭中被科爾翻成滿地狼藉的房子,與他孤獨的吹著薩克斯的身影,構成了恐懼、折磨之意。

科爾總以為自己是主動出擊的竊聽者,更是反竊聽的高手,可搖移的鏡頭表明他也可以是一枚棋子。

翻箱倒櫃都沒有找到竊聽器的現狀,讓他覺得自己成了扯線木偶,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布局之下。

雖然他一如往常,坐在凳子上,吹著跟以前一樣的薩克斯曲,但心境與之前完全不同。

沒發現自己被人下套前,科爾能夠置身事外,發現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了完成陰謀的一部分後,科爾的心性已然大變。

他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工作,竊聽、收錢,因為他明白自己也是社會這個閉環上的一鏈。

不論怎麼抽身,也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他走了,閉環少了一截,會出問題,他在那,閉環順利傳輸,也會出問題。

所以片尾科爾演奏的薩克斯曲看似舒緩,其實暗流涌動。

就像竊聽,看起來沒什麼事發生,一切都很正常,實際上暗地裡的詭計早已開始實施,這是科波拉用反差極大的對比手法來反映竊聽對人性的影響。

跟鏡頭語言相輔相成的是片中的聲音。

這才是《竊聽大陰謀》真正的主角,也是希區柯克電影元素恰如其分地嵌入在電影裡的潤滑劑。

如幾次出現的歌曲,年輕男女對話的拆分,時而消失,時而出現的刺耳背景音樂,還有女人的尖叫。

科波拉藉助聲音讓影片完成了邏輯自洽的敘事,也讓五幕劇的古典派煥發出了新意,足以引起觀眾的興趣。

《竊聽大陰謀》有的不止是出色的視聽。

還有精妙的劇本和現實的隱喻,這些「好」有機的組合在一起才讓科波拉拿下了人生第一個坎城金棕櫚獎。

在觀影過程中,觀眾一般都自帶上帝視角,但《竊聽大陰謀》不同。

一開始觀眾就和科爾一樣,掉進了陷阱當中,視線一直跟著科爾走,不是所謂的旁觀者清,而是成了當局者迷,但故事真正的主線並非科爾。

當科爾在僱主的授意下,錄下了出軌男女的對話,並得知了他們接下來要做得一些事後,他就一直在被人牽著走,連同僱主本人在內,也是如此。

科爾以為僱主要解決掉背叛他的這對男女,聯想到自己以前竊聽的行為傷害了一些人。

所以科爾決定救贖,想用自己的行動阻止僱主的行為,觀眾也覺得故事會按照這樣俗套的方式走下去。

可科波拉深得希區柯克風格的精髓,不但在電影將近結束時反轉,還在最後一刻釋放出了真正的麥格芬。

原來這頭不存在的蘇格蘭獅子根本不是什麼綠帽子,而是對公司資產的爭奪,且從電影一開始,科波拉就暗藏了許多草蛇灰線。

科波拉學希區柯克,也在劇本結構中戲耍了觀眾,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冒犯,大師在和觀眾捉迷藏這方面,確實是有共性的。

當然,《竊聽大陰謀》也不是完美無缺。

在節奏方面有些拖沓,為了鋪墊更多的細節,科波拉在電影前中期耗費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長,導致劇情有些無聊。

如科爾頻繁聽年輕男女的對話,其實可以做一些適當的刪減,起到讓觀眾注意但又不認為他們會反轉的效果就行。

儘管最後的反轉都與前面的細節一一對應。

但前提是觀眾得有耐心看完科波拉的設計,才能感受到恍然大悟的爽,這無疑讓《竊聽大陰謀》有了觀影門檻。

如果在時長上能夠精簡一些,情節上可以吸睛一點,角色邏輯上再合理一下,《竊聽大陰謀》會更完美。

可喜的是,《竊聽大陰謀》並沒有因為年代久遠而過時。

70年代,科波拉在討論隱私問題,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家都沒有了隱私,《竊聽大陰謀》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時間會證明,70年代的科波拉真可謂部部都是經典,與新好萊塢小子們一起改變了好萊塢,也都成為了大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