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大到咋舌,張譯新劇又飆起來了《他是誰》

一部電影v 發佈 2024-03-06T00:28:25.394738+00:00

前段時間完結的《狂飆》火爆全網,前中期的劇情確實酣暢過癮,可惜結局稍顯倉促。也許是在《狂飆》中張譯飈得不太過癮,這不,從新劇里飈起來了。

前段時間完結的《狂飆》火爆全網,前中期的劇情確實酣暢過癮,可惜結局稍顯倉促。

也許是在《狂飆》中張譯飈得不太過癮,這不,從新劇里飈起來了。

說起來的話,張譯的新片和《狂飆》雖然同為犯罪題材,不過與之相比更加硬核。

從第一集開始就尺度狂飆,被姦殺的女屍、連續爆發的命案、窮凶極惡的兇手、警方和真兇的博弈……

總結起來,就倆字:刺激。

故事原型選材於「白銀案」、「南大碎屍案」等懸案大案,就從這一點來看,這部劇只要敢拍、能拍、能還原,那真的是尺度比《狂飆》還要「狂飆」了——《他是誰》

1988年2月26日,寧江市金山河沿岸發生了一連串的惡性殺人案。

這些被害者皆為女性,並且都遭遇奸*污,而且被害人也都是遭到割喉導致失血過多而亡。

兇手可能有一定的反偵察意識,總是選擇在雨夜尋找落單的孤獨女性下手。同時雨水也破壞了犯罪現場,讓緝兇變得更加困難複雜。

巧合的是當時還是菜鳥警察的衛國平和師父的兒子陳山河在巡邏時偶然撞破兇手的施暴現場,兇手當時正準備對聶小雨下手,幸好被二人驚擾,可惜陳山河在追趕兇手時被兇手殺害。

陳山河的死亡讓衛國平一直為之自責,甚至成了衛國平的心魔。

為此他翻遍了海量的案卷材料,不說是倒背如流吧,也算了如指掌。為了提升自己偵查破案能力,更是自費購買先進的刑偵課程,只為了揪出真兇,將邪惡懲治於法。自此以後,衛國平拼命的學習破案技巧。

可喪心病狂的兇手明知道寧江處處都是警方的埋伏,依舊膽大包天的進行作案。

兩年後的1990年,兇手又殺了一名女子,之後偃旗息鼓。

1992年,兇手再次現身,又殺了一個女孩。

而詭異的是,兇手在1992年後就不再犯案,仿佛人間蒸發一般。可衛國平知道,對方不知道什麼原因潛伏起來了,但是他一定還會作案的,自己也一定會親手抓到他。

時間來到1996年2月26日,一個環衛工人稱自己在垃圾堆里發現了一些肉,本來以為是好事,結果解凍後卻發現肉塊里赫然出現了人的牙齒。嚇得要死,急忙報警。

時隔八年,衛國平已經從當初的小菜鳥成為刑警隊長,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這次碎屍案發現的諸多線索直指八年前的連環兇殺案。

他,終於出現了,這一次,衛國平一定一定不會放過他。

隨著調查的進一步跟進,衛國平找到了兇手的拋屍地點,盤查出了兩名失蹤女子。

可是根據線索查到的嫌疑人有電機廠女工高秀蓮、有黑社會混混虎子、有失蹤女幼師艾瑩的老公、還有鬼鬼祟祟的大學老師……

本以為真相似乎越來越近了。

可轉了一圈發現,雖然這些嫌疑人各有問題,甚至身背命案。

但是,他們都不是他。

他一直都潛伏在黑暗裡,衛國平將要面對的,是深不見底的黑暗……

和《狂飆》很像,同樣採用回憶體。

只是這次對於衛國平這個角色性格的塑造更加細節且真實,服化道一眼就能找回8、90年代的感覺,劇情尺度和狠活也足夠多。

如果可以保證劇情不崩,那麼這部劇毫無疑問會接棒《狂飆》,成為新的「劇王」。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刑偵劇里,主角的塑造往往是偉光正的,人設往往很難把控。甚至就連火的一塌糊塗的《狂飆》中的安欣都因為過於偉光正而顯得脫離現實(並不是說張譯演技有問題,而是角色設定限制了張譯的發揮)。

作為對比,《狂飆》中張頌文飾演的高啟強卻因為真實且接地氣而爆火,受到了所有人的喜愛。其實角色正派可以,但是過於正派反而給人感覺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佛。不能說這樣不對,只能說如果一個人卻缺失了人性,這難道不是影視劇中最大的bug?

《他是誰》中的衛國平則完全不同,對於角色的塑造極為細膩。本來是一個心懷正義的小菜鳥警察,陳山河的犧牲讓他始終處於神經緊張、無限自責並且衝動行事、多次犯錯的困境中。

這裡他才是一個真正的人,會因為環境、性格、情況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例如他在審訊犯人時,就急於亮出自己的底牌,不懂得一層層的瓦解嫌疑人的心理防線;在剛有一點線索時,又忽視了真兇的左撇子習慣、差異巨大的年齡等重要特徵,結果自然不可能抓到真兇。

只能說陳山河的身亡,讓衛國平的性格變得執著偏執。雖然胸懷正義,卻仿佛一葉障目一樣,不抓到那個「他」,他的性格、心理永遠不會改變,那個「他」已經成了他的心魔。但也正因為如此,觀眾反而更加清晰的理解他的角色設定。欣賞他的執著,理解他的偏執。


在已經上線的劇集中,懸案、大案、案中案層出不窮,尺度爆表卻又敢想敢拍,再加上張譯的演技加持,這部劇不火都難。希望在後續劇情里可以更加精彩,儘早抓住那個「他」。

也希望世間多一些衛國平,少一些「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