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立權爭奪

南城紀實 發佈 2024-03-06T10:40:48.530716+00:00

當時,正在歐洲的約翰·亞當斯對這一外交事件給予了高度重視。儘管在武裝中立宣言中所提出的五項原則,尤其是第二項,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不久的將來,都不可能成為既定國際法的一部分。

俄羅斯承認美國主權

當時,正在歐洲的約翰·亞當斯對這一外交事件給予了高度重視。他對武裝中立宣言武裝中立同盟的認識,不僅,還對亞當斯總統任職期間堅持中立政策產生了重要影響。

亞當斯對《武裝中立宣言》極其重視,他認為這對美利堅合眾國太重要了,以至於應呈遞給邦聯國會而不能忽略它。且在隨後的信中,約翰·亞當斯分析了它對美國事業的影響和中立國交戰國的反應。

儘管在武裝中立宣言中所提出的五項原則,尤其是第二項,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不久的將來,都不可能成為既定國際法的一部分。

而且,葉卡捷琳娜二世希望,通過嚴守中立和領導中立國同盟,她能夠實現其在法、英之間居中斡旋的野心,從而增強俄羅斯在歐洲政治體系中的地位。

最後,在使用交戰國這個術語時,葉卡捷琳娜二世指的是歐洲交戰國,不包括美國。由於俄羅斯不承認美國是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而是把美國視為反叛的英國殖民地,因此該宣言的諸條原則也不適用於與美國的貿易

國際法的增加

由於上述貿易根據英國法律是非法的,所有中立國交戰國的船隻都會遭到沒收。但是,約翰·亞當斯等美國人幾乎普遍認為,在《武裝中立宣言》所提出的諸原則不僅即將成為國際法的一部分,而且還表明對美國事業的同情正日益增張。

另一方面,即使他們全面研究過它們,他們也認為該宣言的歐洲背景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長期目標是不重要的。

武裝中立和它表面上試圖確立的原則對於約翰·亞當斯而言具有特殊重要性,因為它們幾乎完全符合其對美國長期外交政策的理念。

在起草―1776年條約計劃時,他就曾設想過美國長期外交政策的理念,而且,在他讀過托馬斯·波納爾的《建議書》和對其進行改編後,這種理念變得進一步明晰。

亞當斯非常贊同《武裝中立宣言》所公布的原則,並支持它們成為國際法。在1780年4月14日致大陸會議主席塞繆爾·亨廷頓的信中,他宣稱,―就我本人而言,我認為,完全廢除違禁品原則有利於人類的和平與幸福。

國際法的性質

我毫不懷疑,隨著人類理性的進步,人類越來越懂得和平的好處和不再太熱衷於野蠻的戰爭榮譽。所有中立國將一致同意允許在其船上運載任何其所中意的貨物,只要他們不去事實上被敵人封鎖的地方。

這句話反映了美國人對武裝中立同盟的宗旨和國際法性質演變的獨特看法。在4月15日致埃德蒙·詹寧斯的信中,他非常肯定地認為,―它對我們有利,對英國人有害。

他對俄羅斯在《武裝中立宣言》中對違禁品的闡釋評價道,―在我看來,是如此有利於人類福祉,以至於我毫不懷疑它將作為一項國際法的重大改革而被所有國家採納。

至於英國在國際法上對違禁品的闡釋,他評論道:不僅趨向於四處散布戰火,當兩個海洋國家交戰時,它還使所有其他商業國家陷入戰爭的焦慮危險損失之中。

《武裝中立宣言》的通過

他還分析了英國立場的根源,認為―英國一直將它建立在孤立原則的基礎之上。在1780年9月和10月,大陸會議專門開會討論了武裝中立宣言問題。

在9月26日,R.利文斯頓提議承認俄國《武裝中立宣言》中的諸項原則是―有益的、明智的和正義的,並認為該宣言應引起美國的特別注意。

在經過專門委員會討論後,大陸會議於10月5日通過一項特別法案,宣布贊成葉卡捷琳娜二世所頒布的《武裝中立宣言》,認為它是建立在―公平、合理和人道原則基礎之上的。

該法案還要求向美國軍艦發出必要指示,同時,授權美國駐外使節在被邀請的情況下同意加入武裝中立同盟。在11月27日,大陸會議根據《法美友好通商條約》第24條明確了違禁品的範圍

大陸決議的召開

並通過了給予美國軍艦艦長的新指示,即要求中立國船只應被允許自由航行,除非它們攜帶了違禁品,從而牢固確立了自由船載自由貨原則

在12月19日,為加入武裝中立和締結俄美友好通商條約,美國大陸會議任命弗朗西斯·達納為駐俄羅斯全權公使。在1780年12月29日,大陸會議通過決議,任命約翰·亞當斯為美國駐荷蘭公使

在1781年1月1日,大陸會議主席塞繆爾·亨廷頓致信約翰·亞當斯,並隨信附上―關於友好通商條約的指示、―關於締結友好通商條約的授權和―友好通商條約草案,以及1780年10月5日大陸決議

在1781年2月5日,約翰·亞當斯收到大陸會議塞繆爾·亨廷頓的來信及其所附文件。這些文件成為約翰·亞當斯作為駐荷蘭全權公使第一個行動方正。

加入武裝中立聯盟

在1781年3月8日,為了落實大陸會議10月5日決議,約翰·亞當斯分别致函聯合省總議會、俄羅斯公使加里津親王、瑞典特使埃倫斯韋德男爵、丹麥特使M.梅斯特拉爾·聖·薩風寧等人,請求俄羅斯、瑞典、丹麥和荷蘭允許美國加入武裝中立聯盟

但是,約翰·亞當斯未能成功。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是交戰國而不是中立國,如果締約國允許美國加入武裝中立同盟,它們必須承認美國獨立,由此將捲入與英國的這場戰爭

然而,上述文件反映出約翰·亞當斯對武裝中立獨特看法,即認為,如果美國在未來的歐洲戰爭保持中立,武裝中立將有利於美國的長遠利益

儘管他沒能使美國加入武裝中立同盟,但是,約翰·亞當斯在關於武裝中立的外交活動中形成了其對武裝中立的認識,這深刻影響了其執政時期法美關係危機的處置。

法美危機

1797年3月4日,時年61歲的約翰·亞當斯繼喬治·華盛頓之後在費城宣誓就任美國第二任總統

約翰·亞當斯從喬治·華盛頓那裡繼承的不僅是總統這一職位,還有喬治·華盛頓任內尚未解決的一系列難題,尤其是,與法國日益升級衝突。如何處理美法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是對亞當斯的重大考驗

約翰·亞當斯對美法關係危機的處理美法關係危機的緣起和實質1793年2月,法國向英國宣戰。當宣戰消息在4月傳到美國後,舉國一片譁然。絕大多數美國民眾由於獨立戰爭時期美法用鮮血凝聚起來的友誼而偏向支持法國

但是,由於美英之間密切的經濟往來,漢密爾頓和聯邦黨人傾向於英國。事實上,根據1778年美法條約,美國作為盟國有義務在戰爭中保衛法屬西印度群島,並允許法國私掠船使用美國港口。

《中立宣言》的簽訂

可是,這勢必會使美國捲入歐洲紛爭。面對國際形勢發生的變化,無論是以漢密爾頓為代表的聯邦黨人還是以傑斐遜為代表的民主共和黨人都主張嚴格保持中立。

在徵詢各方意見之後,華盛頓決定在美英之間保持中立並於1793年4月22日簽發了一份《中立宣言》,要求各州出於真誠和善意,對交戰各國均採取並保持友好公正的立場。

並忠告美國公民避免所有可能違反上述立場的行為。對於美國保持中立,法國最初並沒有做出激烈反應,因為法國政府認為美國保持中立參戰對法國更加有利。

因為美國沒有海軍,法國無法根據聯盟條款要求美國採用武力保衛法屬西印度群島。

但是,如果能夠善意地解釋1778年《法美通商友好條約》海運條款,美國中立對法國的價值更大。

海運條款的影響

該條約規定,自由船舶上可以自由載運貨物,以及食物和造船用品不屬於違禁品。禁止一方的敵人在中立的對方的港口裝備私掠船,或帶捕獲品到這些港口。

如果這些原則可以用來對付英國,美國船舶就可以穿越英國海軍封鎖,把法國需要的糧食造船用品運到法國。因此,她只希望美國採取對其有利的善意中立

鑑於此,法國政府指示法國駐美公使熱內不引用聯盟條款,而是利用美國領土作為進攻英國和西班牙殖民地商業的基地。事實證明,這是法國的一廂情願。

熱內未經美國政府同意,甫一上岸,便私自在美國開始招募美國水手和軍官在法國私掠船上服務,並著手組織一支美國邊民軍團奪取西班牙的紐奧良,以及煽動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等英、西殖民地的叛亂

美國的中立權利

這些行動招到華盛頓政府的抵制和禁止,但是,失去理智的熱內竟然越過美國政府直接向其人民呼籲支持。最終,華盛頓要求法國召回熱內

鑑於熱內的活動和英國公使對任何違反中立的潛在行為的不斷抗議,華盛頓政府制定一套用來解釋和指導美國履行中立義務的行政法規。對此,法國和英國沒有提出抗議。

但是,在中立權利問題上,美國先後與英、法爆發衝突。儘管華盛頓政府對中立權利採取了慎重態度,但是美國堅持要求英國遵守在《1776年條約計劃》中提出並被寫入《1778年美法友好通商條約》的那些原則。

即,自由船舶可以自由載運貨物,中立國有到交戰國港口或交戰國港口之間進行不違法貨物貿易自由,以及違禁品不包括食物造船用具

英美戰爭開始

除了對美國有利外,這些原則也對法國有利的,而且也是法國所承認和希望的。但是,對於首屈一指的海軍強國英國而言,對於其敵人法國有利,就是對其有害,而且,英國從來沒有承認過這些原則。

因此,在英法戰爭伊始,英國政府就向美國政府聲明,要在任何發現敵方財產的地方,即使是在公海上的中立國船上,奪取敵方的財產。1793年6月8日,英國政府要求英國海軍沒收所有開往法國口岸的中立國船隻上的穀物。

1793年11月6日,要求英國海軍扣留裝載法國殖民地產品、供應這些殖民地的食品以及其他用品的一切船隻

1794年1月8日,要求英國海軍捕獲所有滿載或部分裝載軍用品或造船用品並開往法國殖民地的船隻,以及開往被封鎖的殖民地港口的一切船隻。

參考文獻:

  1. JohnJosephKelly,ThestruggleforAmericanseaborneindependenceasviewedbyJohnAdams.TheUniversityofMaine,1973。
  2. DarrenStaloff,Hamilton,Adams,Jefferson:thepoliticsofenlightenmentandtheAmericanfounding.NewYork:HillandWang,2005。
  3. M.貝克威茨等著,張禾譯:《美國對外政策的政治背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4. 羅伯特·傑維斯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