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不了心理師,AI 能為心理健康做什麼?

動點科技 發佈 2024-03-06T15:26:52.825898+00:00

疫情過後,社會心理層面的次生災害引起廣泛重視,心理諮詢、心理干預需求驟增。與廣闊的市場需求相比,國內現有的精神衛生診療資源相對不足,也為數字心理健康賽道的創業者留出了市場空間。

疫情過後,社會心理層面的次生災害引起廣泛重視,心理諮詢、心理干預需求驟增。與廣闊的市場需求相比,國內現有的精神衛生診療資源相對不足,也為數字心理健康賽道的創業者留出了市場空間。今年3月以來,心理諮詢服務平台「Glowe閣樓」獲得千萬級融資,循證心理干預產品「暫停實驗室」加大了社交媒體圈的市場拓展。

在AI等技術手段的助力下,數字心理健康行業顯示出喜人的成長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歐美數字療法上市公司發展受阻的背景下,國內圍繞數位化的多種心理健康服務的長期商業模式仍有待闡明。

心理健康賽道升溫

2021年的數據顯示,國內精神障礙患者數量也達到2.5億人,總患病率高達17.5%。其中,確診的抑鬱症患者高達9500萬人,但只有5%得到了治療。

我國精神衛生診療資源遠遠不足,具體表現在精神科醫護人員數量、精神科病床數量、精神病專科醫院投入的平均值遠不如歐美等國。

過去10年來,國內心理諮詢機構數量顯著增長,年均增速達40%。同期,國內資本一直在關注心理健康領域,但融資數量較少、金額較小,當前獲得融資的企業多集中在靠前的輪次。2015年,在海外心理健康賽道的起步助推下,國內相關投資迎來首次小高峰。

不同於生理疾病,心理健康問題的檢測主要通過醫生與患者的交流、醫生對患者行為和表述的觀察,基於醫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判斷;其治療多以長期服用藥物和連續進行心理諮詢為主,相比於生理疾病更適用於網際網路診療模式。

通過基於軟體程序的數字療法、遠程醫療/在線諮詢、智能硬體或線上社區,數字心理健康企業嘗試治療和緩解精神疾病、行為和認知障礙以及慢性疼痛、心理性失眠等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公眾的心理疾病自助性提高、體驗新科技的意願增強,數字心理健康行業自2021年起逐漸迎來黃金髮展期。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數字心理健康行業融資事件113起,融資總額35.4億美元。據動脈橙統計,2021年,國內關於數字心理健康的融資金額達到1.86億美元,相比2020年的2900萬美元翻了6倍。

同樣是在2021年,LifeStance、Talkspace和Pear Therapeutics等三家美國心理健康企業成功上市,合計募資金額達13.7億美元,也印證了這一賽道的火爆。

國內,心理諮詢、線上醫院、情緒管理(正念冥想等)、數字療法+AI等細分賽道也已跑出了簡單心理、壹點靈、好心情、知我探索(KnowYourself)、望里科技、聆心智能、密友智能和西湖心辰等頭部企業。其中,好心情已於2021年完成C+輪融資,估值約21億元,簡單心理、知我探索、望里科技已完成B輪融資。藍馳創投與長嶺資本等機構在這一領域多有布局。

AI 心理師不可小覷

當被AI替代的恐慌席捲各行各業時,心理師卻被列為最不可能被AI替代的職業之一。很多人認為心理諮詢涉及雙方的情感交流,且傾聽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而看不見摸不著的AI似乎難以作為傾訴的對象。

但換言之,正是因為AI的虛擬屬性和相對於真人的中立性,其更容易令患者消除心理防禦機制、實現實時在線陪伴並杜絕「移情」現象的發生。從這一點來看,即便AI搶不了心理諮詢師的飯碗,但其也具備真人無法企及的優勢,足以對人類情緒進行即時處理並提供輔助性的心理健康服務。

例如,數字療法是目前熱門的心理健康發展路徑,其要滿足循證醫療的標準,需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設計出有效的干預治療方式,而AI則以其高超的對龐大數據的處理能力成為此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數位化輔助手段。除此以外,AI技術本身對心理學領域的融合運用,也造就了很多新的應用場景,比如AI心理服務機器人。

文本生成是一種已成功商業化的AIGC技術,也是實現AI心理健康服務的主要手段。不同於研報、簡訊等應用型文本以及故事、劇本等創作型文本的生成,心理諮詢所要求的文本生成與現下大熱的聊天機器人類似,注重交互,對自然語言理解能力要求較高。例如最近完成新一輪融資的Glowe閣樓就計劃將融資的資金投入完善AIGC的應用,預期能夠幫助提升1-2倍的諮詢師工作效率。

已落地的AI心理健康應用中,已經有一些取得不錯的成果:例如,2021年底,AI驅動的心理諮詢服務公司——西湖心辰完成近千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成立還不到半年,西湖心辰就與多家企業和機構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其打造的AI心理服務機器人已接待了全國近2萬的客戶;武漢疫情初期,心理服務智慧機器人AI密友進入武漢社區,使用人次超22萬,包括20萬人次的對話和1萬人次的評估,目前,密友AI已經在海軍、陸軍、武警、消防、校園、社區等場景充分應用。

國海證券預計,未來1~2年內,AI心理健康服務還將見證明顯的增長。

歐美模式無處「粘貼」

在商業化路徑方面,資本化進展較快的歐美企業為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定的參照。

LifeStance成立於2017年,定位從評估到診療的全周期心理健康護理。過去5年裡,LifeStance的醫療中心數量、臨床醫生數量、就診數量逐年爆發式增長,2021年就診數量突破460萬次,同年營收達到6.67億美元,2022年營收繼續增長至8.6億美元。

LifeStance採用獨特的模式雇用臨床醫生,其推出的醫療中心和數字護理交付平台為其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治療服務組合。在支付端,其營收的九成來自商業保險,充分驗證了商保接入心理健康服務的可行性。

Talkspace則以文本治療切入精神治療領域。用戶向系統匹配的心理治療師遠程在線求診。據官方信息,目前Talkspace在美國50個州都設有治療師,平台擁有290萬會員,通過僱主或醫療保險協議覆蓋超過7900萬人。其收費模式分為按月、季度和半年套餐,購買數量越多,價格越低。由於價格較為昂貴,Talkspace用戶脫落率較高,這導致其銷售和營銷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常年維持在營收的60%以上。

2022年,Talkspace營收1.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26%。該公司主要的商業模式為B2B和B2C,其中B2B營收占總收入的57%,B2C營收占43%。

Pear Therapeutics致力於處方數字療法的研發和商業化。目前已有三款數字療法產品獲批上市,分別針對藥物使用障礙(reSET)、阿片類藥物使用障礙(reSET-O)和慢性失眠(Somryst)。除此以外,Pear還擁有14個在研產品,其中10個候選產品屬於精神病學和神經病學這兩個初始重點領域。

2021年全年,Pear Therapeutics營收420.8萬美元,其中來自產品銷售的收入達到了374.8萬美元,同比暴增24倍,但同期虧損遠超收入,達到6510萬美元。為降低運營股費用,Pear已累計裁員超80人。最新消息顯示,Pear將不會舉行2022年財報電話會,並撤回了2022財年和2023財年的收入和運營指引。因業績表現不佳,Pear正面臨清算、重組危機,目前正在尋求出售、合併或收購。

不難看出,歐美頭部數字心理健康公司的商業模式中存在一些特點,即商業保險支付、ToB模式等。而基於中國的具體國情,商業團體保險普遍對精神疾病免責,心理治療納入醫保尚未全國推廣,企業難以成為心理健康服務的普遍購買方。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無法完全照搬美國市場的發展路徑,而在運營投入和營銷成本高企的情況下,歐美數字心理健康行業自身也難以獲得規模化發展而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健康商業化之路,還需國內企業自己親身探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