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小菜園」走上現代農業新路子!古交龍子村:拉長「特色蔬菜」產業鏈

太原發布 發佈 2024-03-06T21:46:30.879925+00:00

建在村道兩邊的溫室大棚。  驚蟄過後,草木蔓發。大川河畔,伴著初升朝陽,古交市邢家社鄉龍子村種菜「老把式」成二平,在自家的溫室大棚里忙活起來。這裡青山蒼翠、山勢俊俏,一排排白色的溫室大棚聚攏在村子兩邊。


  驚蟄過後,草木蔓發。大川河畔,伴著初升朝陽,古交市邢家社鄉龍子村種菜「老把式」成二平,在自家的溫室大棚里忙活起來。這裡青山蒼翠、山勢俊俏,一排排白色的溫室大棚聚攏在村子兩邊。

  龍子村不大,僅有90餘戶村民,但已有幾十年的蔬菜種植歷史,是古交有名的「蔬菜村」。在蔬菜種植過程中,龍子村先後邁過粗放式種植、品牌意識不強的「坎」,今年,村里決定再上一個台階,延伸產業鏈,試水深加工,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種菜有「講究」

  青山之下,溫室大棚內,一片生機盎然,蔬菜長勢喜人。當清晨的陽光普照大地時,龍子村居民陸續走出家門,趕往自家的溫室大棚忙活。

  大棚內,一個月前種下的新品水蘿蔔,長出嫩綠的葉片。幾畦芹菜,生機蓬勃。驚蟄之後,就到了集中整地、育苗期了,對於今年種啥蔬菜品種、買啥農藥化肥,成二平則顯得不慌不忙,成竹在胸,他說,村里辦起了「德盛全蔬菜專業合作社」,絕大多數種菜村民都是會員,每年的蔬菜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交由合作社統一採購,不僅質量好,而且價格還低,兩全其美。

  「蔬菜產業要叫得響,就得走精細化之路。」龍子村黨支部書記成國強說,通過合作社統一購進農藥、化肥等蔬菜投入品,杜絕了禁限農藥來源,同時制定標準化生產規程,形成生產有記錄、產品可追溯體系,在改變粗放式種植模式的同時,也讓蔬菜產業走得長遠,村民收益持續。

  打好「特色」牌

  能成為龍子村蔬菜種植的「老把式」,成二平除在蔬菜種植上有著20多年的堅守和鑽研外,還特別感謝帶他入行的老書記成拉旺。起初,他從部隊復員後,當過煤礦工人,後來合同到期,回到了村里。那時,成拉旺已是村裡有名的種菜能手,看到種菜收益好,成二平就跟著種起了蔬菜。

  「我們這裡晝夜溫差大,土壤好,種出的蔬菜品質優。」成二平說,剛開始種菜時,主要是大田菜,後來建起了溫室大棚,但因為冬季地溫低,每年過了農曆正月後大棚蔬菜才能上市,錯過了春節前後新鮮蔬菜行市好的時機,老書記成拉旺多次到外地找專家拜師學藝,並結合本村的自然條件反覆研究,終於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日光節能溫室大棚技術。

  現在,龍子村的蔥頭、胡蘿蔔、西紅柿、黃瓜、西葫蘆、大蔥6個品種獲得無公害認證,其中,西紅柿、胡蘿蔔、洋蔥3個品種獲得綠色標誌使用認證,並且還註冊了「淨苑」商標。

  拉長產業「鏈」

  目前,龍子村蔬菜種植面積480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125畝,年產鮮菜250萬公斤,年產值510萬元。蔬菜種植是該村的主導產業。

  「再過半個月,溫室里的水蘿蔔就能上市銷售了,收完以後,還要趕著種西紅柿、黃瓜……」成二平說,溫室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忙,一個溫室加兩個大棚,年收入六七萬元不成問題,而且還能照顧家,比去外面打工強。

  成國強說,由於軟果西紅柿種植在全村所占比重較大,針對「富餘」產品,今年村里準備建一家西紅柿醬加工廠,發展蔬菜深加工產業。同時,以此為支點,帶動其他蔬菜品種的深加工產業發展。他說:「在我們當地,鮮西紅柿售價最高也就2元/斤,若加工成西紅柿醬,價格將翻好幾倍,而且還能延長銷售期,便於長途販運……」

  如今,通過標準化生產、品牌化建設以及深加工延伸,龍子村使特色蔬菜產業駛入了提檔升級的「快車道」,讓村裡的「小菜園」走上了現代農業新路子。

 

太原日報‬ 記者 劉志剛 文/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