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硬骨頭先鋒,陌刀一揮人馬俱碎,大聲呼戰致傷口崩裂而死

尋根拜祖 發佈 2024-03-06T22:56:56.205246+00:00

我的文章對「第一」、「最」這樣的字眼一向謹慎使用,但在這篇文章里,我要毫不吝嗇地將這些字眼全都用在一個人身上。

我的文章對「第一」、「最」這樣的字眼一向謹慎使用,但在這篇文章里,我要毫不吝嗇地將這些字眼全都用在一個人身上。

他是大唐第一硬骨頭先鋒,但凡他所參加的戰鬥,攻堅克難的必定是他。

他是大唐第一悍將,戰場上他一柄陌刀、一把大棒,所到之處人馬俱碎。

他是大唐第一血性男兒,傷口即將癒合之際,戰鼓聲讓他熱血沸騰,一聲高呼導致傷口崩裂而死。

他是大唐品行最好的將軍,一輩子所得賞賜無數,他全都拿來充公了。

他是大唐人緣最好的武將,朝廷紛爭不斷,卻沒人對他有半點微詞,他的葬禮讓所有人落淚。

即便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他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就是李嗣業。

☞小勃律之戰,陌刀隊長威名揚

當李嗣業出現在應募的人群中時,顯得那麼扎眼,也驚呆了招募的官員:這年輕人是哪來的天神?他身高2.15米,膀大腰圓,膂力過人,行動還很敏捷,要是有籃筐也能表演一個魔幻小碎步。

估計項羽都在地下哆嗦:幸虧沒生在一個時代,要不然「霸王」的稱號要易主了。

這身體條件,簡直就是為戰場而生的,於是李嗣業被安西都護府招募,穿上了大唐的軍裝。

唐朝軍隊有一支赫赫有名的陌刀隊,兇猛得一塌糊塗,李嗣業就被分配在了陌刀隊。後人說陌刀隊成就了李嗣業,我倒覺得是李嗣業成就了陌刀隊,是他給這支隊伍賦予了戰魂。

李嗣業先後追隨來曜、夫蒙靈察、高仙芝,每一任領導出征都喜歡帶著他。

這個先鋒官太好使了,他「每戰必為先鋒營,所向摧北」。用當下最時髦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戰必用我,用我必勝!

所以,當高仙芝遠征小勃律時,李嗣業作為唐軍最大的殺傷性武器,率陌刀隊隨軍出征了。

說實話,遠征小勃律要翻越帕米爾高原、跋涉數百里冰山,這種工作對大塊頭的李嗣業其實並不適合。但哪個將領捨得放著這麼一把寶刀不用?李嗣業你就勉為其難吧。

在「連雲堡之戰」中,他讓人們顛覆認知:大塊頭也可以像猿猴一樣輕靈。

連雲堡修在半山腰,四周懸崖峭壁,只有一條山路可行,山上堆滿了滾木礌石,隨時傾斜而下。

高仙芝給陌刀隊下令:「中午前拿下它,否則提頭來見。」

李嗣業沒有豪言壯語,只是一揮胳膊,便率領他的弟兄們呼嘯而去。李嗣業冒著滾滾而下的大石塊,舉著大旗沖在最前面,並率先占領了敵營上方的某塊高地。然後他抱起一塊巨石,兜頭向敵人砸去……

吐蕃人懵了:山倒了?砸下來跟地震似的,不被砸死也得被震死,唐軍太不講武德,跑吧。

李嗣業攻陷連雲堡,為唐軍衝破了小勃律最重要的一道防線。此後高仙芝如探囊取物,借降服小勃律的餘威,將周邊的72個小國掃蕩一遍,滿載而歸。

戰後,高仙芝推李嗣業為首功,唐玄宗下旨加封李嗣業為右威衛將軍。

☞怛羅斯之戰,理智取代激情

怛羅斯之戰是軍迷們心中的一塊傷疤,那一戰,由於葛邏祿部的臨陣反水,高仙芝領導的中亞聯軍慘敗給大食軍,唐軍折損兩萬人。

高仙芝瘋了,帶著剩下的幾千人擺出魚死網破的架勢。李嗣業呢?這個激情戰士是不是也要「瘋起來」?

很讓人意外,他居然攔住高仙芝:「死不算啥,可是你我都死了,誰為國家盡忠呢?」

高仙芝愣了一下,稍稍冷靜下來:「你是悍將,咱收拾殘兵,明天再戰,一定要贏。」

這傢伙沒吃過敗仗,根本無法接受失敗的事實。李嗣業卻異常冷靜:「事不可為,咱不能做無謂的犧牲,趕緊往白石嶺撤退,這些弟兄們還能保住。」

真是難以想像,歷來以威猛著稱的李嗣業居然如此冷靜,還能以出色的技巧,扭轉了高仙芝失控的情緒。

這場失敗之戰中,李嗣業可能是唯一一位受到嘉獎的將軍,冷靜下來的高仙芝事後呈報戰況,認為李嗣業有功。因此,唐玄宗下旨將李嗣業提升為右金吾大將軍、疏勒鎮使。

☞香積寺之戰,挽狂瀾於既倒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嗣業奉命率領部下去鳳翔報導,他展現了品行高尚的一面。臨行前,李嗣業與戰友們割破胳膊盟誓:這一路過去,我們要做到秋毫無犯。

那時候軍隊移防,半路上順便打草谷的事屢見不鮮,尤其是亂世。李嗣業這個「糙哥」心裡居然裝著老百姓,這個形象讓人一時有點恍惚。

抵達鳳翔後,李嗣業配合朔方軍打了幾場仗,依然是那個一往無前的猛將,只是這段時間他的武器換成了大棒子:

「遂與郭子儀、僕固懷恩等常犄角為先鋒將。嗣業每持大棒衝擊,賊眾披靡,所向無敵。」

至德二年九月,收復兩京的戰鬥打響了。

客觀講,這場戰鬥其實風險很大,雙方人數大致相當,都是11萬人,只是唐軍多了4萬吐蕃、大食、回紇和西南夷的援軍。

郭子儀是反對開戰的,他覺得目前唐軍還沒做好準備,靠人數堆積就如同擲骰子決定命運。然而唐肅宗等不及了,收復兩京的政治意義太重要了。

戰鬥在長安北面的香積寺附近展開,因此這場戰爭也被稱為「香積寺之戰」。

唐軍指揮官郭子儀居中,王思禮殿後,前鋒自然就是李嗣業。叛軍的前鋒叫李歸仁,是安祿山陣營中的老牌戰將。

戰鬥一打響就演變成了絞殺戰,叛軍不愧為訓練有素的鐵軍,李歸仁的曳落河很快就衝垮了唐軍的先頭部隊。

眼看就要潰敗了,李嗣業對郭子儀說:「眼下只有拿自己當塊肉送給賊寇,萬死之中求一生,否則我軍必然遭遇屠殺。」

說罷,他脫光上衣,手執陌刀,呼嘯著沖向陣前:「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

以身啖寇、赤膊上陣、人馬俱碎,寥寥數語讓人讀得熱血噴張。

李嗣業的血性感染了全軍,將士們奮力拼殺,終於穩住了陣容。大唐陌刀隊再顯神威,他們組成了一堵2000人的肉盾,一寸一寸地將叛軍向後推。

側翼的戰鬥也打響了,戰場如同一台巨大的絞肉機,雙方比拼著毅力,誰先退卻,誰就是被攪碎的那一方。

刀鋒總是要用在最要害的地方,李嗣業悄然撤出戰場,他要用另一種方式給叛軍致命一擊——迂迴,從背後襲擊叛軍。

這種背後偷襲的戰術雙方都有防備,不適合大規模作戰,只能靠小股部隊,因此成敗的關鍵往往不在於突然性,而是在於能不能以少勝多,真正打亂對方的陣腳。

這種事李嗣業最在行,他再次拿身體當誘餌,將自己的扔進老虎群里,攪得敵人天翻地覆。從日中一直打到日頭偏西,叛軍終於被李嗣業衝垮了。

隨著後營的潰敗,叛軍的心理防線也跟著垮了,前軍也完了。於是叛軍放棄抵抗,紛紛逃離戰場,對殺變成了一邊倒的追殺。

巨大的絞肉機開動,戰場上的壕溝幾乎被填平,叛軍被斬首6萬。

收復長安後,唐軍乘勝追擊,李嗣業配合郭子儀和回紇部,在新店再次大敗叛軍,又收復了洛陽。這兩戰,李嗣業戰功最多,因此受封「虢國公」。

☞相州之戰,忠魂丹心捐國難

收復兩京後,李嗣業奉命出鎮河內,期間挫敗了一次叛亂,又在沁水擊敗安慶緒的兩萬燕軍。

乾元元年,李嗣業出任懷州刺史,與郭子儀、李光弼等九鎮節度使一起,會戰於河北,即著名的「相州之戰」。

這場系列戰鬥持續了大半年,一開始,李嗣業協同郭子儀大敗安慶緒七萬大軍,並攻取了衛州。

然而,出於忌憚武將的心理,唐肅宗竟然不設主將,令宦官魚朝恩居中協調,導致九節度使不能統一指揮,甚至出現了內訌。

隨著史思明的增援,勝利的天平開始倒向安慶緒。

乾元二年正月,李嗣業與郭子儀攻打相州,在將安慶緒團團圍困之際,唐軍卻各掃門前雪,士氣低迷。李嗣業失去增援,圍困相州一個月仍無法攻克。

「師耄,諸將無功,獨嗣業被堅數奮,為諸軍冠。」

各部人馬誰也不願意出戰,唯獨李嗣業像個傻子似的四處征殺,顯得格格不入。

這就是李嗣業的可貴之處,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大義沒有私利,他也不跟任何人拉幫結派,他的眼中永遠只有戰場。

在鄴城的一次戰鬥中,李嗣業被流矢射中,負了重傷。休養了一段時間後,傷勢明顯好轉。

然而,就在他養傷期間,戰場的局勢發生了逆轉,唐軍敗了,各大節度使紛紛敗逃。

帳外震天的戰鼓聲傳來,李嗣業心急如焚,這麼關鍵的時刻怎麼能缺了他這個大唐第一先鋒官呢?全軍生死存亡之際,血性男兒怎麼能躺在床上呢?

李嗣業大叫一聲,從床上騰空而起,戰鬥,戰鬥,戰鬥!

隨著他的呼叫,傷口崩了,血流如注!

當天,李嗣業這位大唐最勇悍、最可敬的第一先鋒死了。

他的死,甚至遠比相州之敗更令人惋惜,滿朝文武無不為之流淚。唐肅宗扼腕嘆息,他下旨追封李嗣業為「武威郡王」,令百官設靈祭奠,並頒布了一道情真意切的詔書:

「……植操沈厚,秉心忠烈,懷干時之勇略,有戡難之遠謀……持感激之誠,總驍果之眾,親當矢石,頻立勛庸。壯節可嘉,將謀於百勝;忠誠未遂,空恨於九原……」

李嗣業就這樣走了,他從軍僅僅十六年,資歷雖短,但卻留下了彪炳史冊的赫赫戰功;他用他的精神,給那時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