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中國汽車價格戰,德國車企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鈴木

金投網 發佈 2024-03-07T06:35:10.901285+00:00

中國車市燃起價格戰後,德國車商也「慌了」。作為德國車商最看中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行業的這一輪降價是前所未有的,他們是為了保住市場跟風「降價」,還是冒著丟失市場的風險堅持底線,這成了德國車企不得不面對並且要迅速做出選擇的問題。事情要從今年元旦說起。

中國車市燃起價格戰後,德國車商也「慌了」。作為德國車商最看中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行業的這一輪降價是前所未有的,他們是為了保住市場跟風「降價」,還是冒著丟失市場的風險堅持底線,這成了德國車企不得不面對並且要迅速做出選擇的問題。

事情要從今年元旦說起。2023年新年伊始,特斯拉突然推出了幾款車型的「爆炸性」折扣,這一行為直接讓中國官網所有在售特斯拉的車型迎來了歷史最低價。至此,中國汽車行業正式拉開「價格戰」的序幕。

在這之後,小鵬和比亞迪等多家國內外電動汽車製造商很快加入降價行列。而在3月初,降價熱潮蔓延到了國有的東風汽車集團等傳統動力汽車製造商。

這一輪大幅降價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當其衝的就是汽車銷售低迷。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下半年,國內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4%,但今年前兩個月萎縮了19.8%。雖然我國的經濟活動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但汽車行業仍然出現了收縮。各大車企只能通過降價的方式來刺激消費。

其次就今年7月即將生效的新的國家排放標準,這讓一些汽車製造商不得不抓緊時間掉不符合新標的庫存車。

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預計國內車企的價格戰不僅不會停止,而且還會持續數月。業內分析師預計,價格戰可能會延續到第二季度。

不過與此相對應的消費者的態度是,因為預計還要降,很多人都是「觀望不買」,這一預期進一步積壓了一些汽車製造商的盈利壓力。

這麼看來,「價格戰」對車企來說的確不是很友好,但是長遠來看,這對我國整體的汽車行業發展卻是件好事。一是能去加速清理庫存,二是能刺激行業洗牌。

一些健康的非合資汽車品牌將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加速整個行業的整合。比如前幾年,日本品牌鈴木汽車和謳歌就因為實力較弱退出了中國市場,這給了國產汽車更大的發展空間。

回到前面德國車企的顧慮。如果為了保住利潤而放棄加入「價格戰」,這些車企的份額很可能會被無限積壓,最終失去中國市場,而失去中國就相當於失去了德國汽車工業的「引擎」,因此加入其中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