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比例越高,人口生育能力越弱

育鄰人 發佈 2024-03-07T15:22:46.209627+00:00

育鄰夢網友提問:出生率下降,幼兒園關停,學校缺人到底是誰造成的?回覆:城鎮化比例越高,人口生育能力越弱。簡單的,所有城鎮家庭都沒有自由改變住房格局的能力,住房就能讓許多家庭圓不了多生孩子的夢。

網友提問:出生率下降,幼兒園關停,學校缺人到底是誰造成的?

回覆:城鎮化比例越高,人口生育能力越弱。簡單的,所有城鎮家庭都沒有自由改變住房格局的能力,住房就能讓許多家庭圓不了多生孩子的夢。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周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也就是說繁殖是生命物質延續存在的基礎、外部營養物質是確保生命存活的基礎。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發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別好,也不會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植物必須努力伸展根系才能占有更多水源和微礦物+必須努力生長枝葉才能吸納到足夠多的陽光能量、素食動物必須努力尋覓才能吃到足夠維持生存的草料+必須努力奔跑才有機會逃脫食肉動物的獵殺、食肉動物必須努力拼搏才能在與同類競爭中占得生存優先權+必須努力衝殺才能捕獲到能夠填飽肚皮的素食動物......作為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動物,人類亦必須通過主動勞動才能得到足夠維持生計的消費物資。

通過農耕,人類可獲得相對更加穩定的食物補給、通過畜牧,人類獲得了相對更為優質&可控的動物蛋白、通過採礦—>冶煉—>製作,人類製成了更多優質的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自然生命體系中,唯有人類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能力。並且,人類在具備主動勞動創造能力之後,生活方式也從遊蕩向定居轉變,村莊、城鎮便是現代人類主要聚居區。那麼,為什麼說城鎮化比例越高,人口生育能力越弱呢?

城鎮,以非農產業和非農業人口聚集為主要特徵的居民點。換句話說,城鎮的功能以人類社會生活物資集散為主,城鎮不具備直接新增人類社會生活消費物資的能力。人類口糧以植物果實或根莖為主、動物肉+蛋+奶為人類常用輔食、人類加工製作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必須耗費其它物質......沒錯,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樣,人類的日常生活都嚴重依賴自然生態食物鏈,尚沒有任何人能夠脫離自然態食物鏈存活。

歐洲的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城鎮化程度高的國家都是低人口生育國家,尼日、馬里、烏干達、尚比亞、布吉納法索、蒲隆地、馬拉威、索馬利亞、安哥拉、阿富汗等貧窮落後城鎮化程度低的國家反而人丁興旺。同樣,我國東南部城鎮化率高的省份人口生育能力也遠低於西北部城鎮化率低的省份。

土地少,人口多、資源少,消耗多、空地少,樓房多......現代人類城市裡最不缺的就是人,現代人類城市最缺的就是可供人消耗使用的物資。因為,現代人類城鎮沒有可生長糧食的農田,城裡人的食物沒法自給自足;現代人類城鎮沒有牧場,城裡人所吃的肉+蛋+奶都只能依靠外部供給;現代人類城鎮沒有礦場,城裡人加工製造住房+被服+鞋帽+家具+炊具+廚具所需的原材料都只能從城市之外運來。當然,所有城鎮人口消費使用的生活物資都被疊加了若干次轉運利差

房價、教育、醫療被戲稱為壓在城鎮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的確,作為城鎮居民,住房那肯定不能可能每家每戶自建、孩子們接受教育之後沒有學歷可不行、生病了自己找草藥可不成......因此,雖然城鎮人民參加工作拿到的薪酬比農村高出許多,但那也僅僅是「過路財神」,絕大多數人錢拿到手還沒捂熱就被花出去了,更有甚者還在負債超前消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指很能幹的婦女沒有米也做不出飯,比喻缺少必要的條件,再能幹的人也很難做成事。沒有水,一切自然生命都沒法生長、沒有陽光,一切自然生命都沒法獲得養料、沒有陸地,陸生生命沒法生長、沒有土地,人類無法獲得食物、沒有礦場,人類沒法加工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同樣,如果絕大多數城鎮居民的勞動都只夠養活自己,那如何敢多生孩子呢?

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數據顯示:「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62.7萬元。無論這份家庭生育成本報告的真實情況如何,它都反應出了我國當下人口生育能力持續走低的根本問題——綜合養育成本太高。因為,城鎮家庭的孩子吃+穿+住+用全靠購買,大學畢業前的孩子們幾乎全靠家長養活。另外,當前就業形勢對大學生可不算友好,回農村連學費都難掙回、留在城鎮亦難安居樂業,結婚生育對於絕大多數家境並不殷實的人那絕對是一道大坎。所以說,城鎮化比例越高,人口生育能力越弱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需要來自家庭的無私陪伴、需要來自學校和社會的諄諄教導。育鄰人:探索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以期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建成社區鄰里相幫的教育服務生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