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西安學兵參加建設襄渝鐵路52周年 美篇製作/胡國忠

鐵道兵文化 發佈 2024-03-08T03:17:50.557838+00:00

打水風槍,戰友們有的為了搶進度,嫌打水風槍麻煩,就乾脆拔掉水管打幹風槍,當時施工是五班四倒,每班干6個小時,一個工班幹完從洞內出來,每個人的臉是白的,頭髮是白的,渾身上下是白色的,只有二隻眼睛是黑的,那時年青氣盛,一心為工作,搶進度,不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西安畫家(學兵)鄭建平經過精心設計,創作了一組70年代初,反映西安學兵在建設襄渝鐵路施工中的勞動場景,以紀念西安學兵參加三線建設52周年。

打水風槍,戰友們有的為了搶進度,嫌打水風槍麻煩,就乾脆拔掉水管打幹風槍,當時施工是五班四倒,每班干6個小時,一個工班幹完從洞內出來,每個人的臉是白的,頭髮是白的,渾身上下是白色的,只有二隻眼睛是黑的,那時年青氣盛,一心為工作,搶進度,不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戰塌方,打隧道時遇到地質鬆散的岩層最容易塌方,若塌了方,先要把塌下來的大塊岩石炸開,清理乾淨塌下來的亂石,有的塌方用手電筒照不到頂,戰塌方的方法是;支上鋼拱頂鋼模板,在裡邊支上木架,亂插一層鋼釺,用注漿機向裡邊注(水泥)漿,灌注四五十厘米厚的一層水泥漿就行了,待日後一定時間拆除鋼模板就完成了。

洞內出渣,70年代初,隧道施工全靠人工放炮,手工扒渣,大塊的石頭一個人能搬動的就一個人往礦車裡裝,一個人搬不動的,就幾個人抬起來往礦車裡裝,碎小的石塊就用三齒筢往竹編的小簸箕里扒拉,扒拉滿了,端起小簸箕往礦車裡裝,後來團里給工地調來軌道電瓶裝渣機,使用了一段時間,不好用,一是亂石不好鏟,電瓶車使勁小了,鏟不動,使勁大了拱上幾下鏟不起石頭,反而把自己(機車)從軌道上拱下來了,一家人還得往軌道上抬機車,實踐證明這種扒渣機不實用,就不用了,還是用人工裝車,都做到了當班的渣子當班清理乾淨。

從洞內向外運渣,上邊有規定;1000米以內的隧道是從兩頭開挖,超過1000米的隧道要打平行導洞,就是在主洞的一旁(二三十米遠)打一條與主道平行的小隧道,約3米高x3米寬,每前行約150米就向主洞方向挖一條通道,以此類推,平行導洞小,掘進速度快,這樣可以多開一些工作面,平行導洞也是通風道,排水溝和運輸通道,每隔一段距離設一車站(二股軌道)各個工作面的礦車裝滿礦渣後由人工推到車站上編組,由電瓶車從洞內推出來(機頭在後頭)運出洞外專門有人摘勾倒渣,因為倒渣場地呈下坡度,有時候礦車在場地邊上速度快了停不住,礦車和礦渣就一起滾到渣山的下邊,還得用一個班的人再把礦車用粗繩拉上來。那時施工落後,靠人海戰術。

這是木工班在隧道內塌方處支撐木架,幹這種活也是相當危險,毛洞拱頂危石隨時都可能掉落,危及生命安全。

經過鐵道兵,西安學兵,沿線民兵共80萬人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襄渝鐵路在1973年下半年終於建成通車了,今天當人們乘坐在舒適豪華的列車上,穿行在群山峻岭之中,享受著現代交通列車帶來的便利生活,可有誰能聯想到為建設這條襄渝鐵路我們的鐵道兵戰友,我們的學兵戰友,我們的民兵戰友,他們付出了多麼大的艱辛和犧牲,80萬人修這條鐵路,全靠人海戰朮,風槍打眼,人工放炮,手工扒渣,人力裝車,洞內滴水成雨,腳下積水成河,鑽槍齊嗚震耳欲聾,炮聲隆隆,碎石亂飛,硝煙瀰漫,惡劣的工作環境已令常人難已承受,還有粉塵,瞎炮,瓦斯,水患,落石,塌方,火災等各種意外事故,隨時都在威脅著戰友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生活上,住的是干打壘,睡的是木板大統鋪,吃的是壓縮菜,洗的是大鍋燒水澡,拿的是每月六七元的津貼。戰友們為了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不計工作環境,不計個人利益,流血流汗,甚至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一定要把三線建設好。襄渝鐵路906公里,平均每一公里就有1.5名鐵道兵戰友犧牲,另外僅西安和胃南學兵就犧牲了120多名戰友,他們才都是剛出校門的十六七歲的孩子啊,這還不包括犧牲的民兵戰友,為修這條鐵路我們的戰友付出多麼大的生命代價。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他們是為祖國建設而犧牲,他們的犧牲比泰山還重,他們的英名與巍巍秦巴山同在,與滔滔漢江水永存。

編輯:樂在其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