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自駕晉豫行之十二| 嵩山少林寺,真讓吾喜憂參半

幸福在自駕路上 發佈 2024-03-09T07:19:42.337938+00:00

知曉少林寺,還是1982年的時候。那時看過的《少林寺》電影,至今記憶猶新,並一直心馳神往。少林寺位於鄭州市登封市境內。從白居易故里出來後,徑直開往少林寺。

知曉少林寺,還是1982年的時候。那時看過的《少林寺》電影,至今記憶猶新,並一直心馳神往。

少林寺位於鄭州市登封市境內。

從白居易故里出來後,徑直開往少林寺。

天色向晚,到達了登封市的棋盤山公園,本打算在此露營,然轉了一圈後找不到合適停車處,且四周環境嘈雜,於是,稍休整後便沿著207國道乾脆開到了少林寺景區停車場露營。

來少林寺,主要吸引我的就是少林功夫。初中那會兒,特務連的解放軍叔叔練擒拿格鬥時,我經常跑去瞅,還死纏著一位高大英俊的班長叔叔學了幾手,以使我年輕時與人摔跤還真未輸過呢。後來《少林寺》電影百看不厭,飛檐走壁、跳躍翻滾、耍棍舞劍、擒拿格鬥……真想練就一身功夫!

因此,從登封市棋盤山公園出來的路上,見到路邊的嵩山少林武術學校,便本能地停下車來拍照留影,並急於入內參觀。可惜因疫情停學關門,然而我還是發呆了好一會兒不想走。

越日一早進景區後,又來到少林寺武術館,照樣停學閉門,也只好在外拍照留影,瞎轉悠一通,心裡好不是滋味。

實際上,我對少林武術多少了解一些,少林武術源於金末元初,是中華武術中體系最龐大的門派,武功套路初為「羅漢十八手」,現高達七百種以上,因講究「禪武合一」又稱「武術禪」,覺遠上人是少林武術的「中興之祖」,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如今少林文化成了中華武術的代表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等等。

但就是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沒有親眼目睹少林寺學武練功的真實場景,沒有現場見識少林寺武術大師已臻化境的武功,心想這次註定也無希望了。

不知道的是,少林寺還是中國佛教的禪宗祖庭。在「天下第一名剎」牌坊下留影后,打開手機一查,方知其由來。

佛教很早便與少林寺結緣。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茂密叢林之中,敕建的少林寺,就是為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永平元年(公元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來到少林寺,開闢譯場,歷經三年完成印度世親菩薩《十地經論》的翻譯,從此佛教界尊奉少林寺為禪宗祖庭。相傳禪宗二祖慧可,為向達摩大師求法而立雪斷臂,這在中國禪宗史乃第一人。

我是馬列主義的堅定信仰者,但一直不否認,佛教有益於修心治世,具備「勸善去惡」的教化功能,具有襄贊王化的實際作用。但每每遊覽遇寺廟我均不肖一顧,而這次頗想進入少林寺瞅瞅,卻因疫情關門謝客,不由一聲嘆吁,只好在少林寺門前留影后,隨意在外圍觀賞了一番。

來到壯觀的塔林,不禁興奮良久,如此的箇中翹楚景觀,讓人目不給賞。二百四十八座佛塔,昂然聳立,百態千姿,好似參天巨木,宛如繁茂森林。心知這裡是少林寺歷代高僧圓寂之墓,不由默默地三鞠躬。

不曾想到,少林寺所在的嵩山這麼名揚天下與雄偉壯觀!

嵩山,是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之一,系五嶽的中嶽,由東向西綿延三十多公里。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當地稱「御寨山」)兩組山峰組成,各有三十六峰。

少室山,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少室山距太室山約十千米,山上連天峰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築是少林寺(嵩山釋家的象徵)。據說,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棲於此,人於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謂「少室」。

太室山,主峰峻極峰為嵩山之東峰,海拔1492米,主要建築為嵩陽書院、中嶽廟(嵩山道家的象徵)。據傳,禹王的第一個妻子塗山氏生啟於此,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太室」。

這天上午近九時,乘嵩楊索道上了少室山。登台遠眺,少林寺全貌一覽無餘,在四面翠山的懷抱里影影綽綽、靜謐安祥。

沿著狹徑一路環顧,林海隨風涌動,山勢險峻陡峭,奇觀比比皆是,真是景物天成,引人入勝。

朦朧的三十六峰簇擁起伏,如旌旗環圍,似劍戟羅列,在雲霧縹緲中時隱時現、若即若離,恍似仙境一般。

太室山沒去,據說如登臨峻極峰遠眺,除有三十六峰之壯觀外,更是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潁水奔流,北望黃河如帶,無限風光在眼前。

在古代詠嵩山的詩句中,李白道:「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峰長周旋」;白居易曰:「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應笑人」;呂守曾云:「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來往舒心顏。白雲蓬蓬忽然合,都在虛無縹緲間。」可見,古代詩人們均表達出了嵩山之奇美和遊人之華蜜。

嵩山少林風景區2007年便入選首批國家5A級景區,嵩山不愧為世界地質公園,三教文化與中華文明的重要濫觴之地,頗值得來此一游。

然而,我們來到這裡是時候,也不是時候,既然不能兩全其美,就只能喜憂參半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