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現場六大管理要素內容及控制措施

企業管理那點事兒 發佈 2024-03-10T05:43:31.113671+00:00

現場管理以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 質量合格的、 成本低的、 交貨期及時的產品, 有效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為目的, 是企業管理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現場管理以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 質量合格的、 成本低的、 交貨期及時的產品, 有效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為目的, 是企業管理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要達到現場管理的目的, 現場生產管理者就要對現場生產中的人員(Man)、設備(Machine)、 物料(Material)、 方法(Me由od)、 環境(Environment)等要素, 進行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 將它們調節到最佳的狀態。

一、人員(Man)

人員是指在生產現場的所有工作人員, 包括生產員工、搬運工、管理者等。人, 是生產系統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 也是現場管理中最大的難點。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點各不相同, 因此其生產進度、對待工作的態度、對產品質量的理解都不一樣:有的人性子柔和, 做事仔細、認真, 但工作進度慢;有的人性子急躁, 做事追求效率, 難以保證質量, 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性格內向. 遇到困難悶聲不吭, 難以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有的人性格外向, 做事積極主動, 卻不大遵守工作紀律。

作為現場生產管理者, 就不能採取「一視同仁」 的態度和方法去領導所有人, 而應當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進行區別對待, 對不同性格的人使用不同的領導方法, 充分發掘員工性格特點的優勢, 削弱性格特點的劣勢, 儘可能地發揮他們的特點, 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實現生產現場「人盡其才」 的作業狀態。

歸根結底, 善於發掘員工性格特點的優勢, 削弱其性格特點的劣勢, 是現場生產管理者做好管理的基本工作。

二、設備(Machine)

設備指的就是現場生產中所使用的設備、工具等生產用具。設備是生產的重要條件, 直接影響生產進度的快慢和產品質量的好壞。

遇到設備異常狀況就要立即排除, 確保設備的完好和正常運轉, 這要求現場生產管理者必須與設備維護部門協調一致, 經常對設備進行保養與維護。

三、物料(Material)

物料包括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產品用料。當今製造型企業的產品生產, 一般都分工細化, 幾種甚至幾十種配件或部件由幾個部門同時運作並不稀奇。某一部件未完成, 會影響到整個產品的組裝, 造成裝配工序停工待料。

現場生產管理者就必須保證作業現場要有適當的物料儲備, 確保隨時滿足作業需要, 而不能只顧自己部門的生產而忽略其後工序或其他相關工序的運作。這就要求現場生產管理者在生產管理工作中密切注意前工序送來的半成品、倉庫的配件、自己工序生產半成品或成品的進度, 並把握物料特性及變化點, 做好應變管理, 做到綜觀全局。

四、方法(Method)

方法是指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條件以及所需遵循的規章制度(即操作方法, 如工藝指導書、標準工序指引、生產圖紙、生產計劃表、產品作業標準、檢驗標準以及各種操作規程等)。

工藝條件和操作方法是確保產品生產進度和質量的重要基礎。現場生產管理者應該根據現場特點,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改善操作方法, 並針對不同產品的特點, 不斷優化工藝條件,讓員工做得更輕鬆、容易, 取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五、環境(Environment)

生產現場的環境指的是對產品生產和產品質量有影響的周圍的條件, 例如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會的)、物的因素(如溫度、濕度、潔淨度、粉塵等), 物的因素一般包括廠房維護、燈光照明、噪聲、取暖、通風、空調、電器裝置的控制以及與廠房維護有關的安全隱患。

生產現場環境對人和設備的影響都非常大。例如, 如果生產現場環境對員工的安全造成了威脅, 員工就無法安心工作。

只有創造整潔、明朗、有序的生產環境, 才能確保現場安全生產, 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實現。

六、測量(Measurement):

測量時採取的方法是否標準、正確。

現場管理就是要解決現場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例如生產設備故障、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生產效率下降、產品質量不良等等。

作為現場生產管理者, 就必須能夠辨別輕重緩急, 分析和明確哪些問題需要立即予以解決、哪些問題可以暫緩解決, 並能迅速解決當前發生的異常情況、消除不利因素, 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 從而促進正常生產。

作為現場生產管理者, 還要學會掌握自己在組織管理工作中的職能, 合理分配與協調人員、設備、材料等資源,對現場管理六大要素進行有效控制, 才能提高現場管理水平。

1、操作人員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生產人員符合崗位技能要求,經過相關培訓考核。

(2)對特殊工序應明確規定特殊工序操作、檢驗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證上崗。

(3)操作人員能嚴格遵守公司制度和嚴格按工藝文件操作,對工作和質量認真負責。

(4)檢驗人員能嚴格按工藝規程和檢驗指導書進行檢驗,做好檢驗原始記錄,並按規定報送。

2、機器設備因素(機)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完整的設備管理辦法,包括設備的購置、流轉、維護、保養、檢定等均有明確規定。

(2)設備管理辦法各項規定均有效實施,有設備台帳、設備技能檔案、維修檢定計劃、有相關記錄,記錄內容完整準確。

(3)生產設備、檢驗設備、工裝工具、計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藝規程要求,能滿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條件若隨時間變化能及時採取調整和補償,保證質量要求。

(4)生產設備、檢驗設備、工裝工具、計量器具等處於完好狀態和受控狀態。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明確可行的物料採購、倉儲、運輸、質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

(2)建立進料檢驗、入庫、保管、標識、發放制度,並認真執行,嚴格控制質量。

(3)轉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須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

(4)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質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號標識。

(5)對不合格品有控制辦法,職責分明,能對不合格品有效隔離、標識、記錄和處理。

(6)生產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質量問題可追溯。

4、工藝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工序流程布局科學合理,能保證產品質量滿足要求。

(2)能區分關鍵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確立工序質量控制點,對工序和控制點能標識清楚。

(3)有正規有效的生產管理辦法、質量控制辦法和工藝操作文件。

(4)主要工序都有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操作文件對人員、工裝、設備、操作方法、生產環境、過程參數等提出具體的技術要求。特殊工序的工藝規程除明確工藝參數外,還應對工藝參數的控制方法、試樣的製取、工作介質、設備和環境條件等作出具體的規定。

(5)工藝文件重要的過程參數和特性值經過工藝評定或工藝驗證;特殊工序主要工藝參數的變更,必須經過充分試驗驗證或專家論證合格後,方可更改文件。

(6)對每個質量控制點規定檢查要點、檢查方法和接收準則,並規定相關處理辦法。

(7)規定並執行工藝文件的編制、評定和審批程序,以保證生產現場所使用文件的正確、完整、統一性,工藝文件處於受控狀態,現場能取得現行有效版本的工藝文件。

(8)各項文件能嚴格執行,記錄資料能及時按要求填報。

5、環境的因素(環)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生產現場環境衛生方面的管理制度。

(2)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光線等符合生產技術文件要求。

(3)生產環境中有相關安全環保設備和措施,職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4)生產環境保持清潔、整齊、有序,無與生產無關的雜物。

(5)材料、半成品、用具等均定置整齊存放。

(6)相關環境記錄能有效填報或取得。

6、測量的因素(測)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確定測量任務及所要求的準確度,選擇使用的、具有所需準確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測試設備。

(2)定期對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確認、校準和調整。

(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