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動作讓企業文化落地

企業管理雜誌 發佈 2024-03-10T05:49:34.255233+00:00

文/徐堂銘於利益衝突中見格局,於管理細節中見功夫。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家風,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企風」,是企業員工認可的價值觀和工作作風,是員工在企業日常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工作態度和行為。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壯大的影響作用不言而喻。

文/徐堂銘


於利益衝突中見格局,於管理細節中見功夫。


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家風,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企風」,是企業員工認可的價值觀和工作作風,是員工在企業日常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工作態度和行為。

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壯大的影響作用不言而喻。很多企業甚至不惜重金聘請諮詢公司幫助打造企業文化,製作各種標語、看板、宣傳片等,對員工進行宣貫,以為只要讓員工記住這些文化內核,企業文化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員工的價值觀和行為就會向著公司期望的方向轉變。


然而,這樣塑造企業文化可能會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價值觀趨同和文化內涵的巨大差異,

二是使命宣言與員工認知的巨大落差,

三是文化的「虛」與經營的「實」的巨大衝突,

四是「看起來很美,說起來很甜,做起來很難」的矛盾,

五是企業文化積澱與外部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

既然企業文化如此重要,那麼,企業應當如何塑造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呢?



01

找准企業文化定位


企業文化應融合企業歷史、創始人個性與CEO管理風格,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強項,淡化缺陷,找準定位,提出具有本企業特質的精神、理念和行為,並將這些精神、理念、行為特質在員工中廣泛傳遞,從而概括、提煉升華為企業大多數人認同的價值觀、理念和行為風格。


別人的企業文化內核再好,並不一定符合企業自身的定位和現狀,不被企業大多數員工理解和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理念,都難以落地。


02

每年突出一個重點


企業文化的形成需要較長時間的沉澱,管理者可以每年突出一個重點,如「變革文化年」「執行文化年」「利他文化年」「誠信文化年」「團隊協作文化年」等。


企業應自上而下推動和宣導這些工作重點,將其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並圍繞著計劃和重點,策劃和組織相關活動,讓員工通過參與這些活動,感知並深入理解公司所倡導的價值觀和理念,從而體現在員工的工作行為中。


03

尋找切入點


企業每年甚至是每月都會有一些重大或突發事件,處理這些事件便成為踐行企業文化的切入點。

例如,企業發生工傷事故後,有的管理者想的是如何減少公司損失,有的管理者想的是如何給予員工人性關懷,並總結事故的教訓,在公司開展安全生產教育活動,排除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管理者不同的理念和做法會導致員工對事故處理的不同感受,影響其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

又如,許多企業都會舉辦年會,但內容卻千差萬別。有的企業搞一個尾牙,讓全體員工大吃一頓,然後再抽個獎就完事了;而有的企業以年會為切入點,將企業價值觀和理念嵌入其中,設置表彰環節,宣傳優秀員工的先進事跡,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從而給全體員工指明努力方向。

也有些公司將發展歷史通過動漫或沙畫的形式展示給員工,並配以解說,講述公司開創者、有影響力的老員工、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員工等前輩榜樣是如何克服困難,發揚企業精神,帶領企業一步步獲得今天的成就的。通過那些令人動容的故事傳遞價值導向,令員工不僅印象深刻,也極容易感動並認同。


這樣的年會,比那些只是讓員工表演節目,吃飯抽獎的年會更有意義、更難忘,是塑造企業文化的絕佳切入點。


04

從改善工作環境著手


精神文明建設要有物質文明作為基礎,很多企業在後勤保障方面卻捨不得投入。例如,有一家老牌上市公司,該公司的辦公樓、辦公室都乾淨、美觀,辦公設施配置齊全。


然而,該公司的車間卻是另一番場景,環境破舊不堪,牆皮泛黃剝落,張貼的標語布滿灰塵,生產工具隨意擺放、物料堆放雜亂無章、模具散亂放置……試想,在這種環境中工作的員工,會形成一種什麼樣的工作習慣和作風呢?企業所倡導的文化能在他們的工作中體現出來嗎?企業不捨得在基礎設施硬體上投入,就無法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不能把物質文明建設好,那麼精神層面的企業文化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


05

夯實制度根基


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載體和具體體現。制度、規定如果與企業精神、理念和價值觀不一致,甚至相矛盾,那麼這個企業的文化自然就會形成「兩張皮」,說一套,做一套。


因此,企業必須重新審視和梳理各種規章、制度、規定等,將企業倡導的精神理念、價值觀與制度中的每條規定進行對照,如果有不一致、相矛盾的地方,就必須修正。


這個工作存在一定難度,比如有些公司制度中的某個條款甚至與《勞動合同法》相違背,更別說突出「以人為本」「企業誠信」之類的理念了。所以,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從制度著手,將企業的價值觀融入其中,通過制度的執行,踐行企業文化和經營管理理念。


06

融入日常管理行為


管理者是企業文化落地的第一推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的價值取向、管理措施的出發點,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最能起到表率作用,時時以公司倡導的價值觀和文化理念為依據做出管理決策和判斷,才能讓全體員工感受到優良的領導作風和企業文化,並在員工日常工作中逐漸內化成為企業文化。

例如,一家印刷企業的績效考核辦法規定若產生了不合格品,從車間主管到印刷機台的機組人員都要承擔公司紙張成本損失的60%,由於這個規定導致這個公司印刷車間的主管和機長為了逃避責任,都不敢輕易確認印刷首件,無論要等到多晚,一定要讓客戶來確認首件,如果客戶不在,就讓業務員代表客戶來確認。


因此,車間經常可以看到機器等人的現象,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損失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還是制度不符合「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又如,一家企業為了降低生產車間的不良品率,給予每位值機員工2.5%豁免權,即每月產生的廢品不超2.5%時,對員工免於處罰,超過部分,按材料成本計算由員工承擔。


結果,車間管理人員為了體現公司「團結協作」的精神,每個月將超過2.5%的廢品平均分攤到車間其他未超標的員工身上,確保所有員工都未超出2.5%的總目標。


這樣的做法表面上看很是和諧,發揮了團隊協作精神,貌似車間管理者的領導力更強了,卻掩蓋了問題員工的過失,導致問題員工失去了培訓和提升技能的機會,還讓管理層無法找到廢品產生的真正原因,失去改善和降低廢品率的機會。

處理企業日常工作時,如果管理者能夠時刻踐行企業文化,有意識地體現企業價值觀和文化理念,企業文化又何愁不能落地呢?


07

開展員工培訓與宣傳活動


培訓是學習專業知識和提升文化理念的重要途徑之一,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各種形式培訓與各種渠道的宣傳。特別是針對新員工,培訓能夠在短期內讓其對企業文化從認知到認同,再逐漸融入日常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培訓並不是給員工洗腦,培訓內容必須要有說服力,最好是列舉本企業的案例,用活生生的人和事,讓員工感受到企業文化的精髓。


不少企業在做類似培訓時,往往都在講某某知名公司的企業文化案例,這些企業的員工素質、工作環境、薪資待遇與本企業並沒有可比性,與其說這些假大空的內容,不如講講員工身邊的真實案例,真實才是打動受眾的前提。


08

強制推行


首先在新員工招聘環節要設置一些關於文化理念和價值觀的測試,不符合公司定位的堅決不予錄用。其次,在公司大力宣導過程中,要定期對員工的價值觀和理念進行考核,可以融入公司的績效考核當中,並設置專項的考核內容和民主評議內容。


對於不達標者,指出其改正方向,連續兩次不達標者堅決不用和淘汰,通過強制推行使企業文化有效落地。


09

打造儀式感


看過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慨,這個升國旗的儀式比任何愛國主義教育課程的效果都要好。可以說,有形式才會有內容。企業在一些重大活動、大型會議等場合,也需要有一套展示本企業文化的外包裝和表現形式,打造屬於本企業的儀式感。

例如,在公司年度會議、月度經營會議、年度表彰會議等重要活動時,可以讓全體管理人員起立一起朗讀企業文化內容,諸如願景、使命、價值觀、管理理念等,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會議性質,設計不同的內容。


又如,在下達公司年度銷售任務、年度績效目標時,可以舉行一個目標和任務簽訂儀式,並給各部門設計宣誓環節,這樣可以強調員工對工作目標的重視程度,激發他們內在的動力,同時當眾宣誓能夠起到督促的作用。

儀式是文化外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不能簡單理解為形式主義,只有讓員工有儀式感,文化內涵才能逐漸深入人心。


10

定期檢查


企業文化的宣傳、培訓等活動需要持續開展。不少企業剛開始時,還能堅持做,特別是那些請過諮詢公司策劃和輔導的企業,在諮詢師輔導期間都做得挺好,一旦離開輔導,很快就堅持不下去了。

這裡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企業高管認為這就是在搞形式主義,心裡是不認可的,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老師一走,就自作主張地取消了,企業很快就被打回原形;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的惰性造成的,大多數員工都有「上面檢查什麼就做什麼」的心態。


管理層一旦不檢查或放鬆檢查,事情也就不做或偶爾做一做了。因此,企業必須有監督機制,定期檢查文化活動的開展情況,在公司例會上匯報和總結。■


作者單位 珠海正信泰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本文發表於《企業管理》雜誌2023年第2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