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魏忠賢還牛的宦官:殺二王、一妃、四宰相,立皇帝,仍能善終

鄧海春 發佈 2024-03-10T18:40:06.341495+00:00

說起宦官禍朝,人們應該會立刻想起明朝那個隻手遮天、自稱「九千歲」的魏忠賢,但在他以前還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宦官,此人在《新唐書》中被這樣記載:「殺二王、一妃、四宰相、貪酷二十餘年」。

宦官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僕,但自宦官制度確立以來,宦官成為外戚以外,禍害朝野的又一大隱患。說起宦官禍朝,人們應該會立刻想起明朝那個隻手遮天、自稱「九千歲」的魏忠賢,但在他以前還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宦官,此人在《新唐書》中被這樣記載:「殺二王、一妃、四宰相、貪酷二十餘年」。這個縱橫官場二十多年,從來不將朝廷上下放在眼中的宦官,名叫仇士良。

仇士良出身宦官世家,其父輩都曾作為宦官侍奉李氏皇族。與我們認知中的宦官有所不同,唐朝的宦官不僅可以受封其他官職,而且還可以發展為世襲家族。仇士良在正式淨身前,就與當朝戶部尚書胡承恩的女兒胡氏聯姻,婚後育有五個兒子。

仇士良入宮後,便被分配到東宮中,侍奉伺候皇孫李純足足九年。李純繼位成為唐憲宗,念及仇士良的照顧,將其不斷升任為內常侍,身份地位逐漸顯赫,得以藉此走上政治舞台。仇士良善射箭,多次被委任軍職,趕赴各地監軍。這個時候,仇士良貪婪本性初顯,常借為皇帝搜捕珍鳥名犬之名,勒索各地官吏為其供餉,間接禍害了民間百姓。比強盜更甚的仇士良所到之處,猶如蝗蟲過境,引得哀聲連連。

李純在位時沉迷尋找長生妙藥,而無心朝政,於是宦官王守澄掌權當道,在朝廷上禍亂朝綱,為所欲為。不多時,唐憲宗李純駕崩,而唐文宗李昂繼位。李昂對王守澄很是不滿,他需要收回其手上掌握的權力,見仇士良與其一向不和,於是決定「以毒攻毒」,扶持仇士良來架空並除掉王守澄。

然而,每個人都在打著各自的算盤。李昂本來準備趁機將專權跋扈的所有宦官都一網打盡,於是和宰相李訓、鳳翔節度使鄭住等人策劃在甘露寺中完成此事。可實行計劃的人不穩重,讓仇士良察覺並找到了漏洞,於是他帶著大部分宦官逃過一劫,並成功軟禁了李昂。

眾宦官為報仇士良的救命之恩,對他言聽計從,而挾持李昂後,仇士良也得以借皇帝名義,下發「討伐賊黨」的詔令,在京城之中掀起一陣腥風血雨,以此穩固自己得之不易的權益。連害四位宰相,至此之後,仇士良成為了當時朝堂之上的實際掌權者。

李昂被囚禁後便成了仇士良隨意擺弄的傀儡。想到不再有機會施行自己的抱負,李昂鬱鬱而終,歷史之前不死心,秘密詔見心腹臣子,希望他們能夠輔佐太子李成美完成自己未盡的心願。儘管如此,仇士良還是通過眼線得知了此事,他可還沒有讓位的意思,於是聯合宦官集團偽造詔書,改立李成美為陳王,而扶穎王李瀍為帝,是為唐武宗。

李瀍知道自己現在的地位得來不光明,但忌憚於仇士良的權力,只好順遂他意,封他為驃騎大將軍、楚國公。地位得到確認後,仇士良更加名正言順地加害反對他的官員。同時,為了消除李昂帶來的後顧之憂,便以帝位不穩為由,慫恿李瀍找個理由下詔,將李昂的寵妃楊賢妃、安王李溶和陳王李成美統統賜死。不僅如此,仇士良多次不顧帝王尊嚴,對朝堂政務指手畫腳,甚至不斷疏遠李瀍和諸臣的關係。

李瀍對仇士良是「內實嫌之,陽示尊寵」的態度。表面上對仇士良言聽計從,但私底下早已對他忍無可忍,於是悄悄聯絡宰相李德裕,在暗中延伸自己的勢力。仇士良縱橫官場多年,自然看得出皇帝與宰相越走越近,於是再耍陰謀詭計,準備將李德裕逐出朝堂。

李德裕也非等閒之輩,對仇士良見招拆招。可仇士良也不罷休,甚至鼓動禁軍圍攻宰相,這次縱使是李德裕也無能為力了。李瀍為保宰相著急出面,以皇帝之威喝退禁軍。仇士良因此清楚地認識到,李瀍已不再是自己能夠掌控之人。自知大勢已去,而自己也作惡多端,因此仇士良整日擔驚受怕,坐立不安,生怕哪天就會大禍臨頭。於是在會昌三年(843),仇士良稱病請求致仕,李瀍知道他已沒有翻身的能力,便下詔批准了他的請求。

不論如何,朝中有很多宦官曾被仇士良拯救,因此在仇士良離宮之日紛紛前來送行。仇士良見這麼多同事,仍不知悔改,向他們傳授自己控制皇帝的經驗:一是以奢靡掩其耳目,使其沉溺宴樂;二是使其愚昧,不讓其讀書或接近士人。當年六月仇士良去世,享年63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