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新技術,引新品種!80後種植戶助力村莊產業提檔升級

農村大衆 發佈 2024-03-11T10:47:09.970353+00:00

「瞧,那個最高的棚就是他的。」3月14日,在郯城縣紅花鎮渠溝村,渠溝村黨支部書記高佃武指著一個大棚說道。走進大棚,一眼望去,棚內一排排兩米多高的枝藤上碩果纍纍,一串串西紅柿掛滿枝頭。渠溝村位於沭河邊上,是沙土地,是傳統的西紅柿種植專業村。棚內已成熟的西紅柿。

「瞧,那個最高的棚就是他的。」3月14日,在郯城縣紅花鎮渠溝村,渠溝村黨支部書記高佃武指著一個大棚說道。

走進大棚,一眼望去,棚內一排排兩米多高的枝藤上碩果纍纍,一串串西紅柿掛滿枝頭。渠溝村位於沭河邊上,是沙土地,是傳統的西紅柿種植專業村。

棚內已成熟的西紅柿。

高佃武口中的「他」名叫葛介豹,今年41歲,是村裡的西紅柿種植大戶。今年是他種植西紅柿的第14個年頭。

「之前在上海、廣州都打過工,跑來跑去還是感覺回家好。」葛介豹告訴記者,2009年,因為家庭原因,他回到了渠溝村,開始種植西紅柿。

「我記得我爺爺那時候就種植西紅柿,我們村裡有種植西紅柿的傳統,幾乎每家都種西紅柿。」葛介豹說。自從開始種植西紅柿,自己天天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在棚里。眼下,西紅柿進入採摘期,他更忙了,「有小販已經預定了棚里的頭岔西紅柿,明天早晨就過來採摘。」葛介豹告訴記者。

頭茬西紅柿已採摘裝箱。受訪者供圖。

葛介豹種西紅柿,與村民最大的不同,是願意學習新技術。「最早的種植經驗,都來自村裡的老一輩種植戶,費時費力,效益也不高。」葛介豹告訴記者,2017年,自己從壽光菜博會參觀學習回來後,決定建設高標準溫室大棚,用新技術種植西紅柿。

最初,家裡人對於葛介豹的決定十分不理解,甚至持反對意見。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全部身家,還去銀行貸款3萬元,建起了一座4米高的高標準溫室大棚。

大棚建成後,葛介豹憑著自己豐富的種植經驗和科學的管理措施,西紅柿迎來了「開門紅」,第二年就掙回了建設成本,收益還比之前高出了三分之二左右。

至今,葛介豹已擁有3個高標準溫室大棚,在外村承包了近8畝土地皆種植西紅柿。「今年,在我們村的大棚里依舊種植的是普羅旺斯這個品種,自從2015年引進過來之後,年年都種,皮薄、沙瓤、水分高、甜度高、價格好、產量也不錯。」說起自己從外地引進來的優質品種,葛介豹十分自豪。

葛介豹的西紅柿高標準溫室大棚。

嘗到了新技術帶來的「甜頭」,葛介豹將外出學習當成了自己的一個習慣,他告訴記者,每年4月20日到5月1日前後,都堅持去壽光學習,不僅自己受益,還把學習來的先進經驗、優質品種帶給同村的其他村民們,帶領大家共同進步。

葛介豹的叔叔葛世廣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我今年種植了4畝地的西紅柿,其中普羅旺斯品種種植了一畝,3月8日頭岔西紅柿開始收穫,零售價每斤5元以上。」葛世廣感嘆道。

普羅旺斯西紅柿皮薄、沙瓤、水分高、甜度高。

據了解,渠溝村共有607戶村民,其中有400多戶種植西紅柿,品種20餘個,其中以貝瑞、普羅旺斯、凱德雅麗87360、凱德1832品種為主,高佃武說:「這幾年村里跟著葛介豹種植普羅旺斯這一品種的農戶越來越多,向他請教新技術的人也越來越多,渠溝村西紅柿的名頭越來越響。」

今年年初,村里成立了郯城紅渠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註冊了沂渠園商標品牌,青島大學派駐「第一書記」荊彥瑋介紹:「下一步我們將整合村裡的小塊地,將西紅柿種植戶聯合起來,統一品種,團購團銷,打造蔬菜產業高效發展新路子,助力實現村集體增收和百姓致富的雙贏目標。」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劉雯 通訊員 王欣 李勇 劉科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