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最才華橫溢的女兒,死在了那個淒涼的中秋之夜

君箋雅侃紅樓 發佈 2024-03-12T18:17:06.542442+00:00

《紅樓夢》第一回開篇甄士隱做夢那天,是七月十五中元節。曹雪芹並沒有明寫,只用了「過會」去表示。真正明確的第一個日期,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紅樓夢》第一回開篇甄士隱做夢那天,是七月十五中元節。曹雪芹並沒有明寫,只用了「過會」去表示。

真正明確的第一個日期,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那一天賈雨村豪言[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甄士隱聽聞後,便資助了他五十兩銀子和兩套棉衣。賈雨村憑此北上神京金榜題名,開啟了他的「榮耀」人生。

八月十五中秋節,對賈雨村來說是「興亡」之分水嶺。

那之前他是末世之家,兩肩擔一口的窮困潦倒。那之後他雖有波折卻飛黃騰達。而最終「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一切再次回歸於「亡」,詮釋了賈雨村是真愚蠢!

八月十五中秋節,對甄士隱也是「興亡」之分水嶺。

那之前他是當地鄉紳富家翁,一家人幸福美滿。那之後正月十五元宵節女兒英蓮被霍啟丟失,三月十五日隔壁葫蘆廟大火連累燒了甄士隱家。好好一家人家破人亡。

七月十五,八月十五,正月十五,三月十五。要注意這四個日期都是「月圓之夜」。

曹雪芹之所以如此寫甄士隱,就是影射賈寶玉以及賈家之興亡。

甄士隱身上,詮釋了賈寶玉和賈家興亡的「真事」,就與賈雨村一樣,是看不開放不下的「愚蠢」,「智不通也」!

八月中秋作為賈雨村崛起的特殊時間至關重要。皆因[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是寶黛釵三人日後之重要伏筆。

根據賈雨村判斷葫蘆案,謀奪石呆·子扇子,以及《姽嫿詞》林四娘以死酬恆王的故事來推斷,再結合劉姥姥的雪下抽柴、觀音送子和茗玉小姐故事佐證……

君箋雅侃紅樓認為,所謂[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是賈雨村於第七十二回被江南甄家抄家連累降職後,求助賈家幫助無果而懷恨在心,遂勾結忠順王以賈寶玉的通靈寶玉為突破口陷害賈家。

賈元春省親點戲《豪宴》出自《一捧雪》,就講了這段故事。

當時賈家正因南安太妃相中賈探春,要以賢德妃之妹賜婚遠嫁異國為妃。不想探春庶出被嫌棄,賈家一時間內憂外患。

最終還是賈雨村出賣學生林黛玉,與賈探春二女同嫁海外異國,是為瀟湘妃子、芙蓉花簽和杏花簽、石呆·子失扇子故事伏筆。

當時事發在元宵節前後。而香菱丟失以及賈母慧紋「進上」都在元宵節伏筆。

賈家危機解決,林黛玉和賈探春在三月十五日清明前後遠嫁而去。

賈母為此寢食難安,正應了南安太妃來給她拜壽,她引幾位姑娘出面,導致今日之「難安」也!

就像劉姥姥講故事前用老壽星稱呼賈母一樣,拜壽意為不壽。賈母很快病入膏肓。

雪下抽柴故事再結合杏子陰假鳳泣虛凰梨香院三官故事,就知道賈母病入膏肓時,賈寶玉以續弦之禮迎娶薛寶釵為賈母「沖喜」,結果婚禮當天老太太去世,以死拒絕金玉姻緣。

賈雨村將林黛玉從賈寶玉身邊「奪走」,終於讓薛寶釵等到嫁給賈寶玉的機會。正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可惜,賈母至死不同意金玉姻緣,她的死也讓賈寶玉和薛寶釵不能圓房。此後不久賈家抄家,直到賈寶玉離家出家而去,薛寶釵都是完璧之身。

再回到林黛玉身上。她是賈雨村的學生,父親林如海幫賈雨村復職,她最終還是被賈雨村所害,就應了甄士隱和香菱父女與賈雨村的故事。

林黛玉和賈探春遠嫁之地根據薛寶琴的西洋美人詩伏筆,就在那西海沿子。等到林黛玉到了「彼岸」,已經病入膏肓不久去世。時間大體就在中秋節。

林黛玉之死也應了晴雯死在中秋節的伏筆。更應了她在中秋夜的「冷月葬花魂」讖語。

劉姥姥當初講的「茗玉小姐」一段故事,是影射林黛玉的死。而「茗玉」反過來就是「玉茗」,為湯顯祖的「玉茗堂」之名。

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又叫「玉茗堂四夢」,對《紅樓夢》影響極大。

尤其《牡丹亭》更對林黛玉影響深遠。

賈元春省親點的第四出《離魂》出自《牡丹亭》。脂硯齋批語《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

意思是林黛玉也與杜麗娘一樣,因相思而死,淚盡在八月中秋節。正是「冷月葬花魂」。

而「冷月」對照第一回出現的四個「十五月圓之夜」,加上後面大情節都在元宵節、中秋節展開。影射的正是當時朝堂的複雜情況。

太上皇與皇帝雙皇並立,是為「雙懸日月照乾坤」。

太上皇是殘陽,皇帝是新月。所以林如海死在九月初三巳時。應了白居易的那首《暮江吟》,當時太上皇勢力尚且盛大。

等到林黛玉被皇帝賜婚遠嫁,死在中秋之夜,月圓之夜是皇帝勢力強大。是為「冷血葬花魂」。

賈家終究也被皇帝收拾,賈元春省親定在元宵節之夜,也早都伏筆了。

再回到第一回,香菱是七月十五出場,正月十五丟失,她的死肯定也是在八月十五「荷枯藕敗」。

金陵十二釵的三冊之首,至此全部凋敝在八月十五中秋前後。

林黛玉那樣一個驚才絕艷的女子,終究還是死於大勢裹挾,在中秋月圓之夜被「冷月葬花魂」了!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文|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清代畫家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