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科普 | 關於前庭失調的9個重要表現,家長和老師千萬別混淆

跟葉子老師學感統 發佈 2024-03-14T07:03:14.365928+00:00

前庭系統是大腦的「門檻」,關乎著孩子的身體平衡、姿勢控制、身體協調以及語言發展等方方面面。其實,生活中孩子很多看起來「氣人」的表現,都跟前庭失調有關。

前庭系統是大腦的「門檻」,關乎著孩子的身體平衡、姿勢控制、身體協調以及語言發展等方方面面。

其實,生活中孩子很多看起來「氣人」的表現,都跟前庭失調有關。

比如身體力量不足、整天懶洋洋;走路易摔跤,平衡能力不好;語言表達能力差、邏輯思維能力不足等。

下面這幾個前庭失調的表現,大家一定要注意辨別,千萬不要把它跟自閉症混淆。


那哪些原因會造成孩子前庭失調?或者說,生活中要注意哪些行為,可以幫助孩子預防感統失調呢?

首先,前庭系統在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發育了。

在大腦後下方腦幹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叫前庭神經核,由此組成的神經體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覺。


嬰幼兒的前庭覺發展大概在受精8-9周後就已形成;到了10-11周左右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


當媽媽懷孕5個月時,寶寶的前庭覺發展更為完善,可以感受到媽媽的身體活動。

所以這個階段,孕媽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活動量,比如散步、舒緩的運動等。

寶寶出生後,嬰兒時期的抬頭、搖抱、爬行、站立、走路等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前庭系統進行發展的方式。


只有前庭系統良好地感知身體平衡、將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大腦、再正確協助肢體動作,孩子粗大運動發展才會更好,後期精細動作的發展,才能有更好的基礎。

前庭覺的發展依賴於空間位移的變化,所以到了幼兒階段,家長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戶外空間活動,尤其是跑、跳、速度類的遊戲,對前庭覺的發育更有意義。

簡單家庭前庭訓練遊戲

前庭感受器在我們的內耳迷路里,由半規管和耳石器官兩部分組成。

半規管內的淋巴液,掌管著我們的平衡,幫助我們感受頭部方向和運動速度。

橢圓囊和球囊是來感受靜止的姿勢或線性的運動,同時是重力感受器,它帶來的刺激是持續性的。

所以日常的遊戲或運動,要重點讓孩子感受到姿勢、速度以及角度的變化。


  • 胯下傳球

家長和孩子背對背,相距2米左右站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然後彎腰從雙腳中間向身後傳球,兩人交替傳球。可以幫助孩子感知頭部狀態,促進視覺空間及協調能力的提升。

  • 椅子遊戲

孩子坐在椅子上,後背挺直,目視前方。然後側彎腰伸左手接觸地面,起身後伸右手接觸地面,左右交替,每側各10次。

也可以讓孩子雙手向上抬起舉過頭頂,像椅子靠背方向後仰,然後向前彎腰伸手,促進前庭覺感受空間位置的變化。

  • 俯衝大滑板

讓孩子趴在大滑板上,從滑梯上滑動下來,也可以直接依靠雙臂的力量前進。

滑動過程中可以讓孩子拾起指定物品、躲避障礙物等,促進視覺和動態的統合能力。

前庭訓練的內容和頻率,要根據孩子的自身能力來確定,同時要仔細觀察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的表現,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人員的輔助,避免引起不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