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被「月子病」糾纏怎麼辦?中醫調護來幫忙!

雲南中醫 發佈 2024-03-14T07:55:34.180793+00:00

女性十月懷胎,不僅要忍受孕期的各種生理反應,分娩時撕心裂肺的疼痛,分娩後更是女性尤其需要調養的時期。


女性十月懷胎,不僅要忍受孕期的各種生理反應,分娩時撕心裂肺的疼痛,
分娩後更是女性尤其需要調養的時期。中醫上說:「產後憂驚勞倦,氣血暴虛,諸症乘虛易入。」也就是說,女性產後氣血虛弱,調理不好,容易導致產後缺乳不夠、產後發燒、產後便秘、產後身體疼痛等。今天,雲南省有名婦科專家、雲南省興滇英才名醫姜麗娟,和大家一起來說說產後中醫調護。



產後調理對女性來說至關重要。如果調理不好,身體就不能達到孕前的健康狀態,很容易落下「月子病」,比如出現手指、肩背、腰腿、膝蓋、小腿特別怕涼、酸痛麻木等,這些症狀有的可持續數年,甚至持續數十年,嚴重影響到女性的正常生活。


那麼,常見的產後症狀要如何通過中醫調護呢?


產後陰道流血


女性在生產後出現少量的陰道流血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一般2-3個星期內就能幹淨,不需要特殊處理,但是也不能排除有宮內感染、宮頸息肉等情況。


如果流血不止,原因主要在氣虛、血熱和血瘀三個方面。比如對於一些總感覺精神疲倦,氣短懶言,或伴有小腹空墜感的患者,就是典型的氣虛的表現,氣虛不能固攝沖任,血失統攝,就會導致惡露不止。這類產婦就要益氣,氣足自然能夠統攝血液;如果出血量多,為了防止貧血,還要補血;如果產婦出血量比較多,還伴有口燥咽乾等情況,就應該清熱涼血止血;如果出血時血塊較多,並且下腹疼痛拒按,就是瘀血阻滯的典型表現,此時更應該活血化瘀,瘀去,血得以歸經,自然達到止血的目的。


另外,如果產婦在產後不小心受寒的話,寒邪趁虛而入,此時血液凝結形成瘀血,阻滯沖任,迫血妄行,也會導致惡露淋漓不盡。


產後缺乳


產後缺乳即產後乳汁不足。一般來說,母乳正常每天分泌600-800毫升(相當於1瓶半礦泉水),奶水分泌量會隨著寶寶的月齡增大而增多。寶寶胃口越大,對乳房刺激越大,奶水分泌越多。


中醫認為缺乳的主要病因病機有兩種。一種是產婦本來就氣血虛弱或者脾胃虛弱,產時又失血耗氣,氣血生化不足,乳汁生化乏源。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乳汁由氣血化生而來,氣血調和,乳汁自然充沛。腎為先天之本,腎精充足,腎氣充沛,則氣血足。脾胃為後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正常,吃下去的食物才能順利化生成氣血。另一種就是因為產後情志不暢,肝失條達,氣機運行不暢,導致乳脈不通,乳汁運行不暢,就像水池裡有水但是水路被堵起來了,同樣也會出現缺乳的問題。肝藏血主疏泄,肝氣舒暢則氣血調和,所以產後一定要調控好情緒。



總之,乳汁要靠先養先天之腎,次養後天之脾胃,同時要順暢肝氣,注重肝腎脾胃的協調,才能保證有足夠的乳汁。


推薦大家可以做香菇燉土雞,加少許大棗和枸杞。還可以做鯽魚湯,用新鮮鯽魚與豬蹄同煮,在魚湯中加入通草和生南瓜子,小火慢燉後,與湯一起食之。當然了,都需要少油少鹽。這些湯能幫助新產婦產乳通乳,促進乳汁分泌,而且簡單容易上手,適合居家食療。


必要時可尋求專業中醫幫助,解除煩惱。中醫治療缺乳,除了內服中藥外,還可以採取針灸治療來和穴位按摩等手法,來疏通乳腺管,促進乳汁順利分泌。同時,情緒的調節也很重要,尤其新手媽媽們要保持精神愉悅,心情舒暢。


產後便秘


中醫認為女性產後病的病機為「多虛多瘀」,產時亡血傷津,元氣受損,加上臥床休息的時間變多,還有分娩過程中使用曾使用各種麻醉藥物,產婦腸胃的蠕動功能受到限制和影響,都會使便秘的發生機率增加。


還有一些女性生完寶寶後,飲食結構不合理,水果、蔬菜進食過少,以及生產時對盆底肌肉和腹部肌肉收縮產生影響,這些都會引起產後便秘。


建議產婦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早一點下床進行適當活動,增加胃腸蠕動,促進消化。飲食上,少吃白米飯,多吃粗纖維食物,尤其是綠葉蔬菜,可適當喝點蜂蜜水。還可以輕輕地揉搓腹部,用手掌從肚臍開始,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揉按整個下腹,反覆多次,促進胃腸蠕動。


此外,對於剛經過生產,盆底變得鬆弛的產婦,可以經常在床上以平臥位做一些保健操。一個是腹式呼吸,鍛鍊腹部肌肉;一個是提肛運動,幫助盆底肌肉及腹部肌肉的恢復,增強排便動作的協調性。提綱運動對普通人便秘也能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針對女性產後氣血虛便秘,中醫會選擇使用一些益氣養血、潤腸通便的中藥。其次,臍療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把理氣潤腸的中藥特製成藥粉糊劑,外敷在肚臍的神闕穴上來促進排便。此外,穴位按摩和針灸也是通便的好方法。通過刺激我們身上的足三里穴、照海穴、支溝穴、曲池穴、天樞穴等穴位,能夠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改善產後便秘。


產後尿失禁


產後尿失禁、漏尿是由於懷孕和分娩造成盆底功能受損導致的。如果不及時採取盆底康復等措施,產後尿失禁很難自行恢復,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盆底功能進一步下降,尿失禁會越來越嚴重。所以無論順產還是剖宮產,盆底肌及骨盆修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產後調理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寶媽們可以做一些簡單有效的盆底肌運動,像提肛運動和臀橋等等,必要時應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修復。 除了在產後及時進行產後盆底修復,口服中藥,聯合一些中醫外治法,例如穴位敷貼、耳穴、中藥灌腸、針灸等治療,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產後關節疼痛


一些產婦在產褥期會出現肢體、關節酸痛、麻木、腫脹,嚴重者甚至出現關節活動障礙,這多與產後女性「多虛多瘀」的體質有關。《傅青主女科》中說:「產後因虛致瘀,經絡多阻滯,則筋脈牽引,骨節不利。」所以產婦在產後要注意合理休息及運動、做好保暖工作、飲食均衡、不吃寒涼生冷的食物,有任何不適要及時就醫。


而在治療上,應養血益氣、化瘀通絡、緩解疼痛,常用方像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獨活寄生湯加減。除了中藥治療,還可配合針灸、藥浴、熏洗、敷貼等治療。


另外,產婦在生產後出現情緒低落或者心煩不安,是很常見的社會現象,一般在生產後兩周左右出現。中醫來看,就是寶媽們失血過多或者產後思慮過多,身體虛弱,心血不足,不能夠濡養心神;或者平時性格就比較憂鬱,又因為生產時受了驚嚇,導致肝血不足,肝不藏魂,而出現精神抑鬱,沉默寡言,情緒低落的現象。家人在這個特殊時期應給予產婦充分的理解、關愛和陪伴,陪同她一同度過這段艱難時期。


本期專家:姜麗娟


雲南省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名中醫婦科張良英教授學術繼承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雲南省「萬人計劃」名醫,享受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擅長:「求子(IVF-ET前,滑胎再孕前)—孕期安胎—產後康復序貫調治」及女性全生命周期的養護。尤其是中醫內外合治不孕症(卵巢功能低下、卵泡異常、內膜異常、輸卵管異常),滑胎,宮腔粘連及分離術後再粘連,產後(人流)胎盤組織殘留,缺乳,產後盆底功能障礙,帶下病,絕經前後諸症,多囊卵巢綜合徵,痤瘡和褐斑等有深入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