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愛好者的「守護神」——記福建省登山協會山地救援隊

新華網 發佈 2024-03-14T09:01:33.401074+00:00

新華社福州3月17日電(記者李昊澤)春日南國,山間清晨的寒意尚未散去,福建省福州市鼓山腳下一處高大的攀岩牆背後,福建省登山協會山地救援隊已訓練多時。老隊員陳貴斌操縱登山繩懸在半空,向周圍簇擁的隊友們講解繩索技術,汗水浸濕了身上的紅色隊服。

新華社福州3月17日電(記者李昊澤)春日南國,山間清晨的寒意尚未散去,福建省福州市鼓山腳下一處高大的攀岩牆背後,福建省登山協會山地救援隊已訓練多時。老隊員陳貴斌操縱登山繩懸在半空,向周圍簇擁的隊友們講解繩索技術,汗水浸濕了身上的紅色隊服。

「隊員們要能熟練使用各種裝備,掌握基本急救技能,體能也要達到一定要求。」訓練間歇,陳貴斌向記者介紹道,由於山地救援專業性較強,新加入的「小白」至少需要接受一年的訓練才能掌握山地救援基本技能。

這樣的訓練和拉練,山地救援隊的隊員們每周要進行至少一次。

隨著戶外運動的風靡,登山者在戶外遇險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支山地救援隊解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也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家庭。自2001年成立以來的二十多年間,山地救援隊總計進行了336次無償救援,成功從福建省內各處人跡罕至的山野中救出1275名受困者。

協會的創始人朱韶明原來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總裁。1999年,四十出頭的他牽頭成立了福建省登山協會。兩年後,福建省登山協會山地救援隊成立,他擔任總隊長一職,一直堅持到現在。

「2001年成立救援隊的時候,隊伍結構相對比較鬆散。2012年以後,救援隊的建設逐漸正規化。2013年,隊伍開始跟『110』進行聯動,公安部門接到報警後,會把一些救援任務交給我們。從那以後,隊伍人數變多了,接到的任務也多了起來。」朱韶明說。

山地救援隊所有的救援都是無償進行,從小學教師到計程車司機,再到外賣小哥,福建山地救援隊的137名隊員都有各自的本職工作。負責隊內技術救援培訓和參加救援任務之外,陳貴斌還是福州市馬尾區上岐村支部書記。「我們是一個公益性志願者組織,大家都是兼職山地救援隊員。」陳貴斌說。

「我原來是戶外『小白』,因為接觸了救援,後來愛上了登山和戶外運動。」登山救援隊隊員盧錦榮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著手上因練習攀岩磨出的繭子。盧錦榮2018年加入救援隊,本職工作是計程車司機,雖然參加救援免不了會影響收入,但他依然「有任務就上」。至今,盧錦榮已經參加了上百次救援任務。

44歲的隊員李照燦是一名骨科醫生,類比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本能,他認為隊友們的熱心腸也源於對登山這項運動的熱愛:「登山本來就是一個需要互幫互助的活動。」

2013年剛剛加入救援隊時,李照燦的體能比較弱,這讓他得到了老隊員們更多關照。一次進山拉練,李照燦在一棵小樹旁駐足休息,「別動!」身旁的老隊員一邊大聲提醒,一邊撿起一根木棍朝他頭頂挑去,待李照燦轉頭,只見一條通體翠綠的「竹葉青」正在木棍上吐著蛇信。

登山的過程中,向身邊隊友提供幫助就跟邁動雙腿一樣自然,參與救援活動,同樣已經成為隊員們平常生活的一部分。

「每次在救援隊微信群任務發布時,大家搶報備就像搶紅包一樣積極。」李照燦說,因為每次任務都有人數限制,隊員們為了能夠進入救援名單可謂是分秒必爭,有人提前把「報備」二字輸入對話框,只等看到任務通告點擊發送……

幾乎每一位隊員的裝備都放在自家汽車後備廂里,有的女隊員外出逛街也會帶上兩個包,一個裝日常用品,一個裝著全套個人裝備。

這樣的「痴狂」很多時候是圈外人、甚至家人都難以理解的。有一次,李照燦好不容易有時間跟妻子一塊散步,但還沒走出多遠,就接到了救援任務,「約會」泡湯了,最後還是妻子送他去救援現場。

「無論搜救過程有多累、多難,看到被困者的一剎那,所有的疲憊和焦慮都煙消雲散。」陳貴斌說,無論哪次救援行動,每位隊員和被困者一起平平安安地走出大山,就是整個救援隊最大的願望。

迷路的登山客大多會因夜幕降臨選擇報警,很多隊員經常要在山林中奔波徹夜,天亮後再趕赴各自的工作崗位。孩子們可能不知道,講台上的老師幾個小時前還在漆黑的山谷中穿行;患者們無從想像,眼前和氣的醫生剛剛從深山裡救出幾個驚魂未定的遊客。

回憶起在救援隊的點點滴滴,陳貴斌感嘆:「在這裡能看到人性最純粹的善良。」

經歷了救援隊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全過程,朱韶明也十分感慨:「我們志願者沒有一分工資,每一次救援都是靠勇氣和智慧。志願者救援的精神也一直感動著我,讓我的精神升華。他們沒日沒夜訓練,深更半夜救援,挽救生命,讓人動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