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有望突破「萬億規模」?衛星網際網路將迎需求爆發期

中國科技信息 發佈 2024-03-14T18:19:22.290962+00:00

本月初,來自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一條消息登上衛星通訊領域「熱搜」:五大運營商已開始聯手構建基於5G的衛星網際網路技術標準體系。該標準的研究將推動移動終端直連衛星、物聯接入等重要場景的規模應用,切實指導衛星網際網路的建設和運營。

本月初,來自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一條消息登上衛星通訊領域「熱搜」:五大運營商已開始聯手構建基於5G的衛星網際網路技術標準體系。該標準的研究將推動移動終端直連衛星、物聯接入等重要場景的規模應用,切實指導衛星網際網路的建設和運營。這意味著,衛星網際網路有望開啟並引領下一輪通信板塊基礎設施建設。

談到衛星網際網路,它在我國的發展雖然尚處早期起步階段,但發展進程提速顯著,潛在的市場價值和稀缺的空間頻率軌道資源一直引發各方關注,產業發展加速。2021年,我國衛星網際網路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92.48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46.92億元,2021至2025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1%。

伴隨著這些年來衛星網際網路被頻繁地提起,人們不禁疑惑,它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為何能夠受到各界如此強烈的關注?今天,請跟隨《中國科技信息》的腳步一起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發展衛星網際網路具有戰略意義

什麼是衛星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也叫「天際網際網路」或「太空網際網路」,顧名思義,就是百顆乃至上千顆小型衛星,組成衛星星座,以這些衛星作為「空中基站」從而達到與地面移動通信類似的效果,實現太空網際網路。在組網完成後,人們將能夠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網絡。本質是傳統航天和通信技術的拓展融合。衛星網際網路戰略及經濟意義重大,發展衛星通信必要且緊急。

換句話說,衛星網際網路通過大量低軌通信衛星組成的通訊網絡,可以實現全球通信無縫覆蓋,彌補現有地面網際網路網絡的覆蓋盲點。同時,由於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將網絡覆蓋從地球二維表面延展到近地三維空間,使得衛星網際網路設施受地理條件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小,它全球覆蓋、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等特點,能夠提供更高性能及更可靠的通信服務,可以與傳統地面網絡實現互補,也可以彌補地面5G網絡通信覆蓋不足的短板。

因此,衛星網際網路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不僅在災難應急通信、軍事國防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同時,衛星通信也是商業航天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而在5G 全球覆蓋、智能物聯網、遠程教學、遠程醫療、油田開採、交通運輸、應急通信、科考探險、林業監測、信令分流等諸多領域,也有著實際應用價值。不僅如此,市場機構還指出,衛星網際網路是6G 網絡架構重要環節。

下一輪通信板塊基礎設施建設或將開啟

近幾年,全球範圍內低軌衛星大發射時代正加速到來,我國衛星製造及發射技術日漸成熟,大規模發射衛星的時機基本已經具備。不過,由於頻率和軌道資源有限,大國主導的太空圈地戰愈演愈烈,中國加速衛星網際網路布局具有必要性。有專家表示,太空近地軌道僅能容納約6萬顆衛星,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極其稀缺。

在當前國際通行的「先占先得」機制下,一場嶄新的「太空競賽」在不同國家、公司和組織之間悄然展開,搶占先機發展「中國星鏈」必要且緊急。資料顯示,美國的星鏈計劃準備發射1.2萬顆衛星,我國星網公司於2020年9月向ITU申請了GW星座計劃,共12992顆衛星。根據ITU要求,在衛星頻率和軌道申請後的七年內必須發射第一顆衛星,九年內必須發射總數的10%,12年內必須發射總數的50%,14年內必須全部發射完成。若以此下限推算,2023到2030年國內年均發射量為180顆以上,2030至2033年年均發射量為1700顆以上,2033至2035年年均發射量為3000顆以上。

對此,我國戰略層面不斷發力。在國家戰略層面,2020年4月,衛星網際網路被國家發改委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衛星網際網路與 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一併列為新基建中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2021年4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星網集團將有力地推動中國衛星網際網路全面快速發展。去年年末,我國首個5G星載寬帶通信鏈路打通,該技術使普通智慧型手機通過低軌衛星星座實現寬帶上網成為可能,表明我國在新一代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寬帶通信載荷研發方面已經處於世界前列。

今年1月,國資委提出切實強化穩增長穩投資措施,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其計劃加大投資力度的領域中,包含衛星網際網路。2月,工信部將衛星網際網路設備、功能虛擬化設備納入現行進網許可管理。

3月,五大運營商開始聯手構建基於5G的衛星網際網路技術標準體系,預期完成基於5G的衛星網際網路總體技術規範,將以地面移動通信網絡技術標準、3GPPR17NTN技術標準等為標準基線,形成包括核心網、承載網、接入網,以及操作維護系統等在內的總體技術規範。該標準的研究將推動移動終端直連衛星、物聯接入等重要場景的規模應用,切實指導衛星網際網路的建設和運營,這意味著,衛星網際網路有望開啟並引領下一輪通信板塊基礎設施建設。

2025年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需求將達447億元

衛星網際網路的大規模建設、運營乃至應用,對於投資市場來說又是一個積極信號,目前來看,除了有政策的加持,一方面航天科技、中科院等企業大力開展面向低軌星座建設的低成本運載火箭;另一方面,民營航天在資本加持下快速發展,星河動力、銀河航天等企業逐步成為我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的重要力量。種種積極因素,讓不少人士認為,2023年將成為中國星網建設的元年,

有數據預測,2025年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將達到446.92億元,2022年至2025的年均增速為12.4%,大致高於同期GDP的增速一倍以上。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鏈將隨著基建推進,從衛星製造、火箭發射逐步延伸到地面設備和衛星服務四大產業環節,被視為國內航天發展過程中的投資主線。

而另一組數據則顯示,2027年全球衛星通信終端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9億美元;而衛星與手機直連將成為發展熱點,衛星通信作為蜂窩網絡的補充,可以為運營商每年增加4000億美元的收入。對此,行業普遍認為,2023年到2024年,衛星通信或將成為旗艦手機的標配。而我國也在積極進行衛星網際網路的產業和技術布局。不久前,高通就曾宣布,榮耀、OPPO、vivo和小米等國產手機將成為首批受到高通衛星技術Snapdragon Satellite支持的品牌。

也許「衛星網際網路」所帶來的機遇和變化遠不止於此。根據數據預測,國內主要市場對衛星網際網路需求在2025年預計將達到447億元,甚至有機構對整個產業鏈已經喊出「萬億規模」,衛星網際網路能否在眾多聲音當中「行穩致遠」,不僅實現其自身價值,還能帶動產業大規模經濟增長,還需要一定經歷時間的考驗,更需要大家的共同期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