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黃又暴力,但它贏了

司徒天夢 發佈 2024-03-15T02:01:45.097617+00:00

楊紫瓊登頂奧斯卡影后,同為亞裔的吳珊卓比她還激動,率先從座位上一蹦而起,振臂歡呼!感覺小小的鏡頭框,已完全裝不下她倆的興奮。

楊紫瓊登頂奧斯卡影后,同為亞裔的吳珊卓比她還激動,率先從座位上一蹦而起,振臂歡呼!

感覺小小的鏡頭框,已完全裝不下她倆的興奮。

就問:是吳珊卓表現得更嗨,還是演楊紫瓊「女兒」的許瑋倫的Reaction更興奮?和隔壁《黑暗榮耀》裡的浮誇表情包們相比,哪家的表情更突破人類情感表達的極致?

這真的是屬於好萊塢亞裔的狂歡之夜,風光並不僅僅屬於楊紫瓊一個人。繼4年前吳珊卓憑《殺死伊芙》裡的超神演技問鼎金球視後、第一個抵達亞裔女星在好萊塢的事業天花板之後,4年後的楊紫瓊,再一次將這塊板子一舉抬升到了「最高點」。

吳彥祖特意發微博感謝這位鄰居大姐:對我來說今晚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女兒看到了這一切——真·2023紫微星的勝利,也給好萊塢的所有亞裔注入了一股強大的精神動能,它意味著,一種不再受種族約束的美好未來或許有可能實現?#哪怕只是一次偶然的光

眾所周知,在好萊塢明星們是按膚色分三六九等的,亞裔代表的黃種人歷來備受歧視,而《瞬息全宇宙》的橫掃奧斯卡,並不僅僅關乎楊紫瓊將history變成了herstory,也是一個群體在好萊塢「被看見」、被平等對待的象徵。

所以,將今年的奧斯卡稱為亞裔年也不過分!

而這一切榮耀背後的操盤手,就是我們今天要寫的好萊塢影視公司——A24。


1.

締造好萊塢歷史的並不僅僅是楊紫瓊和《瞬息全宇宙》,關注影視業的人還會get到影片出品方A24這家公司的「恐怖」之處——奧斯卡95年以來,第一次有一家影視公司一口氣包攬所有表演獎項,還掃蕩走了最重量級的9項大獎。

四座表演獎盃都來自A24系電影,史無前例地包圓了

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配、最佳女配、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歸《瞬息全宇宙》,電影由A24出品和發行;

最佳男演員、最佳化妝造型歸《鯨》,同樣來自A24;

好萊塢風水輪流轉,今年的奧斯卡話事人,終於移到A24——一家很怪奇的獨立電影公司。

事實上,除了以上兩部斬金成功,這次提名名單里和A24相關的作品還有《曬後假日》《親密》《橋之彼端》《穿著鞋子的貝殼馬塞爾》。

一共6部電影入圍,17項提名,9中。

打個不怎麼恰當的比方,就是一所重點中學的某個班,超過一半人考上了清華北大,還有兩位是省文理狀元。


你要是這個班的班主任,是不是做夢都要笑醒?

所以很多人都說,A24才是今年奧斯卡的大贏家。

這家成立才10年余的電影公司,不是第一次展露「沖奧」實力。

2016年的《房間》助推過布麗·拉爾森封后,同年發行的《機械姬》也拿下過最佳視效,《艾米》是最佳紀錄長片;2017年它家出品的《月光男孩》,更是拿了最佳影片等3項大獎,領獎時發生的烏龍想必很多人還有印象——

工作人員給錯獲獎信封,頒獎嘉賓沃倫·比蒂對著「最佳女主艾瑪·斯通《愛樂之城》」的信紙糾結半天不知該怎麼辦,一旁的費·唐娜薇可能尋思這老頭子是不是眼神不好,就用手勢頻頻催促,老爺子心一狠,咬著牙把信紙遞給她,讓費·唐娜薇自己來念。

唐娜薇二話不說,分攤了這個鍋,掃了眼電影名字就報幕了。

然後《愛樂之城》全劇組上台白高興了一場,得獎感言都說完了,工作人員趕來糾正:搞錯了,搞錯了,最佳影片得獎的是《月光男孩》!

所有人一起懵逼。

主持人吉米當場崩潰,說老子再也不主持這勞什子的奧斯卡了(但沒幾個月他就自己打臉了)

烏龍名場面讓《月光男孩》成為很多人的記憶點。那時候,人們也會詬病說電影質量雖然不錯,但能夠打敗《愛樂之城》還是因為政治正確。其所關注的黑人同志群體極大迎合了時代思潮,才能爆冷奪金。

而A24在這部電影的奪金路上,確實也是功不可沒。

這家發行小眾電影起家的影視公司,第一部自己參與投資製作的片子就是《月光男孩》,和布拉德·皮特的PLAN B一起為電影投資了160萬美元左右拍攝費用。#這個項目最初是皮特發現的,他太忙,牽線給了A24

最初公司也是把電影當普通小成本對待,首周末只安排了4家藝術影院上片,但很快這家擁有獨立數據分析部門的創業公司發現,電影平均上座率高,社交平台反響意外的好,就火速決定擴大發行,傾盡全公司宣發之力為電影造勢。

最終電影以400萬的成本撬動了6500萬美元的票房,還逆襲了奧斯卡,應該是回報率都可以載入奧斯卡史冊的最佳電影。

包括這次的《瞬息全宇宙》,投資2500萬美元,全球票房過億,是A24創業以來票房最高的作品。

其實從成立之初,A24就超會以小博大。

為了打破大製片公司制霸好萊塢的局面,三名創始人從一開始就主動在電影節上尋覓一些風格獨具的小成本獨立電影來驗證自己的市場眼光。

A24三位創始人

選片口味非常新奇特,那些看上去沒啥賣相,非主流,聚焦亞文化,視聽風格強烈,鎖定小眾人群但能深刻呈現現實議題的電影往往會成為A24的「狩獵」對象。

2012年,詹姆斯·弗蘭科和傻臉娜、瓦妮莎·哈金斯主演的《春假》,充滿了性、暴力、毒品,滿滿的虛無主義和實驗氣質,A24用200萬美元拿下發行權,最後電影票房3000萬,大受青少年觀眾歡迎;

2015年,恐怖經典《女巫》,製作成本350萬,A24花100萬搶到發行權,最終電影獲得了4050萬美元票房收入的成績;

2018年的恐怖片《遺傳厄運》1000萬美元的成本,收穫8000萬美元的票房;

還有知名如《龍蝦》《佛羅里達樂園》《皮囊之下》《燈塔》《別告訴她》《伯德小姐》……也不是說他家發行的所有小成本電影都能大賺,但A24確實一直堅持自己的選片眼光,選電影以「酷」為標準,給新銳導演以最大的創作空間,任其發揮想像力,盡情表達,所以A24看好的很多作品投資雖小,卻極另類刁鑽,投放市場後往往激起很大的水花,從而在好萊塢一堆工業化大IP里自成一股泥石流。

羅伯特·帕丁森的轉型之作《燈塔》《好時光》等都有A24參與

近十年來,很多大腦洞重口味的邪典電影都是經由A24之手上院線,比如《瞬息全宇宙》兩位導演的處女作《瑞士軍刀男》。

這部講述一個男人和一個屍體相伴相愛荒島求生的離奇故事,當年首映場看得所有人目瞪口呆,據說看不懂的人是全程罵娘,看懂的人卻備受震撼,怪誕又充滿隱喻的自我救贖被暗藏在一個非常離譜的故事外衣之下,看一個男人如何和一個屍體(隱喻社死的自我)展開各種大離譜的互動,用屍體喝水,騎屍體渡海,和屍體談戀愛……

而A24的創始人屬於對電影一見鍾情的那一類觀眾,看完激動得表示不賣我我就跳(樓)下去給你看,撒潑打滾式地拿下電影發行權。


2.

獨具慧眼的選片口味之外,這家公司在營銷上確實也超級會整活。

營銷《瑞士軍刀男》,想出的鬼點子是製作了一款電影裡一模一樣的仿真人道具,讓主演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對,就是那個哈利),帶著這個叫曼尼的「屍體」,坐著雙層巴士在各大城市市中心「遊街」,引發人山人海的圍觀。

又結合電影內容發放了很多漂流瓶,裡面寫著「曼尼」的留言,如果觀眾依照留言裡的內容發送簡訊,就會收穫「曼尼」的回應,這個死去的屍體「曼尼」會熱心幫他們點外賣,還會陪聊,唱歌……據說近萬人都參與了這場「人和屍體」的互動。

營銷《春假》,讓主演們拍了個性感版的「最後的晚餐」,引發巨大話題爭議;

營銷《機械姬》,未經女主允許,直接用女主肖像在約會軟體上註冊帳戶Ava,和網友進行聊騷對話,誘導網友們去買電影票。後來女主抗議,A24:那是實習生乾的!我們已經開除了他!

這種大膽、出格、突破腦洞的營銷後來也一直是A24堅持的路線,畢竟費用有限,博出位全靠創意和傻大膽;

《鬼魅浮生》熱映時,他們在紐約開快閃店,賣鬼魂同款床單;

將《仲夏夜驚魂》定位為分手電影,就找來著名心理資訊平台合作,給參與互動的情侶和夫妻提供3個月的免費心理諮詢;

《至暴之年》上映期間還專門開了一個網站,徵集電影背景1981年紐約的照片和檔案,但因為網站設計過於精良,一不小心拿下了網絡奧斯卡的「威比獎」;

《瞬息全宇宙》在社交平台發起的熱狗手指挑戰也大受年輕人喜歡。為電影推出的一系列周邊更是熱銷, 熱狗手指手套、Googly Eyes 小石頭、還有那款圓錐頭獎盃形態的香薰蠟燭,懂的都懂,這些個周邊能多麼讓人會心一笑。

去年楊紫瓊60歲生日派對,A24專門獻上定製蛋糕,不放過任何機會進行營銷;

據說因為周邊出得好,A24還被譽為半個生活博主。

《遺傳厄運》的頭顱拼圖、《別告訴她》的年畫海報、《原鑽》中的小魔怪項鍊……還有雨傘、馬克杯、日曆、寵物用品等五花八門的生活用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A24的聯名想不出。

他們還會給每部電影出一期主題雜誌,除了分享導演的經歷和拍片故事之外,也會加入很多和電影相關的趣味內容,比如《瞬息全宇宙》專門教大家如何在美國合理避稅。

……

這次楊紫瓊拿奧斯卡的公關營銷,也有人覺得背後有A24的騷操作,除了大打亞裔牌引發群體情緒用輿論造勢外,楊紫瓊和凱特在頒獎季傳出的CP緋聞也不乏背後推手。(詳見影后的朋友圈,你無法想像!)

當年拍《春假》的導演哈莫尼·科林曾經對《滾石》雜誌說,他想拍一部最激進的電影,但要以最商業化的形式上映,而A24在幫他完成這件事情。這個運營思路貌似此後多年也一直被A24運用於所有出品的電影。

影迷笑稱A24一直是用心選電影,用命做營銷。


3.

不可否認,A24也用十年多的時間,用堅定的審美口味,締造了獨屬於自己的電影廠牌文化。

喜歡A24系電影的人一旦看到A24的這個高速公路名稱logo就會知道這電影是自己的菜,不喜歡的人同樣無法接受電影裡充斥的另類、怪誕、弔詭和黃暴。

喜歡A24的影迷把它捧為好萊塢的攪局者,覺得他打破了大廠壟斷,在套路又無趣的超英電影和IP大片裡殺出重圍;

討厭A24的,覺得他獻媚少數群體和年輕觀眾,是時代的投機者;

但不可否認,像買手店一樣匯集了一眾小眾電影,並努力在營造一種電影亞文化的A24確實一定程度上給暮氣沉沉的好萊塢帶來了一點新鮮感。

或許這也是95歲的奧斯卡,最後選擇了它的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