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伙曬出8台廢舊手機:能賣多少錢?會泄漏隱私嗎?

北青網 發佈 2024-03-16T11:20:00.905806+00:00

「蘋果和華為都有,十來年下來積攢了這麼多。」杭州小伙楓楓拉開抽屜,映入眼帘的是幾款主流型號的手機。他對潮新聞記者說,這些閒置手機都是因為內存不足或卡頓淘汰下來的,插卡後都能正常使用。看著這堆「退休」的手機,楓楓有些無奈。

「蘋果和華為都有,十來年下來積攢了這麼多。」杭州小伙楓楓拉開抽屜,映入眼帘的是幾款主流型號的手機。他對潮新聞記者說,這些閒置手機都是因為內存不足或卡頓淘汰下來的,插卡後都能正常使用。

看著這堆「退休」的手機,楓楓有些無奈。它們中大多數成色尚新,只是跟不上主流軟體的應用升級,使用體驗大打折扣,頗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

全國兩會期間,關於舊手機該如何回收的話題,成了全網熱議的話題。隨著近幾年更新疊代的速度加快,和楓楓一樣把舊手機閒置在家的消費者並不在少數。

誰也想不到,當初動輒幾千元買來的手機,最後的去處只能在抽屜發霉。

根據相關報導,近五年我國每年廢棄手機約4億部,能進入正規二手閒置物品交易市場參與回收利用的只有10%左右,超半數閒置在家,成了一股隱藏民間的「隱形資產」。

廢棄手機。視覺中國 供圖

舊手機閒置不處理,只因擔心個人隱私安全

楓楓向潮新聞記者表示,他此前並非沒有打算過出售這些手機,顧慮的是出售舊手機後個人隱私無法保障,「現在技術太發達了,即使是恢復出廠設置,也很難保證個人信息不泄露。」

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現今,手機幾乎和每個人的生活、工作緊密相關,裡面保留了大量個人隱私數據,比如通訊錄、社交信息、消費行為數據等等。很多人在更換手機時,往往只會對廢舊手機進行簡單的刪除或格式化處理,央視之前就曾曝光,通過某些專用軟體,可以將手機及存儲卡中被「刪除」的信息加以恢復。一旦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很容易帶來嚴重後果。

還有很大一部分用戶認為,新舊手機的價差讓人「沒有出售的欲望」。

網友「善小」就說:「新手機買來近一萬塊,用了兩三年只能賣一兩千甚至更低,電子產品的折舊率真令人窒息!」該網友還表示,低價賣舊手機難免心理落差大,不如先放著,萬一新手機遺失了還能拿來當備用機。

另外,手機的快速疊代也成了「被閒置」的重要原因。

有不少消費者反饋,許多品牌手機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其流暢度以及各種硬體問題會接踵而至,隨著內部軟體的疊代和升級,容易造成手機卡頓、延時;而隨著攝像頭像素的提升、晶片的升級、內存容量也常捉襟見肘,因此不得不去買硬體更加強大的新手機。當初iPhone4發布時容量最高僅為32GB,而現在的iPhone14系列,最高容量已達到了驚人的1TB。

不可否認的是,還有不少用戶並不知道手機可以回收。

基於以上這些因素,大多數人會選擇將廢舊手機放置於家中,而不是將其投入回收流通市場。

廢棄手機疑問三連:能賣多少錢?個人信息安全如何保證?回收後會流向哪裡?

從事3C數碼產品交易的柳青,現在是杭州青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每天經他公司進出的二手手機最少也有數十台,多年的從業經驗讓他練就了一雙快速甄別手機品相的慧眼。

楓楓的這堆舊手機,在他這裡能賣多少錢?

柳青說,這8台舊手機如都能正常開機,估價在7500元以上。他解釋說,在市面上,蘋果的產品相對保值,但幾部手機中,除了一台較新的蘋果12mini外,其餘幾部都是五六年前的款式。

「現在新手機發布速度快,硬體升級的速度也很誇張,所以舊手機想要賣個好價錢還是得儘快出售。」柳青說,「目前只是按其外觀成色估價,最終定價還需要進一步檢測,舊手機的內存、硬體損耗都會影響回收的價值。」

針對很多人關心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柳青表示,「客戶出售手機時我們都會要求輸入ID密碼恢復出廠設置,這樣操作下來個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為0。另一方面,做二手交易難免會碰到『盜搶機』(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手機),如果賣手機的人不知道這部手機的ID,我們是不會收的。」

柳青說,他的公司會把回收的舊手機分為ABCD四大類,每一類都有它的歸宿。

A類手機通常成色品質較好,回收的成本最高,公司統一回收檢測後,消毒清洗,直接投入市場進行二次售賣,這種機型目前比較受消費者歡迎。

B類屬於一些工作室專用的手機,通常不在意成色,回收成本較低,只要保證基礎功能正常即可,一些自媒體平台通常會從他這裡購入多台這類手機當作工作機。

C類是出口國外的手機,品相老舊,只保證最基礎的通訊功能,主要銷往東南亞、非洲等地,因為當地基建較為薄弱,有時候最基礎的通訊都無法保障,因此這樣的手機對當地人來說已經足夠用了。

D類大都是破損機,只能用來更換零件。比如一部手機主板壞了,但這個手機的二手公允價已經低於原廠主板價格,那公司就會低價從消費者處收來,進行拆機,留下剩餘可用的零部件另作他用。

「就算零部件全壞的手機,也有相應的價值,一噸廢舊手機據說可以煉出200克黃金,但是大多數回收公司都不具備這個資質,對環境的污染實在是太嚴重了。」柳青說。

對於普通人來說,處置舊手機都有哪些途徑?

相關數據顯示,對應規模龐大的閒置量,我國僅有4%左右的手機能夠被資源化回收利用。不僅浪費資源,還存在著環境風險,僅一塊手機電池所含的鎘就可以污染6萬升水,相當於三個標準游泳池的容量。

那對大眾來說,如何才能把這塊「閒置資產」利用起來呢?潮新聞記者採訪了杭州數碼市場一位資深手機維修師孫小慶。

「如果你只有兩部手機,我建議把一台舊的當作備用機。如果有兩台以上的閒置手機,可以問問家裡的長輩是否有需要,年輕人認為『過時』的產品,可能對於老人來說還是新事物,基本功能完全夠日常使用。」孫師傅說,「如果在上述假設全部不滿足的情況下,最經濟的處理方式就是售賣,由專業公司回收統一處理。」

據孫師傅介紹,售賣舊手機也大有講究,原則就是賣新不賣舊,「如果有多台閒置手機,建議從最新的開始賣,數碼產品一天一個價,一部全新手機使用一年後的貶值率是最高的。」

哪些地方的回收價格比較公道呢?就要看你是否願意貨比三家了。

「線上和線下都可以諮詢一下,哪邊估價高就賣給哪邊,如果估價接近,我認為選線下更為穩妥。」孫師傅說。

潮新聞記者發現,目前線上平台的舊手機回收占據主流,除了各大回收類APP外,各大手機廠商也基本都有出以舊換新和舊機回收的服務。用戶可以通過官方的估價,自行選擇折現還是抵用購買新機,這可以省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但是線上回收的缺點在於信息不對稱,用戶無法監控手機的走向,會面臨退回後「被拆機」的風險。

黑貓投訴顯示,2月17日,一名消費者在「愛回收」下單賣一部舊手機,因為平台給消費者的報價與消費者的預期相差很多,故此消費者拒絕交易要求返還手機。等手機退回後,消費者才發現手機的螺絲被擰開過,手機上原本的縫隙也發生了變化,防水膠也有溢出。商家在未經消費者允許的情況下私自拆解手機,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

「準備出手或者寄出估價的舊手機,一定要將裡面的重要照片、文檔等內容先備份再恢復出廠設置,以免個人信息泄露到不法分子手裡,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孫師傅提醒說。

楓楓表示,抽屜里的那些舊手機,他會留一部比較好的給老家的奶奶用,然後把其他閒置手機儘快出售,通過置換購買一台最新款的手機。「下次還是該果斷一些,電子產品每天都在貶值,閒置其實就是在虧錢。」楓楓說。

你丟的手機可以「無門檻」賣出,甚至花10元就能恢復數據

「老闆,手機收嗎?」「不用登記身份證吧?」「沒關係的。」「有鎖屏密碼,還會有人買嗎?」「有人會解開。」

「恢復出廠設置,數據就沒了吧?」「也有可能被恢復。」

這段對話,來自潮新聞記者在杭州通信器材市場幾家手機回收店進行的採訪。

這引發思考:如何避免失竊或不明來路的手機輕易流入二手市場?這些手機隱藏著多少隱私泄露風險?除了遺失這一情況,我們手中的廢棄手機又該如何處理?

暗訪二手手機回收市場:不是自己的手機也能賣,不登記也行

杭州上塘路的通信器材市場,不少商戶兼營手機維修、手機回收、數據恢復等業務。

在一家打出「高價回收手機」標牌的店鋪門口,潮新聞記者向店家出示了手中一台「一加Ace」手機,稱是自己在小區撿到的,不知道鎖屏密碼,想問問是否能賣。

老闆立即回應:「可以賣,不要緊的,就是回收價格便宜點。」

隨後,老闆接過手機,去到另一個店鋪找朋友進行估價,在仔細查看手機型號、磨損程度、是否能解鎖後,老闆開出了800元的回收價。

「之前問過一家店,那家老闆要求登記身份證號和聯繫方式。」面對潮新聞記者的提問,老闆回應:「他估計是不敢收,你登記了,之後失主找到的話,你要退錢給他。我這裡不用你登記。」

能解開和不能解開的手機,回收價格也有差別。「你這一個型號,如果是你自己的手機,差不多還能多賣200元。」老闆表示。

「解不開的手機,在二手市場上還有人買嗎?」潮新聞記者試探。

「有辦法開鎖的,他們會處理。我們收進來就會趕緊出掉,這種手機我們也不放在手上,到時候如果失主找到你,我們是屬於銷贓的。」該老闆稱。

隨後,潮新聞記者以不滿意回收價格為由離開該店,來到另一家回收店進行詢問。在進行評估後,該店老闆給出700元的回收價,並要求進行信息登記。

記者表示手機是撿來的。

「沒關係的。」老闆稱。

「有的店給出了800塊,線上回收平台還可以賣1000多,能不能再高點?」見記者對回收價格不滿,老闆表現得有些著急。隨後,他撥通一個電話,向電話那頭報出記者手機的品牌、型號、外觀等信息。掛斷電話後,老闆向記者表示能賣900元,不能更高了。

記者說擔心之後失主找到自己,不願意進行信息登記。

幾分鐘後,老闆終於改了口,「不登記就不登記吧。」

記者隨後走訪四家回收店:一家表示不回收該品牌的手機;一家表示不會回收撿來的手機;還有兩家表示可以收購,但必須進行身份證登記。

網店稱10元就能恢復數據3月15日晚卻顯示:「已無法搜索」

潮新聞記者發現,在電商平台,有不少店家聲稱,在恢復出廠設置後仍能恢復手機數據,其中大部分店家表示,「先付10元,恢復不成功可退款。」

前天下午,記者以「數據恢復」為檢索詞,在多家電商平台搜索到不少提供手機數據恢復服務的店家。部分店家聲稱,在恢復出廠設置後仍能恢復手機數據,多數店家的修復費用在10元到100元不等。

「手機已經恢復出廠設置了,還能恢復數據嗎?」

「可以的,工程師幫你操作,恢復不出數據退全款。」

「這是什麼原理?」

「數據恢復是檢測分析雲端資料庫中是否還有殘留數據碎片。如果這個碎片還存在,則可以藉助技術重新修復恢復出來;如果這個碎片確實是被覆蓋或者損壞了,就沒有辦法幫你修復了。」

「需要我提供什麼嗎?」

「iCloud帳戶和密碼告訴我們。」

「我的隱私會被泄露嗎?」

「那你自己考慮一下。」

「是線上修復,還是郵寄給你?」

「具體要看工程師的檢測結果哦。」

百腦匯一家手機維修店店主告訴潮新聞記者,線上店家修複數據「不可靠」,你提供的手機ID及密碼有可能被存取和盜用,有的店家還要求郵寄維修,這個過程中存在著更大的隱私泄露風險。

蹊蹺的是,昨天晚上21時44分,潮新聞記者再次在某電商平台搜索「數據恢復」,收到提示「非常抱歉,沒有找到相關的寶貝」。不過,使用「恢復」「復原數據」等詞,仍能搜索到相關店家。

出手舊手機如何防止泄密專家提醒:恢復出廠設置≠抹除數據

近年,智慧型手機加快了疊代升級的步伐。然而,對於隱私泄露的擔憂,正在成為手機回收利用的主要障礙。

2021年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等機構對全國3488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因為擔心隱私泄露而不專門處置廢舊手機的比例達61%。」

作為數字時代重要的個人資產,手機里含有大量的隱私信息和生活數據。那麼,在出售二手手機時,如果將手機進行恢復出廠設置,是否就意味著絕對安全?

對此,一位在國內某科技公司負責終端開發的人士告訴記者:「恢復出廠設置」和「數據格式化」並不是一回事。「後者會徹底抹除數據,前者則有可能存在開發人員設置給產品用戶的一個『灰度區間』。通俗地講,為了避免用戶操作不當誤刪數據,以及在必要情況下找回數據,恢復出廠設置後,有的手機仍會保留部分數據。」

以蘋果手機為例,恢復方案實際包含了「還原」和「抹掉」兩種選項。「還原」可以選擇還原所有設置、網絡設置、鍵盤詞典、主屏幕布局、位置與隱私,這個選項仍會保留雲端與本地的多份數據,如相冊、通訊錄、存儲密碼等;而「抹掉」則會移除手機中的所有個人數據,除非這些數據在雲端有留存,否則基本不能夠被恢復。

潮新聞記者還走訪了杭州教工路上的百腦匯和建國北路的多家手機維修店,多位維修師傅印證了這一說法,「比如設備本地里的照片,如果選擇的是抹除數據的恢復出廠設置,則不能被恢復;如果只是簡單地在相冊進行刪除操作,則完全有可能找回。」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計算機系副教授蔡建平表示,從技術層面來說,確實不排除恢復遺失數據的可能,「這完全取決於維修店修理員的技能高低,不排除國內有些高手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讀取晶片數據。」

他提醒,在手機維修或回收過程中,要警惕商家要求獲取你的鎖屏密碼以及數據讀取權限,有可能會被個別商家鑽空子,在你的視線範圍之外進行數據轉移。「如果要賣二手手機,需要提前備份信息,再進行多次數據清除和覆蓋操作。」

為什麼在清除數據後還要進行多次覆蓋?

浙江大學信息工程專業的一位研究人員向潮新聞記者打了個比方,「手機中的資料庫相當於一個倉庫,有一本手冊(分區表)記錄了倉庫中什麼地方放了什麼東西。當你要讀取一個數據時,相當於去翻閱這本手冊,進行查找和引導,你才能拿到你想要的東西。電商平台店家的辦法,就是一點一點找回貨物,通過重新記錄重建這本手冊,完整的數據系統的確有可能被恢復。」

「不過也不必過於擔憂自己的信息泄露,一般的維修小店在技術上並不具備手機數據恢復的能力。儘管數據恢復技術存在一定恢復的可能性,但代價大、門檻高。」他這樣說。(錢江晚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