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醫案:反覆發燒別亂打針,一味白茅根也許就能解決

中醫名家醫案按 發佈 2024-03-17T10:28:27.447812+00:00

白茅根這味藥,在張錫純的手中可謂是運用的爐火純青,只可惜張錫純悟得白茅根的時間太晚,到了晚年才得心應手,所以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白茅根的醫案,不然的話,張錫純對於白茅根的藥用價值應該會更上一個台階。

我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介紹了張錫純所理解的白茅根,也分享了一則張錫純用白茅根治病的醫案。很多朋友留言說自己經常食用白茅根,分享了許多小時候挖白茅根吃的故事。


白茅根這味藥,在張錫純的手中可謂是運用的爐火純青,只可惜張錫純悟得白茅根的時間太晚,到了晚年才得心應手,所以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白茅根的醫案,不然的話,張錫純對於白茅根的藥用價值應該會更上一個台階。

那麼我們今天繼續聊一聊張錫純用白茅根的醫案。


張錫純所在的民國時期,已經有很多西方醫學湧入中國,在當時有一位西醫的醫生,自己得了溫病,也就是外感發熱的病,頭疼的厲害,並且壯熱,發的高燒,心中總感覺非常的煩躁。


因為他自己就是西醫師,所以自己就服用了一些退熱的西藥。服完西藥之後,身上的熱雖然短暫的退了,但是不一會又會燒起來。


其實這個情況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有過,就是自己得了外感病之後發燒,一般就會去診所打點滴,打完針之後,身上的發燒會立馬退掉,但是可能到了晚上或者第二天,又會燒起來,於是又去診所或者醫院打針。


這時候找張錫純為他診治,張錫純診其脈,「脈似有力」,脈感覺還是挺有力的,說明這是一個實邪,並且正氣不虛,並且這個有力之脈感覺就在「浮分、中分」,輕取和中取就能感覺到這種有力之脈,說明邪氣還沒有完全入里,只是在人體的肌表或者是上部。


於是張錫純便用鮮白茅根四兩、滑石一兩,值得注意的是,張錫純一般用白茅根都是使用的鮮白茅根,也就是剛從地里採挖來的白茅根,而不是藥房裡面干白茅根,張錫純認為只有鮮茅根才能發揮其該有的功效。

白茅根透熱外出以清「浮分」之熱,滑石瀉熱以清「中分」之熱,用水煎「三四沸」,就是把藥放入水中,將水煮沸,這叫「一沸」,然後揭開鍋蓋,等到水不沸騰,再蓋上蓋子煮沸,這叫「兩沸」,就這樣稍微煎個三四沸,其實也沒有多久,然後就給患者服用下去。


患者服用之後,全身稍稍出了一點點的汗,就這樣只吃了一劑藥,頭痛發燒的病就痊癒了。


很多人會不理解,鮮茅根和滑石都不是解表的藥,為什麼吃完之後會出一身的微汗,這個病就好了。


其實這樣想就已經陷入中醫固有思維里了,一般教科書會說,外有表邪,用解表的藥,然後表邪通過發汗就清除出去了。發汗只是人體氣血陰陽平衡的一種途徑,當人體體內有邪熱,我們通過藥物把邪熱清除出去了,原本被邪熱鬱積的氣血陰陽一下子就平衡了,但是這個平衡(或者叫排病反應)的過程不一樣,有的是出汗,有的是嘔吐,有的是泄瀉,然後病就痊癒了。


所以學習中醫,不要拘泥於教科書上所灌輸給我們的知識,需要對人體排病的過程有一個認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