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重磅:得了這種癌不要著急切,局限性患者15年生存率高達97%

康德科學 發佈 2024-03-18T19:17:31.021369+00:00

點擊關注不迷路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2023年3月11日,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了重磅臨床試驗ProtecT的15年長期隨訪分析結果。在該研究中,被診斷為局限性前列腺癌(即早期前列腺癌)的患者分別選擇了主動監測、手術切除腫瘤或放療。

點擊關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2023年3月11日,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了重磅臨床試驗ProtecT的15年長期隨訪分析結果。在該研究中,被診斷為局限性前列腺癌(即早期前列腺癌)的患者分別選擇了主動監測、手術切除腫瘤或放療。然而長期隨訪結果表明,無論當時患者採用了何種管理辦法,所有3組患者的前列腺癌15年存活率均高達97%!

論文強調,積極監測局限性前列腺癌是立即手術或放療的安全替代方法。被診斷患有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男性不應該恐慌或倉促做出治療決定。相反,他們應該仔細考慮治療方案可能帶來的好處和風險。

儘管近些年來前列腺癌在早期檢測和治療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圍繞前列腺癌的管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需要指出的是,多參數磁共振成像(MRI)和靶向活檢能減少惰性前列腺癌的診斷,但基於風險分層的管理策略仍可能導致前列腺癌過度治療和前列腺癌治療不足的發生。

ProtecT試驗旨在評估通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測出臨床局限性前列腺癌(即早期前列腺癌)的患者,其接受常規治療的有效性。1999年至2009年期間,英國9個中心共有82429例50歲至69歲男性患者入組ProtecT試驗,其中有2664例被診斷為局限性前列腺癌(他們的預期壽命至少為10年,符合治療納入標準),並且有1643例參與隨機分組,接受主動監測(545例)、前列腺切除術(553例)或放療(545例)。這些男性患者診斷時的中位年齡為62歲,中位PSA水平為4.6 ng/ml。

ProtecT試驗的中位隨訪時間已經長達15年,研究人員最新分析了主動監測、前列腺切除術和放療對以下幾方面因素的相對有效性: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率(主要結局)、全因死亡率、轉移、疾病進展、開始長期雄激素剝奪治療(ADT)。

總體而言,中位隨訪15年期間,1643例患者中共有1610例(98.0%)的臨床數據被完全採集。風險分層分析顯示,大部分男性診斷時為低危前列腺癌。具體而言,基線時,不同風險評估工具的分析結果顯示:

  • Gleason評分標準:77.2%的患者病理評估結果為Gleason 1級(代表惡性程度低),76.0%為T1c期前列腺癌;
  • D』Amico標準:369例患者(24.1%)為中危前列腺癌,147例(9.6%)為高危前列腺癌;
  • CAPRA標準:428例(26.4%)為中危前列腺癌,40例(2.5%)為高危前列腺癌;
  • 劍橋預後組(Cambridge Prognostic Group)標準:337例(20.5%)為中危前列腺癌,144例(8.8%)為高危前列腺癌。

分析結果顯示,在分配至任何組後12個月內接受前列腺切除術的488例患者中,138例(28.5%)病理分期升高至pT3或pT4,155例(32.0%)腫瘤分級升高,245例(50.5%)Gleason評分≥7(代表惡性程度高)。

此外,在13例接受過前列腺切除術但死於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所有患者的腫瘤分期均升高,並有76.9%的患者腫瘤分級升高。在發生轉移的104例患者中,有53例(51.0%)基線時為Gleason 1級疾病,而根據CAPRA標準,49例(47.6%)為低風險疾病。

中位隨訪15年後,共有45例患者(2.7%)死於前列腺癌。具體而言,主動監測組有17例(3.1%)、前列腺切除術組有12例(2.2%)、放療組有16例(2.9%)。各試驗組的前列腺癌死亡率並無顯著差異(P=0.53)。因此,無論試驗組分配如何,前列腺癌特異性生存率約為97%。

次要結局方面,共有356例患者(21.7%)發生全因死亡(主要為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或其他類型癌症),3組試驗組患者發生全因死亡事件的數量相似;此外,主動監測組、前列腺切除術組以及放療組分別有51例(9.4%)、26例(4.7%)和27例(5.0%)患者發生轉移,這3組分別有141例(25.9%)、58例(10.5%)和60例(11.0%)患者發生臨床進展。

研究人員強調,「二十多年來,我們的這項試驗一直在評估基於PSA檢測發現的臨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不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當前中位隨訪15年的分析結果顯示,不論採取的是何種管理措施(主動監測、前列腺切除術或放療),試驗人群的長期生存率均較高(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率約為3%;全因死亡率約為22%)。

值得強調的是,與主動監測相比,根治性治療(前列腺切除術或放療)可使前列腺癌轉移、局部進展或長期ADT的發生率降低了一半。然而,這種降低並沒有轉化為15年死亡率數據上的差異。

總體而言,考慮到早期根治性治療相關的副作用程度,更積極的治療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風險,而不是為患者帶來明顯獲益。對於新診斷的局部前列腺癌患者而言,臨床醫生可綜合權衡疾病進展風險,以及治療可能對患者泌尿系統、腸道、性功能方面造成的短期/長期影響,從而避免過度治療。




參考資料

[1] Freddie C. Hamdy et al, Fifteen-Year Outcomes after Monitoring, Surgery, or Radio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NEJM. DOI: 10.1056/NEJMoa2214122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