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大長公主:朱元璋第七女,夫君被四哥害死,兒子險些成為奸黨

樓哥看歷史 發佈 2024-03-24T23:16:40.986837+00:00

前言:洪武十五年四月,鎮守成都的吉安侯陸仲亨派人傳來急報: 「烏撒諸蠻復叛」。烏撒是自東漢初年以來,便一直存在於今黔西北一帶的彝族地方政權。

前言: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四月,鎮守成都的吉安侯陸仲亨派人傳來急報: 「烏撒諸蠻復叛」烏撒是自東漢初年以來,便一直存在於今黔西北一帶的彝族地方政權。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十二月,潁川侯傅友德攻克烏撒,並在此築城,授前元曲靖宣慰使祿哲之妻、女土官實卜為烏撒知府。未曾想明軍前腳剛走,諸蠻後腳便重新造反。

明太祖朱元璋聞訊大怒,不但指示潁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速速調兵平叛,而且對他們下了死命令: 「戮其酋長,使之畏威」。「天子一怒,血流漂杵」,明軍稍做準備,於當年七月對烏撒展開全面攻勢。其中驍騎右衛指揮僉事李英孤軍深入,遭數倍敵軍圍攻,最終戰死沙場。

英率所部兵直至烏撒之作窩壁、岩野溝,土官實卜等率蠻眾數萬來拒。英與麾下奮前力戰,斬數百人而死。—《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九》

傅友德和沐英得知李英的死訊後又驚又怒,因為二人剛剛得報,皇帝陛下第七女大名公主,嫁給了李英的兒子李堅。二人隨即親自出馬,將烏撒所部徹底擊潰,史稱「斬首三萬餘級,獲馬、牛、羊以萬計」

當年十月,朱元璋下詔賜李英為鎮國將軍、驍騎右衛指揮使,只可惜他至死也未能得知兒子與公主成婚的消息。那麼大名公主和李堅身上又有什麼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洪武皇帝愛婿

大名公主,生於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太祖朱元璋第七女,生母不詳。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七月二十四日,李英之子李堅被封為駙馬都尉,成為了大名公主的夫君。

  • 駙馬的出身

在洪武初年,大明的太子妃、王妃、駙馬都是勛貴之後。比如太子妃常氏,開國第二武臣開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女。燕王妃徐氏,開國第一武臣魏國公徐達之女。老朱長女臨安公主駙馬,開國六公爵之首韓國公李善長之子。

然而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不再強調駙馬的出身,比如安慶公主駙馬歐陽倫、懷慶公主駙馬王寧均非勛貴之後。那麼大名公主的老公公李英是何身份呢?我們也不妨來看一看。

李英,河南武陟人,在前元官居河南行樞密院知院。所謂的行樞密院,是專門為了征戰之事而設的臨時機構,到了元末早已泛濫成災,李英這個知院也已經毫不值錢。洪武元年大軍北伐之際,李英自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率眾來降。

當年五月明廷設置沂州衛,命李英為指揮僉事,隸大將軍徐達麾下。此後李英先後跟隨魏國公徐達、中山侯湯和、曹國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四處征戰,屢立戰功。洪武十四年隨潁川侯傅友德入雲南,最終戰死疆場。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十月,河南、北平兩地大水,朱元璋給初出茅廬的駙馬們一個差使,讓他們去兩地賑災。其中長婿李祺、第四婿歐陽倫、第六婿王寧詣河南,次婿梅殷、第五婿陸賢以及李堅往北平。這裡有一點很詭異,當時燕王朱棣已經就藩北平,然而去他那邊的梅殷和李堅,倒是日後靖難時和他堅決對抗之人。

敕曰:天生烝民所以立命者,衣與食也。民非衣食,何以為生?邇來河南河決,北平水災。稼穡盪盡,時將嚴寒。不早為賑恤,民何賴焉?今命爾駙馬都尉李祺、歐陽倫、王寧詣河南,李堅、梅殷、陸賢往北平。同有司驗其戶口以賑之。汝往欽哉!—《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六十六》

  • 實權駙馬

由於是真正的將門虎子,《明史》對李堅的評價是「有才勇」,其人也深得朱元璋的器重。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三月,涼國公藍玉率領魏國公徐輝祖和曹國公李景隆前往陝西備邊,準備迎接皇太子朱標巡視西安。

由於南京一來「去中原頗遠,控制北方良難」,二來皇宮地基不穩,下陷嚴重,朱元璋一直都有遷都的念頭。太子朱標本次去西安,一來為了處置秦王違法之事,二來為了考察西安是否適合建都,三來為了武力征討帖木兒帝國做準備。而李堅也在本次趕赴陝西備邊的名單之中,可見老岳父對他的期許。

此舉果然給帖木兒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當年八月的時候,他便派人趕在太子抵達西安之前,來朝貢駝馬、方物,順便打探消息。只是很可惜,朱標在回京途中身染重病,遷都之事不了了之。

但是朱元璋在調藍玉等人班師之時,卻讓李堅留在鞏昌衛繼續練兵。鞏昌府橫跨今甘肅、陝西兩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期留在西北的,有宋晟、劉真等日後的名將,也可見在老朱心中李堅不但是女婿,更是一員大將。

李堅何時返京,史書未載。朱元璋在冊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之後,為了讓他能夠順利登基,於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發動了藍玉案。由於本案牽涉人數眾多,五軍都督府的高官也損失慘重。老朱除了大量起用已經致仕的武官之外,也讓自己的心腹重掌五軍都督府,其中李堅奉旨掌前軍都督府事。

建文皇帝忠臣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隨即便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削藩之上。不到一年時間裡,周王、齊王、湘王、代王、岷王或死或廢,逼得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稱「奉天靖難」。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說過,建文朝廷削藩之舉是謀定而後動,早已做了萬全準備。所以燕王七月初前腳剛剛造反,朝廷大軍當月中下旬便啟程北上。本次北伐由開國元勛、長興侯耿炳文出任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和都督甯忠出任左、右副將軍。而此時大名公主已經進封大長公主,駙馬又領軍出征,在建文朝可謂是春風得意。

建文君繼位,進公主大長公主。堅素負才勇,充左副將軍,佐炳文北進。—《皇明功臣封爵考卷之六》

八月十二日,大軍抵達真定。據《太宗實錄》和《明史》的記載,在朱棣率軍連續破雄縣,鄚州之時,並未和官軍主力發生正面交戰。然而在《公主傳》中,卻記載李堅在這段時間內與燕軍作戰「勝負略相當」,並因此進封灤城侯,予世券。《皇明功臣封爵考》中則將在子城擊退丘福(靖難第一公爵淇國公)算在李堅頭上。

依筆者看來,既然李堅封爵之事屬實,則官軍前期和燕軍的作戰之中,必然取得了一定的戰果。由於日後反賊朱棣奪了天下,靖難之時燕軍的敗績,自然也被史官們寫得雲山霧水,語焉不詳。然而結合耿炳文之死,我們可以做一個推測。

日後朝廷大將盛庸擊敗燕軍,收復德州,才進封歷城侯。說明這一次李堅因功封侯,朝廷很可能是打了大勝仗,絕不會只是簡單的「勝負略相當」。慘敗之餘,朱棣決定議和甚至投降,而耿炳文率領李堅、甯忠等人出城受降。未曾想燕王突然放冷箭射殺耿炳文,隨侍的精銳護衛也將李堅等人擒拿。

為了掩蓋耿炳文之死的真相,日後《太宗實錄》做了百般遮掩,讓人誤以為這位長興侯死於永樂年間,甚至連《明史》也對此深信不疑。實際上修纂《實錄》的史官良心未泯,為我們在文字上留下了蛛絲馬跡:

適炳文送使客出,覺之奔還,急起橋。我軍散斷橋索不得起,炳文幾被擒。其麾下登城大罵,相距二百餘步。上引滿射之,應弦而斃,城中驚懼。—《明太宗實錄卷三》

這裡的「上」就是指燕王朱棣,在他手上「應弦而斃」的人是誰呢?文中雖未明寫,但結合上下文,無疑就是耿炳文本人無疑,所以才會「城中驚懼」。若是只射死了登城大罵的長興侯部下,城中又有什麼好怕的?

另外擒獲李堅的是誰?是燕軍騎士薛祿。作為官軍主將之一,正常情況下身邊有重重護衛,怎麼會被一個騎士突到身前將他斬落馬下呢?

其左副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領眾接戰。我騎士薛祿引槊剌堅墜馬,揮刀斫之。堅大呼曰: 「我李駙馬也,勿殺。」祿生擒之。—《明太宗實錄卷三》

更為蹊蹺的是,李堅在被送往北平的途中,莫名其妙的就死於半路之中。這難道不是殺人滅口?可嘆李家滿門忠烈,父子二人均為國捐軀。

結語:李堅死後,建文帝並沒有虧待姑母和姑父一家,他讓大名公主之子李莊襲爵灤城侯,也算是對李駙馬一片忠義的回報。

然而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軍攻破金川門進入京師,皇帝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殉國。燕王殿下隨即拋出一份奸臣名單,李堅的名字赫然在列。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練子寧、鐵鉉等人被千刀萬剮,人頭落地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大名公主嚇壞了。經過一番斟酌,公主帶著世襲誥券進宮求見四哥,侯爵不要了,只求能放李莊一馬。

成祖即位,莊父姓名在奸黨中,以主故獲宥。主懼禍,遂納侯誥券。—《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二月二十二日,鬱郁終日的大名大長公主去世,享年59歲。僅僅五年以後,公主的墳墓便「垣墉多頹壞」,這工程質量也是讓人無話可說。至於李莊,在南京師從「景泰十才子」之首的劉溥,靠著「放浪詩酒」的生活,這才混了一個「以壽終」

別人家公主的後代,最差也能混一個孝陵衛百戶。唯獨李堅的後人一直無官一身輕,直到明憲宗成化年間,大名公主庶長曾孫李禎才混到一個南京國子監生的恩蔭。要說當年的真定之戰沒有鬼,那才真是鬼才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