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線告急!阿爾卑斯山怎麼了?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發佈 2024-04-29T00:01:23.856274+00:00

之所以說它奇怪,是因為阿爾卑斯山在我們的印象里是一片片白雪皚皚的山,而仙人掌則是一種生長在荒漠戈壁這種酷熱地帶的植物,這兩樣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

文章轉載自「中國國家地理BOOK

近日,多家外國媒體都報導了一則看似很奇怪的消息:仙人掌正在入侵阿爾卑斯山脈。

之所以說它奇怪,是因為阿爾卑斯山在我們的印象里是一片片白雪皚皚的山,而仙人掌則是一種生長在荒漠戈壁這種酷熱地帶的植物,這兩樣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

事情背後的來龍去脈,可能遠不止一個「仙人掌入侵」那麼簡單。

阿爾卑斯山,正在變「禿」?

去年12月23日,一名瑞士瓦萊州(位於阿爾卑斯山脈中段)自然保護服務部門的生物學家發布了一條推文:仙人掌正在入侵阿爾卑斯山脈,現在已經覆蓋了瓦萊州部分地區三分之一的土地。

到目前為止,當地已發現九種仙人掌物種,其中四種特別具有入侵性,仙人掌強大的生命力瘋狂地在當地繁殖,嚴重擠占了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間,已經對生物多樣性構成了巨大威脅。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不止瓦萊州,鄰近的阿爾卑斯山脈其它地區也發現了大量入侵的仙人掌,包括瑞士的提契諾州和格勞賓登州,以及義大利的奧斯塔山谷和瓦爾泰利納。

瓦萊州的居民發現一種入侵的仙人掌物種占據了他們的山坡。圖/《衛報》、pob/Peter Oliver Baumgartner/攝

仙人掌,這一被稱作「沙漠之花」的神奇物種的源生地在美洲,廣泛分布於巴西、烏拉圭、巴拉圭等地的荒漠地帶,它們能夠適應酷熱、乾旱的極端惡劣環境,是沙漠中最具壓倒性優勢的物種之一。

雖然仙人掌也可以在-15℃的低溫中生長,但它們受不了潮濕的環境。比如積雪廣布的地方就對它們而言是禁區一般的存在,那麼為啥它們能入侵到阿爾卑斯山腳?

仙人掌原產於美洲,18世紀引入阿爾卑斯山地區,最近開始在當地大範圍擴散。圖片來源:新非洲/Shutterstock

原因可能和之前的另一項研究有關:2022年6月,來自瑞士洛桑大學和巴塞爾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表示從1984年到現在,隨著全球變暖,阿爾卑斯山的積雪正在逐漸減少,山的林線以上的地區,植被增加了將近80%。

雪白的阿爾卑斯山,綠了?

根據對高解析度衛星的數據,從太空中可以看出,阿爾卑斯山脈確實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綠色植物覆蓋。

顏色越靠近紅色,代表該區域全年積雪率下降得越多。圖/原論文

這一情況在去年7月變得尤為明顯,當時整個歐洲都遭遇了一場空前規模的熱浪,阿爾卑斯山也無法倖免於難,比如阿爾卑斯山的義大利皮埃蒙特地區就經歷了70年以來的最嚴重乾旱,4個多月以來降雪量僅為平時的三分之一,積雪大量融化。

另一項發表在《水文與地球系統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還表明,到2100年阿爾卑斯山的降雪天數(地面上積雪的天數)將減半。海拔2500米的山區將減少近三個月的降雪天數,而在低海拔地區,降雪天數幾乎消失,500米處平均每年只有五天降雪。

阿爾卑斯山的積雪正在逐漸減少。圖/視覺中國

雪量減少、冰川融化、植被增加,有著「白色王者」之稱的阿爾卑斯山可能正面臨著「綠禿頂」的風險。

阿爾卑斯——歐洲的白色王者

從太空俯瞰阿爾卑斯山脈,雪白連綿。圖/Wikipedia

與我們熟知的喜馬拉雅山一樣,阿爾卑斯山也是地殼構造板塊相互碰撞的結果——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相互碰撞,使得中間的地層迅速抬升,形成了今天的歐洲的「白色王者」——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勃朗峰。圖/視覺中國

阿爾卑斯山,在英語中稱作Alps,它直接取自於拉丁語的albus,意思是白色,這代表著阿爾卑斯山的最大特徵——廣布的白色積雪,以至於方圓數英里都可以看到其白雪皚皚的山峰。

阿爾卑斯山上雪有多出名?它在今天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冬季運動和旅遊的象徵之地,每年吸引著數百萬的專業滑雪運動員和普通遊客和滑雪愛好者前來,其大名在歐洲甚至能與8000米級雪峰林立的喜馬拉雅山脈齊名。

阿爾卑斯山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冬季旅遊勝地之一,人們不遠萬里來到這裡體驗雪山運動的樂趣。圖/視覺中國

世界上第一條滑雪纜車在阿爾卑斯山建造、第一屆冬季奧運會在阿爾卑斯(法國夏蒙尼)舉辦、第一個高山滑雪俱樂部在阿爾卑斯成立、甚至世界最大的滑雪場法國三峽谷滑雪場也在這裡。阿爾卑斯,已經成為了雪山運動愛好者們的聖地。

每年冬季,來自地中海的暖濕氣流與來自北方的冷氣團在阿爾卑斯相遇,創造出了完美的降雪條件,使得這裡的年降雪量最大可達20米之多,「白色王者」的頭號稱謂由此而來。

阿爾卑斯山脈的少女峰,雪白得如同少女的肌膚。圖/視覺中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積雪不斷積累並壓實,形成了層層緻密的冰,一條條壯觀的冰川在阿爾卑斯山的高海拔地帶形成,其中,最大的冰川阿萊奇冰川從少女峰的南面一直延伸長達23千米,覆蓋面積超過80平方千米,堪稱舉世罕見的超級冰川。2001年,阿萊奇冰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少女峰-阿萊奇保護區的一部分。

阿萊奇冰川也在消融退縮,圖從左到右為1979年、1991年和 2002年的情況。圖/Wikipedia

這些冰川又孕育出無數條潺潺溪流,滋養哺育了周邊的歐洲各國。萊茵河、多瑙河、波河...無數條大名鼎鼎的河流都是誕生於此。

其中,萊茵河源自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地帶,流經包括德國、荷蘭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它是整個歐洲交通和商業的重要水道,也是關乎數百萬人生命的生命水源,許多全球聞名的大城市都位於其沿岸。

萊茵河,西歐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河流。圖/視覺中國

然而和我們前文提到的一樣,阿爾卑斯山的雪量正在減少,眾多河流因此而水位下降。據《衛報》報導,2022年冬季,由於阿爾卑斯山的降雪比以往少了將近一半,義大利多條河流和湖泊都嚴重缺水,著名的威尼斯運河甚至面臨了幾近枯竭的危險狀況。

威尼斯運河在低潮和缺雨的情況下幾乎乾涸。圖/路透社

阿爾卑斯——歐洲的綠色巨人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面積最大的山脈,橫跨包括法國、義大利、瑞士、奧地利和德國在內的歐洲多個國家,它不僅以皚皚的白雪而聞名,其充滿生機的自然環境同樣令人驚嘆。

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徵,阿爾卑斯山誕生出了獨特的高山生態系統,從茂密的森林到連綿起伏的草地,1萬3千種植物、3萬種野生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因此它也有著「歐洲綠肺」之稱。

阿爾卑斯山本身也是鬱鬱蔥蔥的代表。圖/視覺中國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動植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僅次於地中海,如此豐富的動植物數量源於阿爾卑斯山棲息地的多樣性,以及驅使物種改變和適應的嚴酷環境條件。

物種適應嚴酷環境條件的最佳例子當屬這裡的代表珍稀物種:阿爾卑斯山羊(Capra ibex)。這種神奇生物生活在海拔1800至3300米之間,它們是一種高度專業化的物種,進化了出獨特的適應性以在極端惡劣的高山環境中生存,無論是崎嶇的山路還是陡峭的崖壁,它們都能夠自如穿梭其間。

任何懸崖峭壁似乎都難不倒阿爾卑斯山羊。圖/Wikipedia

歷史上,阿爾卑斯山羊廣泛分布於阿爾卑斯山,從16世紀初開始,伴隨著槍枝的普及,人類瘋狂的盜獵使它們一度瀕臨滅絕:18世紀在瑞士和德國滅絕、19世紀在奧地利和義大利東北部滅絕。

如今,隨著保護區的建立等一系列挽救措施,阿爾卑斯山羊的數量有所恢復,目前它們在阿爾卑斯山的總數量已經超過3萬隻。

阿爾卑斯山棲息地的多樣性體現在獨特的高山生態系統,它分為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態系統,在海拔較低的地方,以闊葉樹組成的茂密闊葉林和以雲杉、冷杉等針葉樹組成的針葉林連綿林立,隨著海拔的升高,高山地帶則以草甸、岩石和貧瘠的地理景觀為主。

多種生態系統,造就了阿爾卑斯山的別致。圖/視覺中國

每一個生態系統都分布著多樣、獨特的動植物物種,其中,林線以下的森林是稀有物種的重要避難所,也是許多大型食草動物、食肉物種的重要走廊區域;林線以上的植物已經進化出不同的生長形式,比如有些植物體型較小,呈扁平座墊狀、蓮座狀或地毯狀生長,使它們能夠在強風和寒冷的冬天中生存。

著名高山植物雪絨花,最高可以生在在海拔3400米處。圖/Wikipedia

按照一定程度來說,阿爾卑斯山積雪融化、植被覆蓋面積增加,能夠從大氣固定更多的二氧化碳,給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好處。但實際情況可能沒這麼理想,隨著阿爾卑斯山積雪的減少,會讓山脈吸收更多的熱量,加劇山脈變暖,這將會導致包括解凍永久凍土、更多的山體滑坡、部分物種棲息地喪失、生態系統平衡改變等嚴重後果。

我們將會失去這一世間少有的雪山勝地嗎?至少在今天,還沒人能給出答案。

-END-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