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創作地考略

莆田僑鄉時報 發佈 2024-03-25T02:29:53.093385+00:00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膾炙人口,廣為傳誦。該詩究竟作於紹興三十一年(1161)春還是乾道二年(1166)秋?詩中的「半畝方塘」究竟位於何地?論者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為了探求史實,筆者曾到朱熹的祖籍地、出生地、成長地、求學地、過化地等進行實地考察,又經鉤沉史料,爬梳考證。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膾炙人口,廣為傳誦。該詩究竟作於紹興三十一年(1161)春還是乾道二年(1166)秋?詩中的「半畝方塘」究竟位於何地?論者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為了探求史實,筆者曾到朱熹的祖籍地、出生地、成長地、求學地、過化地等進行實地考察,又經鉤沉史料,爬梳考證。我的結論是:朱熹《觀書有感二首》作於紹興三十一年(1161)春,創作地點莆田。

千年木蘭陂 許武/攝

據朱熹詩文款識時間地點考

紹興三十年(1160)仲冬(10月),朱子第三次至南平拜訪李侗,李侗諄諄教誨,反覆強調「多看聖賢言語」。

據朱熹《再題西林寺並序》載:紹興庚辰(1160)冬,予(朱熹)來謁隴西(李侗)先生,退而寓於西林院惟可師之舍,以朝夕往來受教焉。閱數月(十月、十一月中旬)而後去。

朱熹「而後去」,去哪裡?筆者考其去「海濱鄒魯」「海濱洙泗」——莆田。此據朱熹所作四十行長詩《群仙書社記》:「莆陽山水冠四方,氣毓水南龜嶼莊。……壺山巍峨蘭水滄,先生之風同其長。」款識時間:紹興三十年(1160)十一月(下旬),熹書於壺山藏修精舍(莆田壺山書院)。

次月,朱熹為曾在同安任縣丞的同僚朱彥實先生在其家鄉仙遊賴店烏墩所構歸樂堂,作《歸樂堂記》。

款識時間:紹興三十年(1160)十二月乙卯(農曆十一)。

據朱熹答許順之書信十一考

據《朱熹答許順之》書(信)十一,內容擇錄如下:

此間窮陋,夏秋間伯崇來相聚,得數十日講論稍有所契。自其去,此間幾絕講矣。幸秋來老人粗健,心間無事,得一意體驗,比之舊日,漸覺明快,方有下工夫處。日前真是一盲引眾盲耳,其說在石丈書中,更不縷縷,試取觀之為如何?卻一語也。更有一絕云: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乾道二年(1166)秋,朱熹在閩北崇安給同安門人許順之書信(見《朱熹集》卷三十九《答許順之》書信十一)。該信中提及在同安任縣丞的石丈(石子重),先後出現兩個「更」字。筆者解讀其讀音及字義不同。前一個「更不縷縷」的「更」字,讀第四聲「gèng」,是副詞,表示「再」「復」「又」,朱子言我不再重複;後一個「更有一絕雲」的「更」字,讀第一聲「gēng」,是動詞,表示「經過」「經歷」之意,朱子言我曾經作有一絕詩。

《觀書有感二首》之「半畝方塘」所在地考證,我們要充分考慮作者朱熹當時創作《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溪舟自行」真實地點所在地,不能只考證《觀書有感二首》之一「半畝方塘」,而故意規避《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溪舟自行」的創作時間和地點。因為這是二首組詩,其創作於同一時間段同一地點,詩境取自於同一座城市。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既是景物詩,又是哲理詩。

所以,朱熹《答許順之》書信(十一)的書寫時間為乾道二年(1166)秋,信中提及的「半畝方塘詩」實作於紹興三十一年(1161)春。因此,在朱熹《答許順之》所有書信(含十一)中查找,並無「半畝方塘」詩句。

故,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創作時間為紹興三十一年(1161),創作地點莆田。

莆田黃石國清塘濯纓池(半畝方塘)濯纓亭(觀書亭) 陳環/圖


莆田僑鄉時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作者:俞宗建

編輯:吳芹芹

編審:鄭育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