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生病,太醫看了不好意思,無奈開一藥方,請與皇后同住100天

纖塵歷史 發佈 2024-03-26T09:44:57.003594+00:00

三國時,華佗給曹操看「頭疼病」,這位神醫提出的治療方案,居然是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曹操雖然不是皇帝,但權力在手,立刻就認為華佗是要謀害自己,拉出去砍了。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誰能無病?沒錯,就連皇帝也不能。

有病就得治,可給皇家看病和普通百姓還是不一樣的。

因為,皇帝是「龍體」嘛,要是不小心差錯,那就是「大不敬」,挨打挨罰事小,丟了性命也沒什麼大驚小怪。

三國時,華佗給曹操看「頭疼病」,這位神醫提出的治療方案,居然是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曹操雖然不是皇帝,但權力在手,立刻就認為華佗是要謀害自己,拉出去砍了。

其實,站在各自的角度看這件事,都沒毛病。

但畢竟面對「大人物」,醫生也就成了「弱勢群體」,他們之間可不是簡單的「醫患關係」。

在清代乾隆年間也出過這樣一件事。

乾隆皇帝有一次得了病把太醫叫去診病。

太醫看完卻立刻頭冒冷汗,好半天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不用藥的藥方子

乾隆即位早期,很有一些「政治抱負」,他一方面糾正了父輩的一些弊政,另一方面發布了很多寬容開明的政策,展示出了自己治理國家的才幹。

這些表現,和他後來的吃喝玩樂,寵信和珅的做法還是不同的,也算得上是「勤政愛民」了。

這一天,忙完了政務的乾隆伸個懶腰,「溜達」到御花園裡「勞逸結合」一下。

走著走著,忽然就覺得身上有些發癢,不由得「擼起袖子」查看。

這一看不要緊,把乾隆嚇了一跳。

他看到自己的胳膊上密密麻麻都是紅點兒,而且是越撓越癢。

這是什麼怪病?

乾隆不敢耽誤,趕緊命人去傳太醫。

龍體有恙,太醫哪敢怠慢?

他急忙應召進宮,心裡卻是喜憂參半的。

喜的是自己有了「表現機會」,憂的是給皇上看病可出不得半點兒差池,別管大病小病,那可真是「如履薄冰」了。

這位太醫名叫黃元御,他的醫術可是很不簡單的。據說黃元御本來也是個立志考取功名的書生。

在他三十歲那年,因為過於用功而患了眼疾。

結果因為庸醫誤診,導致他左眼失明。

身體的殘疾還好,可清代規定這樣的「獨目」屬於五官不正,是無法參加科考的。

感到前途渺茫的黃元御在好友的勸說下,改行學醫,沒想到竟成為了一代名醫。

乾隆還曾經親筆為他題匾「妙悟岐黃」,可見他的技藝之高。

說回來黃元御為乾隆看病,端詳著皇帝胳膊上的「紅點兒」卻好半天不知道如何開口。

這下乾隆可急了,太醫這副小表情啥意思啊?難道是自己得了什麼不治之症?

但乾隆畢竟是皇帝,這個時候還是要「穩住情緒」的,身邊的太監很有「眼力見兒」地開口詢問:「黃太醫,可診出結果了?」

黃元御這才急忙回答:「回公公,已經診完了。」

「那就趕緊著,開方子抓藥啊!」太監催促起來。

黃元御拿紙提筆,好半天卻寫不出一個字。

乾脆也不寫了,跪在乾隆面前說:「萬歲的病不須抓藥,只要和皇后同吃同住百日,即可痊癒。」

皇上病了,太醫居然不給開藥,這玩笑開大了。

太監正要開口呵斥,乾隆卻擺了擺手止住他,自己盯著黃元御看了一會兒,也不再說話,徑直走出了自己的養心殿——留下黃元御在那裡擦著冷汗。

雖然沒說什麼,乾隆還是很信任黃元御的。

他後來真的按照黃元御所說,住到了皇后所在的長春宮中。

更奇怪的是,乾隆的「怪病」,也真的就不治而愈了。

太醫的內心戲:我太難了

說是「怪病」,其實在黃元御眼裡,乾隆得的病再尋常不過。

那些小紅點兒不過是民間常說的「疹子」罷了。

真正讓他難以啟齒的,是這疹子出現的病因,這是因為乾隆患了痔瘡引起的。

痔瘡也不是什麼大病,可畢竟發病的地方實在有些不雅。

要是太醫按照現在醫院裡的大夫們的做法,讓皇上「脫褲子」、「撅起來」,那麼檢查完了皇帝估計也就「殺人滅口」了吧?

就算不做檢查,也不能直接說皇帝的病是「出口問題」啊!

這才是黃元御緊張尷尬的真正原因。

但黃元御畢竟是一代名醫,在太監的催促下,還是很快想出了應對之策。

這主要也得益於黃元御對皇帝和皇后生活的了解和熟悉。

首先,乾隆得痔瘡的原因,和他的作息是有關係的。

前面我們說了,乾隆早期是十分勤政的,除了每天要上朝,還要批閱奏摺、商討軍機,所以動不動一坐下就是好幾個時辰,得了這樣的「隱疾」也不足為奇,再加上飲食習慣上,乾隆要免不了吃些牛羊肉等容易上火的食物,慢慢地導致病情加重,直到引發了疹子。

而黃元御讓乾隆去和皇后同吃同住,是因為他知道皇后平日的飲食十分清淡,還愛吃一些瓜果蔬菜,才用這樣的方法來給乾隆「食療敗火」。

不得不說這是個高明的做法。

乾隆後來真的去了皇后那裡,那些煩人的「紅點兒」也真的就不治而愈了。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病情不好開口,黃元御只需要不說出病名,開幾副清熱去火的藥物不就行了,為什麼要繞這麼大圈子呢?這其實和清代對太醫診病的管理制度有關。

太醫歸太醫院管理,主要的工作就是給皇室人員看病。

但是,對於診病流程,太醫院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

除了看病前必不可少的禮節以外,診斷、開方、抓藥,太醫看病的全程都要有太監陪同,而這「陪同」自然也少不了監督的意思在裡面。

並且,這一過程中涉及的所有人,太醫、太監等等,他們的名字也要全部記錄下來。

至於藥方,還要有關於藥性的闡述和解釋,呈送給皇帝「御覽」才行。

接下來就是整理歸檔、專人保管,相當於一份極其詳細的「病歷」。

如果問題嚴重的,這個藥方還要讓內務府、軍機處的各位大臣傳閱。

真要是這樣的話,如果有人能看懂藥方,那乾隆這個病就「鬧大了」,不僅「廣而告之」,還得「載入史冊」了。

所以,黃元御的為難,你品,你細品吧!

乾隆是皇帝裡面的「養生模範」

好在黃元御的辦法還是很有療效的,不然乾隆的病情加重,估計整個太醫院都得誠惶誠恐起來。

而之所以說「不治而愈」,應該也和乾隆自己的身體素質有關係。

關於乾隆,經常被人調侃的是他一輩子寫了五萬多首詩,就是把《全唐詩》裡兩千多個詩人的所有作品加起來,在數量上也只能「甘拜下風」。

不過乾隆還有一個「紀錄」,那就是他在中國曆朝歷代四五百個皇帝中,是壽命最長的一個,直到89歲才去世。

1793年,83歲的乾隆還在自己的行宮接見外國使節,這些使節後來回憶說,當時的乾隆精神狀態很好,看起來不過六十,這也側面證明了乾隆的身體的確是十分的健康。

而他在自己65歲時還能「喜得貴子」,更是足以讓大多數現代人都不得不說一句「佩服」了。

帝王都想長壽甚至「長生」,但把養生之道做得最好的,還是非乾隆莫屬。

但其實,養生之道也並不複雜,貴在落實和堅持,而首先養生方面最應該注意的就是飲食。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上火」之事留下的教訓,乾隆在飲食方面在記載中是十分講究的,而且最注意的就是清淡和均衡。

皇帝的廚房是「御膳房」,影視劇中的表演就是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但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

乾隆的飲食很注重粗細、葷素的合理搭配,在史料記載中,蒜泥茄子、黃瓜蘸醬也沒少出現在這位皇帝的餐桌之上。

而且乾隆很少飲酒,並且每餐飯也總是吃個半飽,而不是饕餮不休的,這種節制的態度,在中醫養生上正是被極力推崇的。

在日常作息上,乾隆也極有規律。

在位的中後期,他不會因為政務廢寢忘食,也不會貪圖享樂睡懶覺,而他留下的「十常四勿」,更是被中醫奉為「養生秘訣」。

然後,在精神狀態上,乾隆更是注重修身養性。

除了堅持狩獵等鍛鍊方式,乾隆的愛好可以說是廣泛,除了作詩,琴棋書畫無一不通,這些愛好自然也能夠讓他心情愉悅,心態健康。

然後就不得不說乾隆最「潮」的愛好了——旅遊。

乾隆不止六下江南,全國的山川風物,只要能去的他都沒少去,雖然銀子是沒少耗費,但對他個人來說,卻真的是陶冶情操、延年益壽的好事了。

更難得的是,面對皇宮裡的「嬪妃佳麗」們,乾隆還是很懂得節制欲望的,這一點可比他後世子孫中的某些皇帝強太多了。

飲食起居、生活習慣、主動鍛鍊、心情愉悅,這些有的是我們比不了的「硬體」,而有些「自律」的做法,卻也是我們能夠學習的。

皇帝也罷、百姓也好,有個健康的好身體,真的都是第一位。

不過,乾隆「遵醫囑」去同吃同睡一百日的皇后,卻沒有他那麼高的壽數,倒是挺讓人遺憾的。

皇后是個好皇后

黃元御「推薦」的皇后,是富察氏,她是乾隆的原配,並且是由雍正皇帝親自為乾隆選的嫡妻。

富察氏出身滿族鑲黃旗,她的祖上在努爾哈赤的時代就已經備受恩寵,從出身上來說是和乾隆很般配的。

而且,作為貴族後裔,富察氏同樣也是受到很好的教育,也是琴棋書畫才藝很多的女子。

按照我們後世對乾隆的理解,這是個很喜歡「玩浪漫」的皇帝,對這種「包辦婚姻」應該心裡牴觸才對。

但是兩個人婚後卻很投緣,相處得十分和諧融洽。

而富察氏作為皇后,表現得也十分優秀,很符合她的「孝賢」稱號,因此更是讓乾隆對她一直十分疼愛。

而她最為後世稱道的就是節儉,或許這也是黃元御知道她的飲食「能治病」的一個原因。

婚後不久,富察氏就生了兩女一男,而這個男孩,就是曾被乾隆秘密立威太子的永璉。

但是,也不知道是這個孩子命該如此,還是成了後宮爭鬥的「犧牲品」,永璉九歲時就突然去世了。

乾隆為此十分傷心,還公布了自己的「密詔」,然後按照「端慧皇太子」的諡號安葬了永璉。

或許乾隆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兒子的疼愛,但這又如何能緩解富察氏的失子之痛呢?

幸運的是,八年後富察氏又誕一子,這就是乾隆的七子永琮,雖然排在第七,但永琮是嫡皇子,仍然是最無爭議的皇位繼承人。

然而,這次「壞消息」來得更快,永琮不到一周歲就夭折了。

這樣的打擊對於富察氏來說,實在是難以承受,因為這時她已經三十六歲了,基本上也就不會再生什麼嫡皇子了。

富察氏悲傷過度,身體每況愈下。

或許乾隆也是好心,便帶著富察氏去巡遊散心。

但富察氏的身體並經不起這樣「折騰」,舟車勞頓讓她的病情加重,沒有等到回京就去世了——時年三十七歲。

乾隆對這個皇后的疼愛,從他在富察氏死後的一件事可以看出來。

為了表達自己的思念,乾隆要保留富察氏做過的車船,但因為船的體積太大,無法運進宮內,乾隆竟然下令拆掉紫禁城的大門。

幾位大臣輪番勸阻,方才作罷。

只是,乾隆無論多麼疼愛不舍,富察氏勤勉一生,也沒有改變自己兩次的喪子之痛和壯年早逝的結局了。

說回太醫黃元御治病,其實我們可以看出,看起來風光的太醫其實每天都活得戰戰兢兢。

皇家貴體有病了,治好了是應該的,治不好就是無能——這或許就是伴君如伴虎吧。

不過,黃元御還是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情商,化解了自己的兩難處境,他的辦法也再次說明了中醫確實是我們的中華瑰寶,神奇而有效,也將會一直造福大眾的。

參考資料

《一代宗師——乾隆御醫黃元御》(青斗)

《黃元御傳》

《清朝野史大觀》

《乾隆帝》(歐立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