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尼克森訪華,送來日本沉船情報!40噸黃金為何藏在台灣海底?

奇趣談史 發佈 2024-03-26T20:17:40.588317+00:00

1972,尼克森為了修復中美關係的裂痕,在訪華時秘密贈送了一份「阿波丸」號的精準衛星坐標圖,將這艘載有40噸黃金、12噸白金、40箱左右珠寶和文物,3000噸錫錠、3000噸橡膠以及數千噸大米的傳奇船隻沉沒地點,與我國分享,而沉船地點就在我國東南海域。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1972,尼克森為了修復中美關係的裂痕,在訪華時秘密贈送了一份「阿波丸」號的精準衛星坐標圖,將這艘載有40噸黃金、12噸白金、40箱左右珠寶和文物,3000噸錫錠、3000噸橡膠以及數千噸大米的傳奇船隻沉沒地點,與我國分享,而沉船地點就在我國東南海域。

消息一出,立刻引來軒然大波。

「阿波丸」號為何沉沒?我國後續又將如何進行沉船的打撈工作?接下來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中美交好與沉船之謎

二戰結束後,因意識形態等方面出現分歧,美蘇這對盟友在戰後迅速走向對立,並在世界範圍內掀起冷戰,隨著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相繼成立,兩極對峙的格局形成,在世界唯二的超級大國裹挾下,全球再度陷入長期的動盪與不安。

我國在這樣緊張的國際局勢下,堅定地走「一邊倒」外交政策,與社會主義國家老大哥蘇聯站到了一起。

可在國家永恆的利益面前,哪怕是曾經親如兄弟的中蘇,最終也因聯合艦隊和長波電台事件關係破裂,從此分道揚鑣。

作為東亞地區舉足輕重的大國,中國在這場冷戰中地位特殊,美蘇任何一方要是得到中國的支持,就能在冷戰中占據先機。

眼見中蘇關係破裂,美國自然不會錯失時機,既然是天下爭棋,就應以天下應之。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點30分,在全世界的聚焦下,美國總統尼克森乘坐的「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中美之間經久不化的堅冰開始消融,中美關係進入新階段。

與此同時,國際上開始流傳一種說法,稱尼克森將一份「阿波丸」號沉船的精確衛星坐標,作為見面禮送給了中國。

起初,人們對這一傳聞不屑一顧,可尼克森回國後不久,日本港灣代表團訪華時突然向我國政府提到,日本有一家打撈公司準備打撈「阿波丸」號沉船,人們這才意識到,或許傳聞並非無中生有。

而這一切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1973年的7月開始,美國一家律師事務所先後三次來信,要求來到中國海域內打撈沉船;1976年4月和6月,美國國際打撈公司和潛水公司,兩次致函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的韓敘,提出公司準備在1976年7月打撈「阿波丸」號沉船。

類似的申請太多太多,讓人不禁懷疑,為什麼之前的27年裡,各方勢力對打撈一事不聞不問,而如今卻爭先恐後地站出來,向中國政府提出打撈申請?

這無疑印證了之前的傳聞,那便是中國政府通過尼克森拿到了沉船的具體坐標,所以那些覬覦沉船寶藏的相關群體為了分一杯羹,紛紛跳了出來。

可「阿波丸」號上究竟裝了些什麼?它又為何沉沒?這還得從二戰末期,也就是日本正式投降前夕說起。

「不沉之艦」的末路

1945年4月1日深夜,中國福建省牛山島以東海域內一片靜謐,濃厚的夜色將星空與海洋勾連,水乳交融間,群星混著月光灑向海面,天與地仿佛被銀河簇擁,簌簌海浪聲如同星辰的囈語。

此時,一艘如巨鯨般的運輸船沉默地駛過海面,鋒利的船首將皎月切得細碎,這艘滿載著物資的巨艦,正是大名鼎鼎的「阿波丸」號。

1945年,在盟軍的緊密配合下,歐洲戰場上納粹德國節節潰敗,柏林的城頭已遙遙在望,而日本在亞洲戰場同樣處於四面楚歌的狀態,日軍在中國戰場、東南亞戰場、太平洋戰場盡顯頹勢,戰敗不過是時間問題。

大好的局勢一去不返,充滿野心的日本不甘心就此敗退,天皇甚至提出「一億玉碎」的口號,妄圖全體國民以命相搏,頑抗至最後一刻。

由於美國海軍的全方位封鎖,日本國內面臨物資匱乏的難題,而遠在東南亞的「阿波丸」號,則成為日本繼續維持戰爭的重要補給線。

1944年,為改善雙方戰俘待遇,日美雙方進行利益交換,「阿波丸」號正是日本在協議中換取的利益。

這艘郵輪全長5084英尺,總噸位11429噸,最高時速20節,雖說是民用船隻,但其性能已經完全能與軍艦媲美

原本,日美協議中規定「阿波丸」號只能用來運輸救援物資,可在戰爭中輸急了眼的日本,連最基本的契約精神都丟棄了,開始打著運輸救援物資的旗號暗渡陳倉。

整個船體外部都被日方進行了改造,他們將容易引起誤會的高射炮與艦首炮都拆除,在船身繪上象徵和平的綠色十字,同時用專業的水手代替士兵操控船隻,秘密為岌岌可危的日本陸軍運送給養。

因為與美國的一紙協議,「阿波丸」號先後6次往返於日本—新加坡航線而沒有受到攻擊,所以被日本軍部譽為「不沉之艦」。

1945年3月,「阿波丸」號又一次完成了從日本門司港到蘇門答臘的運輸任務,並準備在3月28日返航。

彼時日軍在各大戰場已全面潰敗,日本軍部制定了全新的作戰方案,即全面收縮戰線,專注於日本本土及周邊重要島嶼的防禦,這迫使日本不得不將過去在各大日占區掠奪的財富運回國內,而對於來到東南亞工作的日本國民來說,「阿波丸」號極有可能就是帶他們返回家鄉的唯一途徑。

此次返航對「阿波丸」號來說可謂是各種意義上的沉重,不僅要運輸數十噸乃至數千噸的寶物與物資,還要在原設計裝載236名乘客的船艙內,硬生生塞下2009名乘客,其中不乏達官貴人。

比如日本駐緬甸最高長官小鄉宦一郎、日本駐東南亞秘密部隊總參謀長岩橋一男、大東亞省南方事務局政務課長東光武三等,倘若日本戰敗,這些人可一個都跑不了,都得上軍事法庭接受審判。

載著沉甸甸的貨物,「阿波丸」號緩緩駛離港口,一切看似很順利,可是當其進入福建牛山島以東海域時,異變突生,美軍巡邏潛水艇「皇后魚」號正對「阿波丸」號虎視眈眈。

此時正值1945年4月1日午夜。

利用聲吶技術,「皇后魚」號發現「阿波丸」號的性能已經遠超民用船隻的範疇,於是將其判定為軍艦,並警告「阿波丸」號立刻停船接受檢查。

本就心裡有鬼的日方怎麼可能接受這一要求,只能向「皇后魚」號亮出船身上的綠十字,表示自身有協議保護。

那個時代的美國海軍因為太平洋戰爭的慘痛遭遇,對日本人可謂是痛恨至極,根本不吃這一套,二話不說直接把四顆魚雷塞給「阿波丸」號。

隨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十幾分鐘後,一代傳奇「阿波丸」號成為了歷史。

據說,船隻沉沒時,海面上還倖存了許多乘客,面對「皇后魚」號的施救,他們紛紛選擇拒絕,決心以死殉國,以至於最後美軍只救起一位昏迷的乘客,其餘2008名乘客皆葬身魚腹。

沉船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也曾考慮過派出打撈隊搶救財物,可這種想法還沒來得及實現,日本人便被兩顆原子彈的相繼爆炸嚇破了膽,於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阿波丸」號沉船也就無人問津了。

真相埋藏於泥沙之中

時間回到1976年6月29日,我國交通部與外交部就「阿波丸」號沉船問題給國務院打報告,報告指出,美日等國要求的打撈範圍囊括了部分南海海域以及整個台灣海峽,倘若允許他國打撈隊進入該區域,就將涉及我國主權問題以及造成軍事機密泄露,這樣的打撈我國是絕對不允許的。

同時,報告中也聲明,如果條件允許,我國可以自主打撈「阿波丸」號沉船,這份報告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外交部隨即出面,對外拒絕了各方的打撈申請。

經過一年的紛紛擾擾,我國終於在1977年5月初,開啟了「阿波丸」號打撈準備工作,打撈船隊主要由海軍與交通部上海救撈局聯合組成。

與此同時,解放軍東海艦隊開赴打撈作業區,負責巡邏警戒,防止敵對勢力的窺探和破壞,我國相關部門也就此事發表國際聲明,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由於「阿波丸」號沉船點正是漁民往來頻繁之處,所以作業組的首要任務,是先清理船體表面纏繞的漁網,據悉僅僅是漁網便清理出數噸之重。

隨後,作業組開始除去沉船內外淤泥,因為「阿波丸」號沉沒海區水深45米,沉船的大部分船體都被深埋泥沙之中,所以光是淤泥,打撈人員們便除去12291.5立方米之巨。

隨著兩項清理工作的完成,打撈行動正式展開,由交通部和海軍內選出的精英潛水員分為數個小組輪流下水勘探,由於沉船體積過於龐大,所以潛水員們每天需要下水數十個輪次,對各個艙室進行摸索。

在深黑的海底,潛水員小心游弋,幾經探索終於找到了能證明這艘沉船真實身份的一枚銅製霧鍾,上面刻著的「阿波丸」三個字清晰可見。

緊接著,潛水員們在貨艙內發現大量錫錠和橡膠,其數目頗為可觀,可任由作業組搜遍「阿波丸」號所有艙室,也沒能找到那傳說中的40噸黃金以及各類珠寶,令人不禁沮喪。

同時,打撈工作也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變得極為艱難,每年到了9月上旬,台灣海峽受東北季風影響,海面上或是陰雲密布,或是巨浪滔天,無論是負責打撈的潛水組,還是周邊警戒的海軍巡邏艦艇,皆深受其苦,甚至一度因惡劣天氣出現潛水員犧牲的情況。

無奈之下,打撈作業只好在9月份暫停,待到次年5月季風轉移才重啟。

可是每年5月至9月又是福建海域的颱風多發期,每一次刮颱風,作業組都需要撤回港口躲避風浪,一來二去折騰下,許多工作人員因此病倒。

饒是如此,作業組還是憑藉堅韌的意志頂住了惡劣的環境壓力,繼續開展工作,隨著打撈的深入,我國相關技術也不斷推陳出新,相關部門先後研製了20種救撈設備,實現了從人工撈貨到水面機械撈貨的技術飛躍。

1980年7月,歷時三年的辛苦打撈工作,在「阿波丸」號船頭被吊出水面時圓滿結束了,在沉船中,作業組撈出了價值5000多萬元的錫錠、橡膠、雲母等物品,它們足有5418噸重,另外還撈出了落難人員遺骸370具,以及私人遺物218項。

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我國政府從1979年開始的三年間,以中國紅十字會的名義,分三批向日方轉交了沉船遇難者的遺骨和遺物。

令人遺憾的是,直到打撈任務結束後,傳說中的黃金還是不見蹤跡。

對此,主流猜測一共有兩種:一者認為,1945年的美國完全具備打撈「阿波丸」號沉船的能力,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美國人不太可能會便宜了別人,所以早在「阿波丸」號沉沒之初,美國便派遣打撈隊將相對值錢的金銀珠寶運走。

還有一種猜測認為,在遭遇美軍魚雷轟炸後,駕駛「阿波丸」號的船長為了不讓船上的黃金落入敵手,於是啟動了事先準備好的自爆裝置,那些裝有黃金的箱子隨著一聲巨響被炸得粉碎,由於作業組確實在船艙內找到內部爆炸的痕跡,所以這一說法也得到廣泛認同。

當然,這些僅僅只是後來者的猜測,真相早已如沉船一樣被掩埋在歷史的泥沙之中,而黃金也隨著逝者的靈魂消散於世間。

參考文獻:

[1]:《「阿波丸」沉船揭秘》J王洪斌北京檔案.2000(01)

[2]:《打撈「阿波丸」號沉船紀實》J王昌太福建黨史月刊.2014(07)

[3]:《「阿波丸」號黃金珠寶沉船之謎》J王春華檔案記憶.2017(0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