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是浪費資源?嫦娥工程的突破與創新,是對人類文明做貢獻

宇宙觀察室 發佈 2024-03-27T18:04:40.912584+00:00

然而有些人認為,中國的嫦娥工程只是在重複美國四十年前就已經完成的任務,技術上沒有什麼創新和突破,中國探月工程只是一種政治宣傳和浪費資源,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和價值。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也被稱為嫦娥工程。它採用「繞、落、回」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為未來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奠定基礎。

然而有些人認為,中國的嫦娥工程只是在重複美國四十年前就已經完成的任務,技術上沒有什麼創新和突破,中國探月工程只是一種政治宣傳和浪費資源,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和價值。這種觀點是否站得住腳呢?本文將從多個角度為你揭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真相和意義。

嫦娥工程

顯然,上面的觀點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準確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並不是簡單地重複美國四十年前就已經完成的任務,而是有著自己的背景和目標,有著自己的創新和突破。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環繞、落月、返回。嫦娥1號和嫦娥2號分別是探月工程一期和二期的技術先導星,它們在環繞月球探測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嫦娥1號於2007年10月24日發射升空,是中國首顆月球探測器,也是中國第一個進入深空的太空飛行器。它攜帶了五項科學載荷,在軌有效探測16個月,獲取了全球最清晰、最完整、最高精度的全月圖。

它還發現了月球正面有水冰分布,為後續的資源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完成各項使命後,嫦娥1號於2009年3月成功受控撞月,在南極區域留下了中國人的第一個「印記」。

嫦娥2號於2010年10月1日發射升空,原為嫦娥1號的備份星,但經過改進和升級,具備了更高的性能和更多的功能。它攜帶了六項科學載荷,在軌有效探測8個多月,獲取了全球最清晰、最完整、最高精度(7米)的全球三維影像圖。

它還對預定著陸區域進行了詳細勘察,並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距離創紀錄(45公里)的近距離飛越。

在結束環繞任務後,嫦娥2號進入拉格朗日L2點環繞軌道,並開展了多項拓展試驗,如對小行星「4179」圖特泰斯進行近距離飛越觀測等。

可以說,嫦娥1號和2號都在環繞月球探測方面取得了世界領先水平,它們為後續實施探月二期工程以及火星等深空探測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嫦娥3號和4號的突破和挑戰

嫦娥1號和2號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先驅,而嫦娥3號和4號則是其探索的新篇章。這兩個任務都涉及月表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難度大大增加,但也帶來更多的成就和創新。

嫦娥3號於2013年12月2日成功發射,搭載中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它不僅是我國探測器首次在月表成功實現軟著陸,也是全球第三個取得此壯舉的國家。

玉兔號在月球上行駛了114.8公里,刷新了人類歷史上月球車行駛的最長紀錄。此外,玉兔號還攜帶了多種科學儀器,對月表進行了詳細的觀測和分析,發現了多種新型岩石,並對月壤進行了原位分析。

嫦娥4號是嫦娥3號的備份星,在2018年12月8日成功發射,搭載玉兔2號月球車。此次任務成功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軟著陸月球背面,開創了全新的視角。

由於地球與月球背面無法直接通信,所以要藉助位於地月拉格朗日點運行的「鵲橋」來傳輸數據,這也是全球首次實現月球背面的中繼通信。

可以說,嫦娥3號和4號不僅展示了中國探測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也為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提供了更多數據和信息。它們為後續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並為中國探索太空開闢新天地。


嫦娥5號和6號的黑科技

如果嫦娥三號和四號是探月工程的里程碑,那麼嫦娥五號和六號就是探月工程的頂峰之作。它們不僅需要完成更複雜、更高難度的任務,還展現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黑科技和創新能力。

嫦娥五號是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全球只有三個國家能夠實現這一壯舉。它於2020年11月24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升空,經過23天的飛行,成功地將1731克月球樣品帶回地球。這些樣品對於研究月球的形成、演化和資源分布具有重要意義。

嫦娥五號的任務非常艱巨和複雜,必須在月表深入2米自動取出岩心並裝進上升器。

然後與軌道器對接,將樣本送回返回器。接著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穿過地球大氣層,最終落在內蒙古。這一系列的操作需要非常精確和無誤,任何步驟的錯誤都可能導致任務失敗。

而嫦娥六號則更加雄心勃勃,計劃於2025年前後發射,並執行繼嫦娥五號後的第二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不同於前幾次探測任務都集中在月球正面或背面平坦區域,嫦娥六號很可能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這是因為月球南極被認為是最具科學價值和資源潛力的區域之一,那裡有永久陰影區域、水冰分布、多種元素富集等特點

中國探月工程相比其他國家的優勢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就,不僅是中國自己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財富。與此同時,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也沒有放棄對月球的探索。那麼,中國月球探測工程與其他國家相比,有哪些優勢和領先地位呢?

首先,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是全球最完整和最系統的探月計劃之一。從2007年開始實施,分為三個階段:繞月飛行、軟著陸和巡視、採樣返回。這三個階段均已成功完成,並在每個階段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創新。

例如,在嫦娥3號任務中,中國首次實現了在月球正面軟著陸,並搭載了玉兔號月球車。在嫦娥4號任務中,中國首次實現了月球背面軟著陸。在嫦娥5號任務中,中國首次實現了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這些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其次,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是全球最具挑戰性和科學價值的探月計劃之一。它選擇了難度較高的著陸區域,如馮·卡門隕石坑、羅斯托夫策夫隕石坑等,並開展了多項前沿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如低頻射電天文觀測、中子活化分析、原子鐘同步等。

這些實驗和技術不僅有助於揭示月球的形成演化歷史、資源分布特徵、環境條件等信息,而且能夠推動航天技術和相關學科的發展。

再次,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是全球最具合作性和開放性的探月計劃之一。它積極參與國際空間合作組織(ISECG)等多邊機制,並與歐洲航天局(E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巴西航天局等多個國家或地區建立雙邊合作關係,並向全球開放載荷機會、數據共享平台等資源。

這些合作不僅有助於各方共享知識和經驗,並提高效率和質量,還能增進各方之間的互信與友誼,並維護空間安全與秩序。

總之,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是一個既有雄心又有擔當的計劃。它不僅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水平和成就,並為人類對於未知領域的認知提供了新視角,並為人類利用外層空間資源提供了新可能。

探月工程的未來規劃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呢?有人說,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就像一部精彩的科幻小說,每一章都讓人驚嘆不已,而最精彩的結局還沒有揭曉。那麼,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窺見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未來規劃和目標呢?

首先,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將進入第四期,即建設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2024年發射嫦娥七號和八號,在2025年發射嫦娥九號和十號,在2026年發射嫦娥十1號和十2號,在2027年發射嫦娥十3號和十4號,在2028年發射嫦娥十5號和十6號。這些任務將在月球南極區域進行軟著陸、巡視、採樣、返回等活動,並逐步建立一個國際合作的月球研究站。

這個研究站將為人類提供一個長期穩定的平台,用於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角度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驗證。

其次,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將進入深空探測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2030年前後實現火星採樣返回,在2035年前後實現小行星採樣返回,在2040年前後實現木星系統探測,在2049年前後實現太陽系邊際探測。這些任務將拓展中國航天事業的視野和領域,並為人類認識太陽系內外提供新數據和新知識。

再次,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將進入利用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2050年前後實現月球資源開發利用,在2060年前後實現太陽能衛星建設,在2070年前後實現地外天體基地建設。這些任務將利用好外層空間資源,並為人類社會提供新能源和新空間。

結語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嫦娥工程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的國家戰略工程。它不僅是對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里程碑式事件;也不僅是對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水平提升中一個突出成果;更不僅是對中國國際合作貢獻力量中一個鮮明標誌;而是對整個人類文明進步過程中一個歷史性貢獻。

面對未來,在科技日新月異、外層空間競爭日趨激烈、全球治理面臨挑戰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將繼續以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創新發展、造福人類為原則與目標,在實現自身發展之餘也為推動全球航天事業發展與外層空間治理做出更大貢獻!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這期別忘了給我們點讚,關注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