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回頭看」:居民盼望的瀝青路鋪好了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4-03-28T06:28:54.105229+00:00

進入小區,只見坑坑窪窪水泥路已被嶄新的瀝青路取代,有居民帶著小朋友玩耍。此前路面坑窪。掃碼可報料2月19日,黃埔區港灣三村的居民向南都「記者幫」反映,小區自2019年進行微改造後,瀝青路面遲遲未鋪設,公共設施的維保也出現問題等。

進入小區,只見坑坑窪窪水泥路已被嶄新的瀝青路取代,有居民帶著小朋友玩耍。

此前路面坑窪。

掃碼可報料

2月19日,黃埔區港灣三村的居民向南都「記者幫」反映,小區自2019年進行微改造後,瀝青路面遲遲未鋪設,公共設施的維保也出現問題等。據了解,南都報導後,黃埔街道辦領導多次現場會辦並協調區職能部門加速項目的進程。3月9日,南都記者和黃埔街道黨政辦、城管辦及港灣北社區有關負責人一行回訪現場發現,坑窪路面已被嶄新瀝青路取代,公共設施的破損問題也得到一定程度解決,小區群眾對此提出了表揚。

此前報導

小區微改造後瀝青路未鋪設

在此前南都記者的實地走訪中,居民反映小區的問題主要有三處。一是微改造後,小區公共設施無人維保。小區內有四處較為陡峭的斜坡路,有居民指著一處已經彎曲的扶手說道,在斜坡處安裝扶手本屬於微改造的一環,但後續的維護保養卻出現了問題。同樣的問題不止一處,涼亭處不少住戶正在那打牌、休憩、嘮嗑,一位阿姨指著不遠處的石凳說:「那裡的靠背不知哪裡去了,壞了好久也沒有人來修。」

二是小區道路遲遲未鋪設瀝青。居住了幾十年的業主邵先生(化名)向記者介紹,當時微改造項目主要包括建人行道、鋪瀝青路、在陡坡處建扶手等等。其他幾項先後建成或建設了一部分,唯有「鋪瀝青路」一項遲遲未落實。而在此過程中,由於負責鋪設各種地下管道的公司在開工前未協商好,「今天這裡道路搞好了,明天來一個煤氣公司又來挖管道,不到三個月時間,排污公司又來挖了。」

三是小區排水難的問題。小區是由一處小山坡依據地勢改造建設而成,前後樓棟間有高低差異,這樣的地勢天然造成下雨天排水困難。而下水管老舊也是另一原因,因小區建築歷史較長,當時多用生鐵作為下水管道,經過數十年的使用,管道逐漸生鏽老化。若有異物從下水口不慎掉落,就會造成管道堵塞,污水無法暢通排出,只能通過管道縫隙向外滲透。

對此,黃埔街道城管辦、港灣北社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首先,港灣三村微改造項目並不包含排水排污。排水難問題一方面是因為基礎設施老化,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物業維保出現問題。另外,小區斜坡的扶手、石凳的確是微改造時安裝的,但後續的維護費用不在改造資金裡面,一般由物業負責,但此類老舊小區物業費收得很低,也沒辦法維護這些設施。港灣三村於2021年11月完成管網錯混接施工,為減少對居民的影響,原則上應完成排水單元達標後進行瀝青鋪設。由於老舊小區原有管道破損嚴重導致污水滲漏到雨水井內,影響雨水井水質不達標,影響了瀝青攤鋪進度,預計2月底前完成瀝青鋪設。

回訪

街道辦領導多次現場會辦 坑窪路面如今被瀝青路取代

3月9日上午,南都記者和黃埔街道黨政辦、城管辦及港灣北社區有關負責人一行對現場進行回訪。進入小區,只見坑坑窪窪水泥路已被嶄新的瀝青路取代。環繞小區一周,原先破碎的路面已被瀝青覆蓋,碎石和積水不見了,瀝青與排水井蓋間嚴絲合縫,路邊的苔蘚與雜草也不復存在。記者注意到,上次走訪中發現的石凳、斜坡扶手破損問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缺失的椅背被重新安上,變形的扶手也被加固在下方的水泥上。

街道城管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南都「記者幫」報導後,街道領導多次現場會辦並協調區職能部門加速項目的進程,港灣三村的施工隊於2月中下旬進場施工。其間,街道黨工委書記羅海瓊、街道辦事處主任孫功余實地督導港灣三村微改造工程的地面硬化進展情況,施工隊於2月27日鋪設完瀝青路面,後續在完善樓梯間的地面提高及邊角位美化。

港灣北社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最大程度減少居民出行不便,小區的路面被劃為三個區域,採用分段式施工,其間,社區工作人員注重聽取居民意見,出現問題及時溝通。「比如剛鋪設瀝青時,有比較大的氣味,或鋪設完瀝青後路面與樓梯間有高差,我們都盡力去解釋,再跟施工隊溝通,最後把瀝青路面與樓梯間齊平,能做儘量做到。」

記者了解到,目前整個港灣三村正在進行樓道的化糞池清淤工作,以進一步改善下水管道堵塞問題,預計3月底之前完工。

居民稱讚

採用分段式鋪路 效率高且美觀

走訪過程中,小區業主陳先生向記者回憶,從運輸鋪路材料進小區到完成施工花費了約一周的時間。採用分段式鋪路的方式,先鋪小區里車輛經過較少的小路,後鋪小區的主幹道。「最開始要把水泥鏟掉然後清乾淨,才能鋪瀝青路。」陳先生說,「但鋪得很快。」

對於住在一樓、喜歡在家門口吃飯聊天的邵先生來說,瀝青路的鋪設為他的生活帶來不少便利。「以前水泥路,車一開過來都是灰塵,飯都沒法吃。」邵先生說,鋪好瀝青路後,灰塵少了,車輪壓過排水井蓋時,也不會發出擾人的噪音。施工前工人會與住戶協商,測量門檻與路面間的高度,再調整瀝青鋪設量,「低的就打高一點,高的就少鋪一點,這樣水會順著流下去。」

「我看過你們那篇報導,馬上就來搞了,南方都市報做得好啊!」邵先生稱讚道,「現在走路好了很多,老人走來走去都不會摔跤,也不用擔心被門檻絆倒。」走訪過程中,記者也看到有小區居民帶著幼兒在路上玩耍。一位帶著孫女的居民表示,鋪好瀝青路後,道路平整了,小朋友走路、玩耍也更安全放心了。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張思琦 實習生 張賢淑

報料徵集

民生無小事,有事記者幫。如果您遇到了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又或者您經歷目睹過一些城市公共「疑難病」,都請告訴我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