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咸陽一項入選

看咸陽 發佈 2024-03-28T20:12:15.453778+00:00

《:3月12日,「2022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在陝西考古博物館公眾考古中心多功能廳舉辦,會上公布了「2022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入選項目6項,入圍項目3項。

《看咸陽》訊:3月12日,「2022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在陝西考古博物館公眾考古中心多功能廳舉辦,會上公布了「2022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入選項目6項,入圍項目3項。其中,咸陽旬邑西頭遺址入選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

入選項目6項,分別是:洛南夜塬遺址、旬邑西頭遺址、秦漢櫟陽城遺址、西安三殿漢代古橋遺址、隋唐長安城朱雀大街五橋並列遺址、靖邊清平堡遺址。

入圍項目3項,分別是:涇陽蔣劉遺址、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咸陽北城墓地。

旬邑西頭遺址

西頭遺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張洪鎮原底社區西側約1公里西頭村,先後發掘南頭、魚嘴坡、尖子、上廟、斜圳五個地點。經拉網式區域性系統調查,確認西頭遺址商周時期遺存分布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涇河流域發現規模最大的商周時期聚落之一,為尋找文獻所載「豳」與「豳師」提供了一把關鍵鑰匙。

2022年西頭遺址斜圳地點發掘全景 

西頭遺址航拍圖 

西頭遺址南城牆東段基槽剖面

2022年通過勘探,在遺址西側區域發現夯土城牆、壕溝及道路遺蹟,壕溝寬約8米,殘深約2米。對南城牆進行解剖,可確認城牆年代為西周時期,結合勘探已基本確認城址北、東、南三面城牆分布範圍,初步判斷該城址面積約80萬平方米。 

西頭遺址南頭地點發掘情況

確認面積超15萬平方米的大型圍溝墓地,圍溝內發現墓葬近千座,2020—2022年已在該墓地發掘中小型墓葬120座,馬坑3座。2022年度發掘甲字形大墓3座,其中M90為東西向大墓,墓道內發現排列有序殉人38具,分三層殉埋,布滿整個墓道,墓室西側二層台發現5具殉人,墓室為一棺一槨,墓室底部有腰坑。 

M90、M98、M99帶墓道大墓三維正射照

M90出土大量海貝、蚌器、銅器殘件、原始瓷器殘片、骨器、石器、玉器及刻字卜骨等,該墓年代為商末周初。 

M90出土銅象尊鼻照片 



居址中所見刻文陶器

M98、M99亦為甲字形大墓,M98與M90墓道相接,墓室為一棺一槨,墓室二層台殘留有大量車馬器,墓葬年代為西周早期。 

M98出土銅車馬器

M99位於M98南側,墓室棺槨擾動嚴重,出土有陶器、玉器、銅器、金箔片及蚌飾,墓葬年代為西周中期。 

M99出土象牙梳

小型墓葬多為東西向,一般隨葬品較少,多見兵器及車馬器。通過出土遺物判斷,該圍溝墓地墓葬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商末周初和西周早期。值得關注的是,本年度在上廟墓地圍溝外東部進行勘探發現甲字形大墓十餘座,另有中小型墓葬百餘座。 

上廟墓地已發掘墓葬場景 


上廟地點馬坑MK1

2022年發掘的斜圳地點位於城址內東北部,發現有冶煉殘爐、銅礦石、煉渣和爐壁殘塊等冶銅遺存;並發現較大面積夯土建築基址、大量廢棄陶瓦殘片和刻文陶器,從出土遺物可判斷,該地點冶銅和建築基址的年代集中在西周早中期。

本年度所見城址、建築基址、冶銅遺存、大型圍溝墓地,與2018—2021年發掘所見的西周坑狀儲糧遺蹟、大型儲水坑及先周時期居址等一系列發現,為全面揭示西頭遺址商周時期的聚落布局、人群構成及社會組織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南頭地點H154儲糧窖穴

西頭遺址的重要考古發現,為西頭遺址商周時期聚落布局、人群構成及社會變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十分珍貴的考古學材料,對涇河流域聚落演進與商周社會變遷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探索周文明起源與發展模式、尋找文獻所載「豳」與「豳師」提供了一把關鍵鑰匙。

洛南夜塬遺址


洛南夜塬遺址位置圖

夜塬遺址位於洛南盆地西部,處在南洛河與其南部支流縣河之間的第二級階地部位,屬於曠野類型舊石器遺址,距離洛南縣城中心約4千米。考古人員於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確認了洛南盆地存在百萬年前人類活動的證據,實證了我國百萬年以上的人類史,為早期人類的遷徙擴散以及舊石器時代東西方人類文化交流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秦漢櫟陽城遺址


三號建築夯土台基東側牆皮

秦漢櫟陽城,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新興、武屯街道,櫟陽是大漢王朝的第一個都城。2022年,考古人員在原考古基礎上完成發掘區清理,完整揭露三號、十一號建築。

通過發掘確定,通過三號建築東側南北台階存在一條貫穿三號古城核心建築的南北向軸線,是目前發現並確定的時代最早的都城軸線,而在三號建築發掘清理的半地下建築和廁所,是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同類遺存,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西安三殿漢代古橋遺址


西安三殿漢代古橋遺址

西安三殿漢代古橋位於半引路西側,東三環東側,紅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西北側,西距現滻河約400米,是迄今為止在滻河流域考古發現的唯一一座漢代古橋,東西跨度大,南北寬度寬,橋樁密集,是漢代高等級橋樑的代表,為研究漢代橋樑構造及修補過程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隋唐長安城朱雀大街五橋並列遺址  



工地考古遺蹟正射影像總圖

隋唐朱雀大街是連接皇城朱雀門與外郭城明德門的南北向大街,北與承天門大街相通,又稱「天街」,是貫穿隋大興唐長安城的中軸線。隋唐長安城朱雀大街五橋並列遺址位於隋唐長安城朱雀大街與外郭城第七橫街交匯處、安仁坊西北隅一帶。

本次發掘是隋唐長安城考古的一次重大發現,對研究都城禮制、道路排列、里坊布局、橋樑結構、人工溝渠的修築及流向以及當時的生活器用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還為研究明清薦福寺的歷史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實證。總計發現隋唐至明清各類遺蹟20餘處,包括道路4條、渠溝3條、橋址7座、牆基2道、門址1座、涵洞1處、井1口、骨灰瘞埋遺蹟2處等。出土各類文物350餘件,包括陶器、釉陶器、唐三彩、瓷器、銅器、銅錢、鐵器及建築構件等。

靖邊清平堡遺址


清平堡位置

清平堡遺址(修建於明成化十一年,棄置於康熙年間)位於陝西靖邊縣楊橋畔鎮東門溝村,南北長約600米,東西長約300米,為明代延綏鎮長城三十六營堡之一,同時也是明蒙之間互市的場所之一,參與了中華民族的融合與發展,參與了中華文明的交流與傳承。

(群眾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