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遭遇三大損失!沙伊復交讓博爾頓抓狂:為何中國總是大贏家?

國關大俠客 發佈 2024-03-29T06:58:57.301889+00:00

最近幾天,美國政府可謂麻煩不斷。這次破產,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銀行倒閉事件,其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令全球股市戰慄不安。

沙伊復交出人意料,美媒紛紛反思

最近幾天,美國政府可謂麻煩不斷。上周五,中東剛剛傳來沙特伊朗復交的消息。緊接著,國內又發生了矽谷銀行因存款擠兌而破產的爆炸性新聞。這次破產,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銀行倒閉事件,其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令全球股市戰慄不安。

但與銀行破產相比,更讓美國政府揪心的是沙伊復交。《紐約郵報》指出,從長遠來看,沙伊復交的意義遠比矽谷銀行倒閉重要。畢竟,沙特和伊朗之間有著激烈的宗教矛盾,還在葉門打了長達8年的代理人戰爭。如今,它們突然達成和解協議,著實令人震驚。更讓人震驚的是,中國居然在其中扮演了斡旋者的角色,這對視中東為自家地盤的美國來說,無疑極具諷刺意味

像《華爾街日報》就指出,沙伊簽署復交協議,標誌著中國在美國長期主導的地區,取得了外交勝利。一向替拜登政府說話的《紐約時報》也不得不承認,此次沙伊和解,說明中國有能力也有決心,提供一個比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更好的替代方案。

《紐約郵報》認為,沙伊和解向人們展現了一個以中國為領導者的世界新秩序。即便它只是一個孤立事件,中國將交戰各方團結在一起的能力,也足以證明其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這種情況下,必須有人叫醒拜登,告訴他美國正在迅速淪為世界第二大超級大國。

美國遭受三大損失,中國補上能源短板

對於沙伊復交事件,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負責人馬克·杜博維茨指出,這給美國造成了三個方面的損失:

第一,沙特人已經不再相信美國會支持它們;

第二,伊朗看到了離間美國盟友和打破美國封鎖的機會;

第三,中國正在成為中東政治的主要主導者。

其中,第三個損失對美國的危害最大。在中國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中,有40%都來自中東地區。美國通過掌控中東政治,構建「石油-美元體系」,可以迫使中國對美元形成依賴。但如今,中國已經與全世界最大的三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建立了直接關係,對美元的需求大幅減少

這意味著,一旦中美發生衝突,美國經濟制裁將很難奏效。另外,中國的到來,還幫助伊朗重新融入了全球貿易體系,讓美國本就漏洞百出的經濟制裁,變得更加名存實亡,也使得周邊其他國家,獲得了挑戰美國霸權的勇氣。

美媒指出,雖然很多人認為,美國加速撤離中東,可以減少其在經濟和軍事上的負擔,從而將更多資源投入亞太,但是這卻會付出丟掉中東領導地位的巨大代價。而一旦中東領導地位被中國取得,那麼中國就可以藉此彌補自身的能源短板。這樣一來,美國在亞太的投入雖然增加了,但是中國的力量也相應的增強了,這一加一減之間,美國究竟是賺是賠將很難預料。

中國總是贏家,博爾頓很抓狂

除了一眾美媒之外,同樣對沙伊復交感到抓狂的還有美國前國安顧問博爾頓。據《國會山報》3月12日報導,博爾頓近日在一檔節目中表示,沙特和伊朗復交,標誌著中國正在擴大其在世界上的作用,並與俄羅斯、伊朗等國走的更近。而與此同時,美國卻在坐以待斃,沒有向自己的中東協友發出明確信號。這種情況下,美國的盟友可能會懷疑,美國缺乏保護它們的決心和能力,從而進一步倒向中國。

博爾頓還反思說,中國人一直有一個長期遵循的戰略。反觀,美國卻在日復一日的原地徘徊。這種差別,使得中國總是在不同的領域,成為最大的贏家。以俄烏戰爭為例,如果俄羅斯獲勝,那麼中國作為俄羅斯的盟友,也能獲得利益。但如果是烏克蘭取勝,那麼俄羅斯就會更加依賴中國,中國仍然會贏。

博爾頓還指出,在冷戰期間,中國原本是依賴俄羅斯的一方,但是中國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逐漸扭轉了這種不利態勢,反而變成了中俄關係中,更加占據主動權的一方。他認為,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中國可能會組建一個包括俄羅斯、伊朗等眾多國家在內的聯盟,這對美國是一個很不好的消息。因此,美國必須要找到把俄羅斯從中國那裡「撬走」的方法

中美「互挖牆腳」,中國更勝一籌

對於博爾頓的講話,有分析指出,隨著大國競爭的加劇,中美可能已經進入了「互挖牆腳」的時代。具體而言,由於中美兩國彼此利益深度交融,同時雙方的體量又十分龐大,所以在經過貿易戰等一系列的試探後,雙方已經很難找到既能夠傷害對方,又能夠保全自己的方法。而為了避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出現,中美的競爭就開始逐漸向外圍擴散。一方面,美國在東亞大力拉攏日韓,向台當局輸出軍火,企圖在中國周邊打造「亞洲版北約」;另一方面,中國也在中東、拉美等美國的「後院」展開外交攻勢,以求壯大自己的朋友圈,共同抵禦美國霸權的欺壓。

而這次沙伊復交,就是中國「挖美國牆角」的一個最新成果。對此,博爾頓等鷹派政客已經有所察覺。他們發現,雖然美國在不斷的打壓、制裁中國,但是中國的朋友卻越來越多,即便是俄羅斯這樣的大國,都儼然成了中國的「次要夥伴」。經過一番思考,博爾頓等人認為,問題的關鍵,還是出在美國的外交政策沒有連續性上。明明在川普時期,美沙關係都十分友好,為了配合美國的「反伊聯盟」戰略,沙特和阿聯等國甚至願意放下身段,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

但是一到拜登時期,美國卻對沙特態度大變,揚言要把沙特王室變成「國際賤民」。如此反覆無常的外交立場,讓美國的中東協友們人人自危,只能將目光轉向信守承諾、立場一貫的中國身上。於是,剛剛與以色列和解沒多久的沙特,又馬上同伊朗恢復了外交關係。過去幾年美國所做出的外交努力,也隨之付之東流。

總得來說,沙伊復交並不是一起孤立事件,而是整個中東地區接受中國影響力的一個開始。像近日,突尼西亞、敘利亞等國,都開始探討起了恢復外交關係的可能性。可以預計,像這樣令美國抓狂的事情,今後還會多次發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