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堅持不結盟政策,只有朝鮮一個軍事同盟國,這是為什麼?

貓爺的漁場 發佈 2024-03-29T12:05:39.076805+00:00

正如他所言,美國不知道拉了多少個同盟國,身後永遠跟著一幫小弟,而目前中國的軍事同盟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朝鮮,另外再沒有和其他國家簽訂過任何同盟條約,是一個典型的不結盟國家。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瞬間!

在美國2022年的國防預算聽證會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宣稱:「中國沒有盟友,美國在全球各地有很多盟友,這讓美國有著更加強大的能力。」

正如他所言,美國不知道拉了多少個同盟國,身後永遠跟著一幫小弟,而目前中國的軍事同盟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朝鮮,另外再沒有和其他國家簽訂過任何同盟條約,是一個典型的不結盟國家。

包括近期和中國打得火熱的俄羅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嚴格上都不能稱為中國的盟友。

拿中俄關係來說,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就不止一次的公開表示:「中俄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原則基礎上。」

那麼,中國為什麼這麼堅持不結盟?既然堅持不結盟又為何不加入國際組織——不結盟運動?

一、中蘇同盟時期

簡單來說,是歷史的經驗教訓和國際局勢的變化告訴中國:不結盟才是正確的,才是符合中國對外關係發展的。

實際上,在新中國初成立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是主動爭取過同盟國的,包括蘇聯、朝鮮,甚至是美國都給過我國非北約盟國的友好待遇,形成了准盟友關係。

在這樣所謂的盟友關係中,中國雖然獲得了一些利益,但同時也吃了不苦頭,從而讓中國最終選擇了放棄結盟。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就形成了互相對立的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並在國際上展開激烈的鬥爭。

而此時的新中國迫切的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來穩固政權、恢復生產、發展經濟。

在這種局勢下,毛主席深知中國不是要倒向資本主義就是要倒向社會主義,騎牆觀望是絕對不行的。

於是,毛主席當機立斷決定實行一邊倒政策,和蘇聯在1950年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確定了盟友關係。

這個條約對中國最大的意義就是如果我們受到任何國家的侵襲,處於戰爭狀態時,蘇聯都要全力援助,這正是當時中國所需要的安全保障。

毛主席對此指出:「我們有了一個可靠的同盟國,這樣帝國主義打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有了幫手。」

除此之外,為了扶持中國在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的發展,蘇聯是出錢、出人、出力,既給中國低息貸款,又給援助武器裝備,還在抗美援朝期間出動蘇聯的空軍師部保護中國的大後方等等。

這些都是中國在和蘇聯結盟中實打實得到的好處,但所謂福禍相依,有得必有失,中國在蘇聯這享受一些利益的同時也損失了不少利益。

在外蒙古問題上,蘇聯堅持讓外蒙古獨立,中國無奈妥協,對於中國的戰略物資,蘇聯還要全部包下,不准中國賣給其他國家。

最讓中國受限的還是在對外關係上,因為對蘇聯過多的依附,在國際事務上,我國不得不先考慮蘇聯的態度,蘇聯和誰玩我們才能和誰玩,蘇聯當時和南斯拉夫交惡,我們就難以和南斯拉夫建交。

這就使得,我國在外交上竟然無法獨立自主,根據本國情況進行外交。

並且隨著蘇聯過多的干涉我國的主權,雙方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分歧,關係逐漸走向惡化。

先是蘇聯要求和中國共建長波電台、成立聯合艦隊,蓄意控制中國,後又是在中印武裝衝突中偏袒印度,這就已經讓中蘇同盟關係產生了動搖。

至蘇聯決定從中國撤走專家時,中蘇徹底撕破臉皮,到1969年兩國在珍寶島出現武裝衝突後,雙方的同盟關係基本宣告破裂。

由此可見,兩國建立同盟關係通常是有利有弊,不可能是絕對的好事。

我國也深知同盟關係是有條件的、不穩定的、靠不住的,但在當時國際局勢還不穩定的情況下,面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虎視眈眈的威脅,我國還是不得不利用一切機會來尋求更多的同盟力量。

二、不結盟政策

在這期間,我國在和中蘇矛盾初現時就同朝鮮簽訂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正式確定軍事同盟關係。

另外,即便當時的中國還處於經濟困難時期,我們還是儘可能去援助越南、寮國、柬埔寨、阿爾巴尼亞這些國家,建立一種友好互助的同盟關係,以此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支持。

然而就是這樣,還是碰到不少白眼狼。

在越南抗法、抗美時期,我國簽訂了一攬子援助越南的協議,先後給越南送去軍事顧問團、幾十萬的武器裝備和物資,無償援助他們建設軍工廠、農場等等。

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從建國開始給越南的各種援助價值超過兩百多億的美元,可付出這麼多代價的中國換來的卻是一場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於阿爾巴尼亞,他們在60年代和蘇聯鬧掰後,我國就接替蘇聯成為阿爾巴尼亞的最大援助國,給阿爾巴尼亞提供幾十萬噸的糧食、100多億的援款,幫助阿爾巴尼亞實現他們的各種經濟發展計劃。

當時兩國的關係可以說是比現在的巴鐵還鐵,被毛主席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形容。

結果阿爾巴尼亞完全是把中國當作冤大頭,要啥啥沒有,缺啥就伸手問中國要,美其名曰:「我們尋求你們的幫助就像弟弟向哥哥尋求幫助一樣,我們不向你們要又能向誰要呢?」

當李先念副總理問阿爾巴尼亞總理謝胡,拿中國這麼多東西怎麼還的時候,謝胡甚至表示:「我們還沒想過還的問題。」

到我國決定和蘇聯緩和關係時,阿爾巴尼亞還率先表示反對,降低出席我國建國20周年慶典的規格。

至此,雙方關係產生裂痕,但中國還是斷斷續續在援助阿爾巴尼亞,可到尼克森訪華時,阿爾巴尼亞又對毛主席一頓指責,批評中方的政策是錯誤的,另一邊還獅子大開口向中國索要經濟援助。

最終逼得我國對阿爾巴尼亞停止一切援助,而阿爾巴尼亞的領導人對此直接將我國列為了「主要敵人」。

總之,如果說中國在和蘇聯的同盟中算得上是既得利益者,那後來的這些所謂的盟友不說給中國助力,反而是拖累,一個比一個不靠譜。

這種付出和收益不對等的情況大概也是我國不願再走上結盟之路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到70年代我國與美國和解之後,豁然開朗的國際局勢才給我國決定堅持不結盟政策提供了一個契機。

三、不結盟運動

在中蘇同盟關係破裂之後,美國為牽制蘇聯逐漸開始改善和中國的關係,尼克森還在和法國總統戴高樂的會談中指出:「從長遠來看,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並和中國建立雙邊關係符合美國的利益。」

毛主席針對蘇聯對中國的威脅也提出了一條線戰略,決定和美國建立戰略關係,就是所謂的「聯美抗蘇」。

此後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總統尼克森先後訪華,和中國領導人展開會談,並在中美上海聯合國公報宣布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

到1979年我國正式和美國建交,又帶動了中國和日本、歐洲各國家建交的一個新的熱潮,給我國正在推進的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

隨後進入80年代不久,蘇聯方面也透露出願意和中國改善關係的信號,兩國開始談判,關係逐漸好轉。

和美蘇的正常關係讓中國在當下的國際局勢中看到了新希望:「爆發戰爭的概率是極小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在這種前提下,中國不再迫切的尋找同盟,而是希望專心的推進我國迫在眉睫的改革開放,帶動國內的經濟發展。

到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同志就正式提出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指出:「所有國家都不要想著中國會當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咽下損害自己國家利益的苦果。」

這就是我國決定不結盟的初衷,在和國外領導人會見時,鄧小平也多次提到和平與發展才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表示中國不會打美國牌也不打蘇聯牌,是真正的不結盟。

在198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提出:「中國決不會依附於任何一個大國,也不會同他們任何一方結盟或者建立戰略關係。」

從這時起,我國就正式確定了不結盟的政策,即便最後和蘇聯關係好轉,雙方也沒有就同盟關係進行續約,中國就此成為了一個不結盟國家。

但作為一個不結盟國家,中國為什麼沒有加入國際組織不結盟運動?這都是因為中國並不符合加入不結盟運動的條件。

不結盟運動的出現就是為了避免一些國家在美蘇爭霸中的站隊問題,他們在1961年成立之初就確定了獨立、自主、不結盟以及非集團的宗旨和基本原則。

同時加入不結盟運動的規定之一就是成員國沒有參加過大國軍事同盟。

而我國當時已經和蘇聯簽訂了同盟條約,雖然最後合約到期,但我國和朝鮮的同盟條約卻是每20年自動續期,直到現在我國和朝鮮都是真正的同盟關係。

由此,我國自然就沒有了加入不結盟運動的條件,不過在1992年9月不結盟運動舉行的第10次首腦會議上,中國還是成為了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國。

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實行的是結伴不結盟政策,中國外長王毅還曾做出明確表示:「我們始終堅持走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道路。」

而我國雖然堅持不結盟,名義上幾乎沒有盟友,但我國在國際上並不缺攜手共進的夥伴。

現如今,中國一共和近60個國家建立了夥伴關係,包括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和俄羅斯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等等,可以說不是盟友勝似盟友。

並且比起國與國結盟關係的很多限制,這種夥伴關係其實才更符合我國和其他國家的友好發展:不抗旗、不當頭、不樹敵。

結語:

從結盟走向不結盟,中國的政策始終是根據當下的時局來變化,始終以國家利益為上。

建國初的中國可以說是在美蘇的夾縫中生存,不得不和其他國家結盟以換取更多的安全保障,當然也損失了自身的一部分主權利益,這可以認為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國際局勢好轉,逐漸強大起來的中國自然而然開始追求獨立自主,相信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堅持不結盟政策。

這可以理解為是我國從和蘇聯結盟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同時也是在衡量國家局勢之下才做出符合中國發展利益的決定。

就像鄧小平同志所說的:「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才是我們國家的立足點。」

參考文獻:

[1]於興衛.論中蘇同盟的破裂【D】.中共中央黨校,2003(03).

[2]張竹雲.關於我國不結盟外交戰略問題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04(04).

[3]張鵬凌.中國堅持不結盟戰略的必要性【D】.外交學院,2015(11).

[4]凌勝利.中國為什麼不結盟?【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3(03):20-33.

[5]馬小燕.鄧小平不結盟思想探析【D】.鄭州大學,2007(04).

編輯:寧溫

責編: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