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華格納傳》,我們能得到什麼?

我是吳玫 發佈 2024-03-29T14:49:40.057710+00:00

一座小城修建了一家劇院只為演出一位作曲家的作品,誰能獲得這樣的殊榮?德國小城拜羅伊特有一座叫「節日」的劇院,一年又一年的節目單上只有一個劇目,華格納的一套四部歌劇《尼伯龍根指環》。

步入西方古典音樂堂奧的作曲家難以計數,但論到生前麻煩不斷身後紛爭不息者,唯理察·華格納。一座小城修建了一家劇院只為演出一位作曲家的作品,誰能獲得這樣的殊榮?理察·華格納!德國小城拜羅伊特有一座叫「節日」的劇院,一年又一年的節目單上只有一個劇目,華格納的一套四部歌劇《尼伯龍根指環》。直到今天,一個國家的音樂會舞台還在禁演一位作曲家的作品,誰惹上了這麼大的麻煩?理察·華格納!近二三十年裡,指揮家祖賓·梅塔等古典音樂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試圖在以色列「開禁」華格納的作品,都被公眾拒絕了。

毀譽參半且被放到了輿論兩極的大人物,絕對是傳記作家的寶藏。該如何開掘這座富礦?我們能想到的最便捷的方式,無疑是按照理察·華格納的生卒年,從1813年的德國小城萊比錫寫起,直到1883年的義大利名城威尼斯,這一年的2月,在爭議聲中閃展騰挪了大半輩子的華格納,病逝。

如此中規中矩的華格納傳記,已出版了很多種。面對等身的各類華格納傳,再老調重彈一遍?這是法國人烏爾里希·德呂納所不願意的。

「烏爾里希·德呂納,1943年出生於法國,1963年—1969年學習音樂和音樂理論,1987年以研究理察·華格納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他在斯圖加特室內樂團和斯圖加特國家歌劇院合唱團任中提琴手,曾參與多部高品質的華格納作品演出。」出版簡體中文字版《華格納傳》的譯林出版社敢於將這一份與華格納息息相關的作者履歷印在勒口上,說明出版社堅信,烏爾里希·德呂納在其強勁的專業知識基礎上還原的華格納,一定是與作曲家這一職業身份最貼合的一本華格納傳。

凡事皆能成書的當下,作為最古老的圖書品種傳記,依然是種類繁多的出版物中的「重頭戲」。有市場才能催生產品,書籍也概莫能外。只是,市場給了傳記作者機會的同時,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即如何在「同題作文」中殺出重圍。在讀者不再滿足於閱讀傳主的生平事跡時,不少傳記作者開始動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選擇和撰寫傳記,烏爾里希·德呂納的《華格納傳》,就是這樣一本高質量的作品。只是,他在還原了真實的華格納之外,還提出了一個今天看來難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為成為作曲家,華格納做過這麼瘋狂的事

華格納出生在德國萊比錫一個普通職員的家庭。萊比錫大學法律畢業的父親,在理察·華格納出生的時候已是萊比錫警察局長的候選人,雖不清楚1813年萊比錫警察局局長的候選人薪水有多少,一想到理察·華格納是華格納家的第9個孩子,父親的家庭責任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何況,戰爭的陰雲正籠罩在萊比錫的上空。儘管如此,學法律但愛好文學的老華格納並沒有放棄與萊比錫戲劇生活的密切關係,他經常在劇院消磨晚間時光,可見,理察·華格納的天賦中有熱愛藝術的遺傳因子。

假如父親能伴隨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華格納的藝術道路也許就不會走得那麼艱難?不幸的是,小華格納出生一年後老華格納死於傷寒,年僅44歲。不幸中的萬幸,是願意幫助華格納太太支撐起一個有9個孩子大家庭的路德維希·蓋爾,雖不富裕但是個藝術家,這個渴望溫暖的家庭生活的男人,決定做華格納家的繼父後迅速接受了德勒斯登宮廷劇院的聘用以賺取供養全家。不過,對小華格納而言,繼父給他的更大幫助是把他往藝術道路上推了一把。是蓋爾,將4歲的華格納帶上舞台充當起了席勒劇作《威廉·退而》中的小角色,如此近距離地感受藝術的魅力對華格納後來的職業選擇一定起著重要作用。

華格納8歲時家裡再遭遇沒頂之災,繼父蓋爾與世長辭。再次失去頂樑柱的這個家庭,成員不得不四散而去,華格納暫時由蓋爾的弟弟、金匠卡爾·蓋爾監護。那以後,華格納輾轉於幾個家庭之間,得到過幫助,也受到過奚落,但是,華格納想要成為作曲家的意願,從來沒有被挫敗過。有一次,華格納從姐夫那裡看到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第127號》的總譜,就將其借來抄寫了一遍。抄完之後,華格納覺得這是一種極好的自我教學法,就又把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和第九交響曲的總譜抄了一遍。僅一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總譜,就超過了200頁,可見,為成為作曲家,華格納曾做過多麼瘋狂的事。

結婚,被華格納當做了躋身藝術界的階梯

明娜,華格納認識她的時候,她已完成了從祈求角色到名劇場簽約演員的跨越。雖然比自己大了4歲,尚在劇場門外徘徊的華格納願意結識這位女演員。就像華格納的一位朋友所言,明娜不僅能給當時居無定所的華格納安定的生活,可能還是幫助華格納躋身藝術界、成功通往作曲家之路的得力助手。事實上,這個年輕時被公認為美人的歌唱演員,成為華格納的第一任太太后,「全力參與了丈夫的創作」。

「全力參與了丈夫的創作」,當然意指華格納在創作中殫精竭慮的時候,明娜給過他專業上的建議。不過,這句話更指,當華格納陷入絕境的時候,是明娜不離不棄一次次將丈夫從泥淖中拉拽出來。比如,當華格納因在里加為追求奢華的生活欠了一大筆錢不得不悄悄逃離時,是明娜陪伴著他一路狼狽地到了倫敦和巴黎,在和他一起應付不那麼舒暢的日子的同時,當靈感悄然而至明娜還為丈夫創設了能讓其潛心創作的小環境。沒有明娜,華格納還能創作出一鳴驚人的《黎恩濟》嗎?隨之完成的《漂泊的荷蘭人》遭遇差評甚至惡評導致華格納心灰意冷時,如果沒有明娜的鼓勵,華格納還能重振旗鼓接二連三地創作出《唐豪瑟》和《羅恩格林》等等今天已成歌劇藝術瑰寶的作品嗎?答案似乎顯而易見。

當然,明娜也有氣急敗壞的時候。當華格納為了滿足自己無度的物質追求一次次將家庭拖入財政危機的時候,作為妻子,明娜能不著急嗎?為此與丈夫爭執的次數多了,漸漸地,在華格納的嘴裡明娜成了這樣一個女人:對他的處境缺乏理解,缺乏愛心。華格納還誹謗明娜,不信任他用《唐豪瑟》奠定的職業方向,對他的未來構成了威脅。

華格納所言是否屬實呢?研究了一輩子華格納的烏爾里希·德呂納說,不。「對於創造力來說,毫無疑問,明娜是華格納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她必定具備實現這種創造力的特質,而給她公正的評價也是應該的,至少從那些在她陪伴下誕生的作品的角度來說「。

那麼,華格納何以閉著眼睛說瞎話呢?夫妻久了難免會生出嫌隙,這一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華格納抱怨明娜的那些話,是說給柯西瑪聽的。柯西瑪是誰?古典音樂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人物、作曲家、鋼琴家李斯特的女兒,華格納的第二任妻子。

誰是華格納的貴人?華格納說了算

被愛情沖昏了頭腦,所以華格納要如此惡意地評價妻子明娜,這種解釋尚能為我們所理解的話,那麼,又該如何解釋華格納的友情觀呢?

誰是理察·華格納生命中的貴人?在柯西瑪執筆的華格納自傳的渲染下,公眾幾乎與華格納站在了一起,亦即認為路德維希二世和李斯特是理察·華格納站到事業巔峰的最有力推手。

還未登基前,路德維希二世就不止一次為理察·華格納歌劇流下狂喜的眼淚。1864年4月27日路德維希二世登基才5個星期,他就派人去尋訪華格納,這不啻給了華格納巨大的信心,彼時,他正被沉重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若不是路德維希二世、這位華格納的大金主及時拍馬趕到,世上會不會有一部永垂不朽的《尼伯龍根指環》,就不好說了。

至於弗朗茨·李斯特給予華格納的幫助,僅就願意將自己與達古伯爵夫人的女兒柯西瑪嫁給華格納這件事,庶幾能看出李斯特對華格納才華的認定的顧惜。

不過,無論是路德維希二世,還是李斯特,他們兩人賞識理察·華格納的時候,這位作曲家已經在歌劇創作領域初露崢嶸。那麼,是誰在理察·華格納還年輕的時候就一眼看到了他的才華並竭盡全力幫助過他?有一個人不能忽視,那就是邁耶貝爾。

「我是邁耶貝爾的學生」,華格納曾經以此向年長他22歲的前輩音樂家表達敬意。事實上,這位將大歌劇發展到頂峰的羅西尼繼承人,的確在華格納的成功之路上提攜過他,比如,在華格納還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時,將他推薦給音樂界的同仁。也正因為此舉,華格納與邁耶貝爾之間結下了梁子:華格納初到巴黎,邁耶貝爾把華格納從大歌劇院引薦到文藝復興劇院,誰料,沒多久,文藝復興劇院就破產了。原本想攀個高枝,不曾想「高枝」斷了,可華格納不認為這是偶發事件,他認定那是邁耶貝爾的陰謀,亦即明知道文藝復興劇院就要破產,還將他從大歌劇院」拽「到了那裡。那以後的幾十年裡,雖然邁耶貝爾從來沒有回應過華格納對他的詆毀,但華格納卻不肯善罷甘休,除了遇到他認為合適的場合就否認邁耶貝爾給予過他的幫助外,還將邁耶貝爾的作品打上了」毫無價值,品味糟糕,庸俗瑣碎,迷惑人心「的標籤,而最令人髮指的是,當邁耶貝爾的新作、歌劇《先知》於1849年4月公演後,受到極大震驚的華格納開始開足馬力試圖消除邁耶貝爾以及《先知》在歌劇舞台上的影響,他要從他自己心裡拔出除邁耶貝爾的影響,他要從歌劇史的記憶中刪去邁耶貝爾,他向邁耶貝爾「扔去了最具毀滅性的瀝青和最具毒性的硫磺」。

事過境遷以後,人們從柯西瑪的日記中找到了一段話,「在受到攻擊,即(被動的)侵略狀態下——以及在進行攻擊,即主動的侵略狀態下——華格納會產生靈感」,為了獲取靈感就肆意詆毀在事業上幫助過自己的貴人,加上他對第一任妻子明娜的做法,用時下的標準來鑑定理察·華格納的為人,這是一個確定無疑的渣男,難怪明娜在被華格納拋棄後怒斥道:天才就可以這樣胡作非為嗎?

天才華格納,在作曲家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我敬仰(並且)崇拜你的藝術,我才想要保留你,居於你體內的天才,你應當支配它,不要暴力地、敵視地面對自己」,華格納第一次揚言要跟明娜分手時,明娜給他寫了一封深情款款的挽留信,這是滿紙溫言軟語中的一句,道出了一個歌唱演員暫時擱置夫妻關係後對華格納天賦的肯定。

幾乎靠抄寫貝多芬幾部作品的總譜」偷「得作曲」秘笈「的華格納,的確是個不世出的天才。他在歌劇領域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這部作品,就是歌劇《黎恩濟》,該劇一登上德勒斯登的歌劇舞台,就成為票房大贏家。

《黎恩濟》大獲成功後,華格納再接再厲,接連創作了數部大作品,《漂泊的荷蘭人》、《唐豪瑟》、《羅恩格林》、《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紐倫堡的名歌手》等等,這些作品剛問世的時候,有的也曾遭受過非議,經過時間洗禮後,這些華格納名下的作品,都已是古典音樂曲庫里的經典。

不過,保證華格納在古典音樂作曲家的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作品,當屬四部歌劇《尼伯龍根指環》。

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華格納傳》,正文部分厚達765頁,讀起來得費一番工夫。如此情形下,我們禁不住要問:讀完《華格納傳》,我們能得到什麼?

無論是專門上演《尼伯龍根指環》的拜羅伊特節日劇院,還是偶或上演該劇的遍布世界各地的大劇院,有幸成為座上賓的觀眾,有幾人能驕傲地宣稱自己看懂了《尼伯龍根指環》?這部取材於北歐古代傳說的一套四部歌劇,不要說不那麼了解歐洲文化的中國觀眾了,就連歐洲的華格納粉絲,也未必都能完全看懂《尼伯龍根指環》。作為華格納研究專家烏爾里希·德呂納已將該劇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價值瞭然於心,所以,一本《華格納傳》倒有半部在告訴讀者正確打開這部歌劇的方法——這是《華格納傳》給予它的讀者的最大收穫。除此而外,作者也替明娜和邁耶貝爾向一個世紀以後的人們問了一個問題,一個人的才華與人品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