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逝世紀念日,他110年前在上海這棟樓演講:「民主國家,教育為本」

上觀新聞 發佈 2024-03-30T01:26:34.160710+00:00

在中山公園北側,蘇州河右岸,沿著華政段步道而行,市民遊客發現,自己身在一道「環幕」之中。原來,《世紀偉人——孫中山生平事跡展》巡展來到蘇河之畔,「孫中山在上海史跡地尋蹤系列活動」也由此啟動。

3月12日,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在中山公園北側,蘇州河右岸,沿著華政段步道而行,市民遊客發現,自己身在一道「環幕」之中。原來,《世紀偉人——孫中山生平事跡展》巡展來到蘇河之畔,「孫中山在上海史跡地尋蹤系列活動」也由此啟動。

之所以落地在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的「法劇場」,是因為中山先生整整110年在華政原址「聖約翰大學」發表演講。當時,他儘管已卸任「臨時大總統」,卻鮮明提出「民主國家,教育為本」的人才觀。

華東政法大學「法劇場」(校方供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辛亥革命爆發,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為促使清帝退位,實現共和,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孫中山顧全大局,在清帝宣布退位的第二天,即1912年2月13日向南京參議院提出了辭職咨文。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

辭職後,孫中山開始視察全國各地,宣傳民生主義,倡導實業救國,策劃和宣傳鐵路建設。1912年夏,孫中山在北京出席全國鐵路協會歡迎會,在會上被推選為名譽會長,提出10年建築鐵路20萬里的設想。是年冬,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上海五馬路(今廣東路)A字第36號開辦,孫中山親任總理,籌劃全國鐵路建設。

樓前首發明信片

於國於民,與鐵路的基石作用一樣,人才也是如此。1913年2月1日,聖約翰大學舉行學期結束儀式,孫中山應邀出席,並於思顏堂(今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40號樓)大會堂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告誡青年:「民主國家,教育為本。人民愛學,無不樂承,先覺覺後。責無旁貸,以若所得,教若國人,幸勿自秘其光。」

「我就住在附近,經常來散步。沒想到華政還同孫中山先生有這麼一段淵源。」前來觀展的市民宋女士感慨,「世紀偉人值得敬仰和緬懷,今天真是很受教育。」參與孫中山在上海史跡地尋蹤活動的市民龔先生也說,「一直說我們上海文化海納百川,這裡就集中體現了海派文化、紅色文化、革命文化還有建築文化,真是非常了不起。」

儘管孫中山此次演說目前沒有發現留存有影像資料,但40號樓依然佇立在大草坪前,見證這段歷史。據了解,40號樓1904年10月1日落成,思顏堂的命名本是為了紀念為聖約翰大學作出貢獻的顏永京牧師,也是當時在教會大學中少有的以中國人命名的校舍。這棟中西合璧的建築由東側和西側兩部分組成,東側南屋頂部以陽台護欄式裝飾,從懷施堂遷移來的圖書館置於一樓的西南隅。

在這座中國最早的大學校園裡,華政在過去兩年大力改造提升校園整體風貌,通過拓寬步道、升級綠化、歷史建築修舊如舊等實事舉措,使其作為蘇州河沿線「會客廳」向市民開放,讓市民在百年校園的「活化石」歷史風貌中,最大限度享受大學開放空間,延續紅色基因和「最上海」文脈。

「老校區擁有國家文保的百年歷史建築群環境,能夠探訪到孫中山先生曾經演講之處。」 從「立志救國 推翻帝制」「討袁護法 捍衛共和」「與時俱進 探索新路」「抱病北上 與世長辭」到「緬懷紀念 傳承發展」,現場參觀文獻史料的學子也感受著在華政園做華政人的自豪感,「今天,我們一起穿越百年歷史,緬懷民主革命先驅,我想青年學生須繼承孫中山先生等先輩革命精神,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主辦方之一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介紹,作為紅途進校園系列活動之一,巡展和尋蹤活動圍繞孫中山先生在上海的足跡,通過聯名明信片首發等多種形式傳承紅色基因,讓偉人精神走進校園,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根鑄魂。

圖片來源:除註明外,均 徐瑞哲 攝

來源:作者:徐瑞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