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工廠招聘工人搶著去,國內工廠反而招工難!兩者有何區別

基建不倒翁 發佈 2024-03-30T02:08:17.478608+00:00

隨著國外貿易訂單減少,很多企業的生產線也壓縮,也有廠子裁員,即便這樣,外資工廠招聘工人還是搶著去,但是國內工廠招工卻變得更難了,為什麼寧願在外資廠子壓力大也要等機會,不願意去國內的廠子工作呢?這兩者間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呢?

隨著國外貿易訂單減少,很多企業的生產線也壓縮,也有廠子裁員,即便這樣,外資工廠招聘工人還是搶著去,但是國內工廠招工卻變得更難了,為什麼寧願在外資廠子壓力大也要等機會,不願意去國內的廠子工作呢?這兩者間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呢?

最重要的一點,決定了求職人的從屬因素的,當然是薪酬標準了,國內的工廠待遇標準,普遍都比外資工廠的工薪低,福利待遇是人們出門工作首先要考量的,在自己能承受的工作量之內,誰都想得到更好的報酬和待遇,這是人之常情。

雖然有的人在國內的廠子裡也能拿到比較高的薪水,但是那是少部分靠加班加點拼體力打螺絲得來的辛苦錢,也是吃青春飯的預支健康的收入,這種情況是不提倡的,密集型流水線的打螺絲工作,長時間機械性重複,人的疲勞程度非常大,也是很多人都無法承受的勞動強度和辛苦程度。

當然除了薪資的原因,外資廠子和國內的工廠,還有不同的區別在於,制度的不同。也就是工作中環境和人文體驗的不同。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國內工廠工作,因為很刻板的制度,對人的要求更加嚴格,為了管理方便,會缺少靈活變通,一切都按照規則嚴苛的要求,動輒就會扣分和處罰,按照模板化的管理讓人感到緊張壓抑。

如果說處罰的管理是有存在的必要,能夠保證工廠有序進行經營活動,但是讓人壓抑的是,沒有對應的獎勵機制,一旦單方面都是高壓的管理,人們自然會更多感到壓力,不是被激勵。

如果能看到只要嚴格遵守了規章制度,就能有對應的可以兌現的獎勵,相信很多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這樣對比的時候,並沒有站在一個不客觀的立場,並非說外資工廠一定好,一定比國內的廠子好,國內也有一些廠子薪資待遇和工作環境很不錯,管理也有人情味的,當然這些都是少數個例,不具有普遍性。現在談論的是大多數的對比,所以才拿出來說外資廠子和內地廠子的主要特徵。

外資工廠能夠到我國內地建廠開通生產線,經過了層層審批,從資本到辦廠資格,再到各項管理,都有各部門的監督,外資對於這些很清楚,所以也非常重視自己的信譽和口碑,尤其在對待員工的管理方面,極少出現問題。

而且為了避免出現與中國的勞動法相違背的情況,外資企業的加班制度非常嚴格,就算有必須加班的訂單出現,也會給員工計算薪酬,都會帶薪加班,這點就和國內的廠子區別很大。

因為國情不同,國內的廠子會有時讓工人無償加班,也許認為是正常的,在這裡工作,計較太清楚了就覺得過分了,但是這些積累多了,成為工人們的怨言和感覺被壓榨了勞動力。

如果有的內地廠子的工人,恰好認識在外資廠子工作的人,互相一對比,就會知道,外資企業嚴格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不會這樣去做,那麼內地廠子的工人自然就會心理不平衡,找到機會一定會去外資廠子。

這種信息是會快速傳播的,人們都知道這種區別之後,在面對廠子招工時,內地的工廠難以招工,難道還不容易理解嗎?明擺著換成誰都會衡量一下,還是等待機會去外資廠子上班更好,人都有驅好的心理,所以外資好招工,內地工廠被嫌棄,也就正常了。

再有一點,在薪酬差不多的時候,人們也需要一個公平的環境工作,這一點在外資廠子表現得很不錯,至少人們是憑勞動和表現能夠知道自己做到什麼程度,得到多少報酬。外資廠子的管理很規範,按照制度來,就會執行,而管理層也是經過實幹和選拔,按照職級升上去的。

但是在內地工廠里,因為管理的原因,很多廠子是私營業主開辦的,在管理層的有可能有親屬參與,這就為管理製造了矛盾,埋下了不公平不規範的隱患,任人唯親,或者看人下菜的可能在內地工廠還是存在的!

如果是這樣的環境,很多工人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公平的待遇,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心情不舒暢,自然工廠也是留不住人,在招人時也是有難度。

如果內地廠子想要改變不受工人待見的局面,還要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抱怨工人們的挑肥揀瘦,畢竟只要制度透明,管理公平,環境具有人情味,薪酬也合理,人們何必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去呢?

所以說企業要發展,也不能用控制成本的藉口過於壓榨工人,企業是給了工人平台,但是離開這些一線的工人,企業的利潤也不會憑空出現,所以說相輔相成才能做大做強,那些懂得愛護員工的企業,才真正走得更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