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太監墳場,郭沫若將地名改1個字,今成科創聖地「中關村」

歷史星空回望 發佈 2024-03-30T02:48:13.114110+00:00

也稱為寺人、婦寺、宦者、小人、小臣、中貴、中使、涓人等,俗稱公公、老公,不同朝代,對太監宦官稱呼也有區別。

問題:如何才能每天讀到這樣的故事?

回答:點擊右上方「關注」小編頭條號!

太監即宦官。也稱為寺人、婦寺、宦者、小人、小臣、中貴、中使、涓人等,俗稱公公、老公,不同朝代,對太監宦官稱呼也有區別。

總而言之,太監就是指古代宮廷中替皇室服務並閹割生殖器官的男性,是負責宮廷雜事的皇家奴僕。

太監製度,在我國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周禮》《禮記》等重要文獻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就是有力證明。

東西周時期各個諸侯國都已有自己的太監奴僕。秦漢以後,太監製度更加詳備。其甚至作為一種特殊政治勢力,對我國許多朝代政局產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要說的是,太監並不是中國所特有,在其它國家的古代皇室也都曾出現過相似的角色,比如土耳其後宮,就廣泛使用黑人太監。

歷史上的最早關於太監類似角色的記錄,則來自於公元前21世紀的蘇美爾人城市「拉加什」。相比比我國有資料記載要更早一些。

由此可見,太監這個群體在古代,無論中外都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國古代,對太監的管理有很多的規矩,幾乎貫穿他們的生死。

特別是明清時代,太監自從閹割以後,其被割去的生殖器官,都會被專門保管起來,編上特定編號。

這麼做主要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保管起來等哪個小太監後來發達了,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他需付一筆保管有功的賞銀,能從中獲利。

第二個,太監因為是閹人,生前身體是殘缺的,這個是沒法改變的。但是他們死後,卻是萬萬不願帶著殘缺之身入土的。為了更好投胎轉世,更為自己安心上路,太監死前,無論如何都會將身體缺失的那部分贖回,一起安葬。這也是古代皇宮對太監比較人性化的一面。

另外,因為是閹人,除非家族有特別申請,他們死後可以入家族墓地安葬。一般情況下,太監死後都會直接被朝廷安排在特定的地方埋葬,不許與其他墓園混合。

明清時代就作為都城的北京,自然也有專門安葬宦官們的墳場。這個宦官集體墳場,就是今天小編要說的地方。

這個地方雖明清時期是太監們死後的墓園,但如今卻成為享譽全球的科創聖地——中關村。

北京中關村,如今被形象的稱為「中國矽谷」,能進中關村的都拔尖人才。

如今的中關村,摩天大樓林立,高新企業如雲,頂尖高校扎堆,尖端人才薈萃。

整個中關村,可謂洋溢著前沿、時尚、高端、大氣、智慧的光芒。

可誰能想像,今天人人擠破腦袋想要進入其中的中關村,百年前卻是一個人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的太監墳地。

中關村原來的名字叫「中官村」,中就是居中之意,官就是事君之意,中官是宮中之官,也就是宦官。

中官村,就是被宮廷遣散出宮的老太監們臨終聚居、死後掩埋的地方。

前面講了,太監死後按照朝廷的規矩只能在特定的地方安葬,而不能與其他墓園混合。

那個時代,太監自己又因失去生育能力無兒無女,加之殘缺之軀也無顏面對祖宗,一般絕大多數太監,都不會被埋入家族祖墳。

所以中官村,便成為明清兩代太監們最後的魂歸之處。數百年來,那裡埋葬了數不清的太監屍身。

隨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滅亡,中華民國的建立,太監這個延續千年職業消失了。

中官村因為沒有太監的居住,越來越荒廢,那些曾經的太監墓地,因為沒有人打理,慢慢成了人人避而遠之的亂墳崗子。

新中國成立後,進行首都城市規劃時,荒蕪的中官村,被定位為科創文教區。

隨著許多優質高校的遷入和大量高端人才的湧入,繼續用中官村的地名,顯得不合時宜。

為此,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便親自提筆將中官村的「官」字改為「關」,中官村從此變成中關村,享譽世界,一躍成為首都著名城市地標。

中關村今天的發展成就,或者這也是對那些長眠地下的太監們另一種安慰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