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秸稈還田還是焚燒?16000餘人參與的調查結果,你認同嗎?

爲卿畫眉說三農 發佈 2024-03-30T03:13:39.692171+00:00

自秸稈還田推行以來,迄今已經歷時超過10個年頭,但是關於利弊的爭論始終未曾停止,現如今,到底有多少人仍在支持當初的決定,又有多少人反對這一做法呢?

農業是一個看似門檻不高,但其實又對技術的全面性和實用性要求很高的行業。從種到收的整個生產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做不充分都會影響到產出水平和收益高低,而每一個環節上的技術實用性強弱,也將牽一髮而動全身。

因此,一項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在推廣普及之前需要格外謹慎,應對可能引發的狀況,尤其是潛在的負面影響進行儘可能全面的考量,而在推行過程中也應基於實踐檢驗的結果,進行客觀的再評估,這是作為專業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精神,也是對寄託著民生重任的第一大產業的負責。

自秸稈還田推行以來,迄今已經歷時超過10個年頭,但是關於利弊的爭論始終未曾停止,現如今,到底有多少人仍在支持當初的決定,又有多少人反對這一做法呢?為此,為卿畫眉說三農專門進行了一個調查。

在兩天的時間裡,共有16799人參與參與了投票,其中支持秸稈還田的為1988人,而支持秸稈焚燒的人則為14811,支持禁燒還田人數占比僅為11.8%,而支持焚燒的人數占比則到了88.2%。

歷時超過十年,生產實踐對這一措施推行效果的檢驗可以說是已經足夠充分,而參與投票的人數超過16000人,且面向全網不分地域,因此這個調查的樣本不僅足夠大,而且具備充分的代表性。

而這兩個因素綜合起來所呈現的,應該正是對秸稈還田推行效果的一個客觀評判反饋。

作為長期工作在農業生產與研究一線,並一直關注秸稈還田問題的「老農人」,為卿畫眉說三農覺得,這份投票結果突出反映出以下兩個問題:

秸稈還田初衷雖好,但是當前的方式存在較大弊端

秸稈作為重要有機肥源,通過還田培肥地力,改良耕作性能的作用,農業生產者心知肚明,並且在生產上的應用也由來已久,只不過以往還田的方式是通過集中堆漚發酵、過腹還田、或者焚燒後以灰分形式還田。

但現在這種直接還田,並且中間不經過休耕而直接耕種的方式,在漫長農耕文明演進過程中,幾乎難覓蹤跡,因此對我國已走過數千年的農業生產來說,堪稱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因此雖然當初推行這一做法的理由很充分,初衷也毋庸置疑,但是這種古老土地上的新做法,在很多地方推行的過程中,比起帶來的好處,造成的麻煩卻更為突出,甚至讓有些農民朋友,寧肯遭受處罰也要燒秸稈。

這說明從美好初衷抵達美好目的地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複雜性超過了最初的預期,而且以目前的技術手段來說,並不能掃清這些豐產路上的障礙。

到了重新評估這一措施執行方式的時候了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秸稈還田的做法也不例外,當初主張推行這一做法的農業專家,也不應「一刀切」推行下去就了事,從嚴謹客觀和負責的態度出發,應該是保持對這一做法推行效果的追蹤和數據採集與研判,並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發出自己的聲音,或通過技術手段來彌補措施的疏漏。

如果現有的手段尚不能補齊短板,並從實際生產中獲得「利大於弊」的廣泛認可,為卿畫眉說三農覺得,至少應該秉著讓生產者「及時止損」的原則,敢於承認措施的存在的不足,並發出自己有影響力的聲音,以在不影響糧食生產安全這以重要基本前提下,尋求秸稈處理更科學,更可行的辦法,而不是讓生產者為這種做法本身的缺陷持續買單。

這份投票調查的結果你認同嗎?你對秸稈還田或焚燒,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意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