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英雄兒女》中那首沒有唱完的歌說起……

音樂週報 發佈 2024-03-30T09:58:16.017604+00:00

從朝鮮戰場回到祖國後,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問世,發表後受到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的高度重視,指示長春電影製片廠改編為電影。

《英雄兒女》插曲《歌唱炊事員》

文 | 馬金泉

1952年冬季,中國文聯組織創作人員奔赴被戰爭重創的朝鮮採風、體驗生活,帶隊者為作家、出版家、翻譯家巴金。從朝鮮戰場回到祖國後,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問世,發表後受到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的高度重視,指示長春電影製片廠改編為電影。1961年夏天,導演武兆堤攜編導毛烽開始了將《團圓》改變為電影的工作。1964年,由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的電影《英雄兒女》推出,一經上映便火遍中國。影片中的《英雄讚歌》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曲,歡快有趣的插曲《歌唱炊事員》也時時被喜愛這部影片的觀眾簇擁。劇中,美軍轟炸機呼嘯而來的投彈爆炸打斷了這段本來應該十分精彩、完美的演唱,令《歌唱炊事員》成了「一首沒有唱完的歌」。

由於影片字幕中沒有提及《英雄讚歌》和《歌唱炊事員》的演唱者是誰,很多痴迷這部影片的觀眾至今都不大清楚她們的名字,實屬憾事。據參加電影《英雄兒女》插曲錄音的演唱者講,當年兩首插曲演唱的備選者有多位,誰的演唱會被採用,演唱者自己也不知道。今天網絡上能查詢到的答案,幾乎都說《英雄讚歌》和《歌唱炊事員》的演唱者為前空政文工團女高音歌唱家張映哲。實際上,《英雄讚歌》的演唱者是張映哲,而《歌唱炊事員》的演唱者卻不是她,而是英年早逝的女高音歌唱家、曾執教於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的聲樂教師李㭠。

在「洋為中用」道路上不斷探索

演唱中的李㭠(伴奏者為琵琶演奏家劉德海)

說起李㭠,知道她的人很少。音樂理論家孫玄齡曾在《歌唱的燕子——憶女高音歌唱家李㭠》一文中,以非常詳盡的筆觸介紹李㭠,特別是她在中國聲樂民族化道路上的探索實踐,全方位地描述了這位聲樂才女的生平,堪稱「詳解李㭠最到位的文章」。我曾於上世紀70年代初有幸在鮑家街43號中央音樂學院收發室旁見過李㭠老師一面,那時她已經身患絕症,沒過幾年便聽聲樂教育家王秉銳說她已病故,去世時體重不到80斤。

李㭠祖籍四川,出生於天津市,先後在天津、北京、四川鄰水、重慶、杭州度過從小學到高中的時光;後考入北平藝專,1949年11月進入合併後的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師從陳琳、沈湘、喻宜萱等老師,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1964年中國音樂學院建院,李㭠轉至該院任教。其實,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李㭠有很好的美聲歌唱功底,她有不錯的英文、俄文、德文基礎,演唱過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以及柴科夫斯基、格林卡等作曲家的大量聲樂作品。她也曾譯配過很多外國聲樂作品,便於中國聲樂學習者更直接地理解、表現和用中文演繹。

用孫玄齡的話來說,「雖西洋聲樂是他們最喜愛的事業,但1964年,李㭠及當時中央音樂學院的部分聲樂家們卻義無反顧地走向了培養中國民族聲樂人才的道路,轉院到了中國音樂學院。」轉入中國音樂學院後,李㭠在「洋為中用」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實踐,她懂中國古代歌曲、古詩詞歌曲,懂信天游等地方民歌,懂京劇、河北梆子、山東呂劇、河南豫劇等戲曲,懂大鼓、單弦、琴書、評彈等曲藝說唱……李㭠不但注重實踐,也注重聲樂理論研究。孫玄齡在《歌唱的燕子——憶女高音歌唱家李㭠》一文中轉引李㭠《學習說唱的一點認識和心得》中的一段文字:「有的同學說唱把調子提得很高,完全像唱歌一樣去唱它,聽起來四不像。在唱腔多的地方還可以湊合,一到說話的地方就更不自然了。但是不要以為一用真聲就無法和我們的發聲結合,只有干喊。我的體會是:每個人可以用最接近於自己說話的自然音樂來唱,同樣也要運用我們所學的科學呼吸方法;把共鳴位置儘量提高、靠前,不要擠在喉嚨里。音域較低,呼吸的分量不必太大,多利用胸腔共鳴,比較高的音就增加呼吸的力量,並利用鼻腔共鳴來幫助。道理和練聲、唱歌並沒有根本的矛盾,只是方法上有所不同。有些同學顧慮會把嗓子唱壞,我覺得真聲是我們最自然的聲音,聲帶的震動也是最正常的,只要善於運用呼吸和共鳴,不窮嘶極喊,是不會唱壞的。」

李㭠善於探索和總結演唱規律,無論是對歐洲聲樂作品,還是民族或是地域風格較強的聲腔藝術作品皆是如此,並可以告訴學生「洋為中用」時的結合方法。正是這樣一位對中國聲樂藝術作品有著高度掌控能力的歌唱家,才有可能將電影《英雄兒女》中的那段極具京韻大鼓風味的《歌唱炊事員》演唱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高手與高手的強強聯合

電影《英雄兒女》中王芳的扮演者劉尚嫻出生於上海,196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她扮演的王芳十分青春秀美,是一位受觀眾讚譽度極高的率真熱情的女兵。從一個歌者和聲樂教育者角度審視《英雄兒女》中的兩段歌曲配唱,我個人覺得李㭠演唱的《歌唱炊事員》,聲線和聲音的靈動性更加符合王芳扮演者劉尚嫻的氣質,也就是說「人物的聲音可信度」非常高。張映哲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前輩,她的演唱很有氣度,單從《英雄讚歌》這首作品的角度來看,她的聲音和氣質與之十分貼合,極具震撼力。但從「人物的聲音可信度」的視角來看,張映哲寬厚和極具戲劇色彩的聲音,與略顯嬌小的劉尚嫻的外貌和氣質有些難以吻合,讓搞聲樂的人難以相信這個「可愛的小女兵」怎麼會發出如此寬厚的歌聲。當然,聲樂圈以外的人是不會注意這種細節的,好像只要故事發展線路對了一切就算對了。

除了聲音與劉尚嫻扮演的王芳十分貼合外,李㭠的《歌唱炊事員》在角色塑造方面也與劉尚嫻的王芳貼合得天衣無縫。在我看來,這樣的藝術創造可謂是高手與高手的強強聯合,因為李㭠和張映哲一樣,是多位演唱者中的備選者之一,她們全然不知最後導演決定用誰的演唱錄音。同樣劉尚嫻也不知道李㭠是誰,只是根據演唱錄音去表演、刻畫人物。劉尚嫻扮演的王芳演唱這段時的眼神,一定會讓你完全被這個女兵的魅力折服,相信這段唱就是劇中人王芳本人的聲音。

未唱完的歌有完整版

《歌唱炊事員》的詞曲作者均為稱得上「鬼才」的劉熾,李㭠演唱這段唱的最高音是a2,從她的聲音技術而言,這個音高對她來說應該沒有任何難度,但當劇中人王芳剛剛唱到第一個高音「這就是咱們的英雄(的炊事員)」中「英雄」的「英」,而「雄」尚未完整唱完,美軍轟炸的投彈爆炸打斷了演唱,導演武兆堤在這裡做了一個令觀眾十分信服的、符合戰場實際狀況的、藝術上高水平的「殘缺美」。

其實這首京韻大鼓風格唱段是一個完整的唱段,詞曲作家並未根據劇情就此停筆,接上一句沒唱完的唱詞,完整的結尾應該是「這就是咱們的英雄炊事員,赤手空拳抓俘虜,勇敢機智本領高!」在「本領高」的「領」這個屬於窄母音的字上還要做一個高音延長。當我聽到孫玄齡從李㭠的家屬那裡獲得的完成版《歌唱炊事員》的演唱錄音,從內心對李㭠的演唱肅然起敬。我認為,李㭠是一位發自內心熱愛中國文化、懂得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情感和審美,真正稱得上「中國歌唱家」的歌唱家。

翻閱李㭠的藝術經歷和那個年代中國聲樂人的所想、所為,讓我知道了我們的前輩在「洋為中用」、「中國聲樂民族化」、創立「中國聲樂學派」方面早就作出令人矚目的成績。前人創造的歷史不應忘記、不可替代、不容埋沒,歷史也會牢牢地記下那些曾經的過往。

1972年,李㭠被查出患白血病,經過幾年與病魔的艱難抗爭,於1977年2月24日永遠離開了我們。李㭠老師離開我們距今已經46年,但是她的歌聲卻一直陪伴著我們。她短短的一生中演唱了很多中外聲樂作品,但那首俏皮風趣、沒有唱完的《歌唱炊事員》隨著電影《英雄兒女》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堅實地延續、鳴響。

- THE END -

訂閱 音樂周報

訂閱 音樂周報(小程序電子刊)

連彈4個半小時,為什麼王羽佳能刷新鋼琴界「天花板」?

2023年音樂藝考:人數多、政策變,挑戰與機遇並存

音樂高校跨學科新專業火了

視唱練耳,規範學音樂的一把鑰匙

四十載軍旅藝程,五次天安門慶典,他以零失誤率指揮軍樂團為祖國獻禮 | 人物

新課標來了,音樂還是聽覺藝術嗎?| 爭鳴

金鐘獎鋼琴冠軍孫麒麟:舞台是檢驗作品演奏的最好標準

張國勇:談談職業病

歌劇導演陳蔚:歌唱的審美誤區、提高方法與三種境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