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尿崩症(氣虛陰竭型)臨證驗案及用藥心得

廣安門中醫專家王劍飛 發佈 2024-03-31T17:40:50.707584+00:00

現證見口渴引飲,嗜水無度,隨飲隨渴,飲過即渴,一晝夜飲水4~5水瓶,尿頻而量多,尿量巨大,尿量超過2500ml/d,自述尿比重多為1.0001~1.0005,兼見眩暈,倦乏,自汗盜汗,腰酸腿軟,五心煩熱,大便略干,舌瘦紅而干,苔薄花剝,舌根無苔,脈細澀無力。

病案:張某,男,31歲。病發多飲、多尿之疾6個月余,確診為尿崩症。曾多次應用垂體後葉激素及益腎收澀類中藥療效不顯,前來求治。

現證見口渴引飲,嗜水無度,隨飲隨渴,飲過即渴,一晝夜飲水4~5水瓶,尿頻而量多,尿量巨大,尿量超過2500ml/d,自述尿比重多為1.0001~1.0005,兼見眩暈,倦乏,自汗盜汗,腰酸腿軟,五心煩熱,大便略干,舌瘦紅而干,苔薄花剝,舌根無苔,脈細澀無力。檢查:血糖正常,尿糖陰性,尿比重1.003。

西醫:尿崩症。

辨證:下元衰憊,氣虛陰竭,腎失固攝。

治法:益氣養陰,滋腎固精,縮尿升津。

方藥:桑蛸、生黃芪、山藥、黃精、生地、山茱萸、覆盆子、麥冬、白芍、石斛、雞內金、生甘草、肉桂(後下)。

用法:14劑,常規水煎服。

二診:藥後諸症好轉,多飲多尿明顯減輕,精神轉佳,精力漸旺,方證合拍

三診:病情大減,諸證向愈,一個月後來診,臨床治癒。囑其根據自身的寒熱狀況,長服六味地黃丸及金匱腎氣丸以進一步鞏固療效。

尿崩症當屬中醫「消渴」範疇。《金匱要略》中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劉河間在《河間六書》中有"若飲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飲食多而又甚飢,小便數而漸瘦者,命曰消中"之言,以上、下消為消渴,中、下消為消中,似為尿崩症與糖尿病之鑑別,但一直未被公認,故尿崩症一直混同於消渴病中,本病多由先天不足,後天失養所致。

論治之法,當以培養先天,固澀下元為主,又益以補脾益氣,濟陽培陰之法。方中主藥桑蛸,取其血肉有情峻補之體,以益腎固精,攝脫止遺。輔以生地、山萸、白芍、石斛、麥冬、黃精等味補腎培元,滋陰養液;黃芪、山藥補氣升清,固攝滑脫;佐以內金化積清熱,縮尿止遺;更用小量肉桂,引火歸源,導虛陽入腎;諸藥協調,共收良效。

本方取效迅捷,關鍵注意到了兩點,一者,方中以桑螵蛸為主藥,並重劑用之。桑螵蛸藥性味甘、咸、平;歸肝、腎經;其功能固精縮尿,補腎助陽;臨床特別適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小便白濁,陽痿早泄,赤白帶下等等因為下元虛憊所導致的失於固攝、滑脫不禁類之病症。但《本草經疏》亦載:「凡失精遺溺,火氣太盛者宜少少用之」。《本經逢原》亦曰:「陰虛多火人誤用,反助虛陽,不可不知」。

故方中多配伍滋陰清潤類藥物,若稍有動火之象,尚可靈活加入知柏、玄參等藥。二者,準確的燮理陰陽、補益氣陰。須知「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類經》)。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所述配伍、方劑藥方、驗方,藥膳等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切勿盲目嘗試!本文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