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承旭的尷尬,也是中年偶像的無奈:靠臉吃飯,代價比想像中更大

好歌獻給你 發佈 2024-03-31T23:24:18.579636+00:00

這是20多年前,言承旭在《流星花園》中帶火的金句。讓人不得不感嘆:偶像劇可以沒有言承旭,言承旭卻越來越離不開偶像劇。

「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這是20多年前,言承旭在《流星花園》中帶火的金句。

以至於言承旭漂洋過海到內娛發展,在形形色色的綜藝節目中,他也不得不一遍遍的重複這個「名場面」,最後淪為俗套的爛梗。

原因無他,觀眾就認他這個「霸道總裁」的偶像鼻祖。

這令言承旭感到很困惑,甚至發出「年輕時一夜爆紅,相當於關上了表演的門」的感慨。

一語成讖,兜兜轉轉20多年過去了,46歲的言承旭仍在偶像劇的泥淖里打滾。

讓人不得不感嘆:偶像劇可以沒有言承旭,言承旭卻越來越離不開偶像劇。

電視劇《夏花》從開播到收官頻頻登上熱搜,「不老男神」言承旭用他充滿荷爾蒙的肉體,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愛他的擁躉瘋狂刷屏,「在不同的年紀反覆愛上言承旭」、「被言承旭的身材顏值征服」。

吐槽的聲音也不少。

演技沒長進,靠臉吃飯的「男花瓶」。年近半百,歸來依舊在偶像劇里打轉,還是在重複他的「道明寺」。

《夏花》開播以來,言承旭的顏值、身材,以及他散發出來的荷爾蒙,幾乎包攬了整部劇的熱搜。

言承旭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全都被營銷了一遍,唯獨對他的演技避而不談。

一言以蔽之:成也道明寺,敗也道明寺。

實際上,言承旭當下所面對的尷尬現狀,也是許多同他一樣,年輕時偶像出道,而後艱難轉型,仍然困囿於原地的中年偶像們的無奈。

他們似乎只剩下靠臉吃飯這一條路可走,但走這條路的代價,遠比想像中還要大。

「重複」的言承旭,走不出的偶像圈子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言承旭身體力行的印證了這句話。

12歲父親早逝,母親一個人養大言承旭和他的姐姐,原生家庭導致言承旭從小就敏感、沉悶,不善於言辭表達。

加之小小年紀他就開始打工補貼家用,畢業後就開始賺錢養家,似乎被迫一夜之間長大,沒有給他去適應的過程。

與此同時,他也變得愈發內斂,不知道為自己發聲,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4歲時,言承旭因為《流星花園》一夜成名,在F4身處C位的他,成了炙手可熱的「貴公子」。

F4的光環在千禧年將他送上了事業巔峰,從貧苦家的小孩一躍成為台偶劇的頂級符號。

這樣的轉變來得太快了,快到言承旭在面對如何當一個偶像,當一個演員的問題時,外界幾乎沒有給他思考和準備時間。

他在資本的裹挾和粉絲的追捧下,不由分說被架到了公眾面前。

虛妄的名利和光彩背後隱藏的,是潛在危機。

或許那時大家只當言承旭和F4是開啟台灣偶像劇的先鋒鼻祖,但卻無人意識到,「偶像」兩個字也將成為桎梏他們演藝事業發展的枷鎖。

從2000年到2023年,20多年過去了,從巔峰到半隱退再到重新進入大眾視野,每當大家以為言承旭會「變一變」的時候,猛然發現這麼多年裡他還是在重複自己。

「道明寺」成了言承旭的經典角色,也成了他揮之不去,難以突破的光環。

這層殼,限制著言承旭在「演員」層面的發展。

當觀眾回溯他曾飾演過的角色時,結果發現他的角色列表里幾乎是清一色的「偶像劇」,甚至每個角色身上都有「道明寺」的影子。

如果說言承旭和F4開啟了台偶劇的黃金一代,那麼他也見證了台偶從輝煌燦爛到後繼乏力的過程。

隨著台偶劇不復從前,「北上」發展成了許多台偶的選擇,只是在進入內娛後,言承旭依舊沒能擺脫「道明寺」的影響。

和陳彥妃搭檔拍攝《我的燦爛人生》,男主人設是餐飲集團的繼承人,標準的前期紈絝,後期奮發的富二代。

和佟麗婭合作《戀戀不忘》,一出場就是西裝革履,霸道多金的年輕總裁。

到了《最佳前男友》裡,合作的演員換成了江疏影,可言承旭依然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公子。

難怪大家會打趣道言承旭:流水的灰姑娘,鐵打的貴公子。

即使每一個角色都有不同的人物設定和故事背景,可打根兒上來說,人物性格大體上保持著一致——帥氣、多金、霸道。

兜兜轉轉二十多年,言承旭始終呆在了自己的舒適圈裡,鮮少走出過「道明寺」的影子,就連髮型都沒怎麼變過。

況且娛樂圈這個名利場向來都是榨乾紅利,索取價值,至於演員本身的意願並不在資本的考慮範疇內。

這麼多年過去了,找言承旭演戲的資方,給他的人物角色,幾乎都是衝著「道明寺」這層濾鏡去的。

被娛樂圈推著打出情懷牌,被無止境地消費曾經的巔峰角色,這是言承旭轉戰內地的最大市場價值和底牌,同時也是他面對的最大困境。

只是,觀眾喜歡「道明寺」,喜歡的是出現在千禧年的《流星花園》中的那個角色。

在娛樂圈波詭雲譎的環境中,去除角色的濾鏡後,回歸到「演員」身份的言承旭,潛移默化中他所付出的代價,遠比想像的更多!

曾有機會擺在眼前,奈何受性格所累,言承旭被拋下了

回看言承旭從出道到現在的演藝之路,就會發現他的軌跡完美地契合了「成名停留理論」。

多年過去了,習慣了同一種表演方式的言承旭,讓大家記住的角色仍然只有「道明寺」。

在《夏花》開播後,有關言承旭「滿40減20」的話題被頻頻提及。

誠然,作為一個46歲的中年男演員,言承旭用自律打造的顏值和狀態足以成為那些大腹便便的油膩男演員們的標杆範本,迷妹粉絲痴迷於他性感而不油膩的顏值和肉體。

但細想之下不難發現,所有的話題和討論無一不是關於他的「臉和身材」,而非演技。

《夏花》的導演和言承旭本人都曾提到過這部劇並不是一部「偶像劇」,可最終呈現的結果卻讓觀眾「誤以為」,這就是一部地道的偶像劇。

「認真演了,可沒人看得到自己的演技」,這大抵就是言承旭的無奈。

偶像劇可以沒有言承旭,可言承旭似乎很難離開偶像劇了。

這麼多年,言承旭依舊堅守在自己的舒適區,理智的粉絲怒其不爭。

如果說從《流星花園》開始,言承旭就被資本和娛樂圈的秩序裹挾著,被推著向前走,環境是讓他固步自封的「幫凶」。

實際上,真正困住言承旭的,正是他自己。

言承旭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怕被定型,想要嘗試不同類似的角色。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不是一個美好想法就能彌合的,演員想要出圈和轉型的關鍵仍然是演技。

早年間,有許多花錢都買不來的學習機會和優質資源擺在言承旭面前,可惜他沒抓住。

《流星花園》大火後,他出演了《烈愛傷痕》,和張學友、莫文蔚搭檔。

沉默害羞又有些內斂傲嬌的角色性格,與他本人是有許多契合的地方,加上有兩位實力派保駕護航,言承旭可以解鎖很多表演技能。

後來《魔幻廚房》中,他又和劉德華、鄭秀文合作,對於一個新人演員來說,這樣的級別配置等同於白送的表演課。

兜兜轉轉,言承旭並沒有好好地抓住機會,幫助自己跳脫出偶像劇的圈子。

他沒有努力地去改變嗎?其實也不盡然,關於演技提升、角色突破、尋求新路,言承旭不是沒有嘗試過,只是都收效甚微。

《流星花園》之外,《白色巨塔》應該算是他的另一部巔峰之作了,這部劇匯集了吳孟達、張國柱等戲骨,對手戲演員也有躋身實力小花的張鈞甯。

當時言承旭常常會在下戲後,專門去找吳孟達請教演戲技巧。

可是言承旭始終在隨波逐流,沒有找到自己真正適合的角色定位,而這些與他擰巴沉默,敏感又有點自卑的性格不無關係。

言承旭曾評價自己的內心,是「暴龍」和「小白兔」並存的割裂矛盾體,原生家庭的問題,導致他有一種缺乏自信的脆弱感。

言承旭曾說過自己很喜歡演員的身份:「我不把自己當藝人經營,我把自己當演員,我希望我可以是有實力的人,我完全不把自己當偶像。」

他也坦言很想轉型,很想演像《集結號》那樣的片子,希望可以讓大家在不同的角色當中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所以大家看到他在拍攝《花漾》時,特意蓄起了鬍子,希望通過外形上的改變區別於從前。

《我的燦爛人生》導演評價言承旭,「是一個渴望努力改變自己的演員」。

但這種改變最後呈現出來的,僅僅是導演口中言承旭自費購置道具服這種外形上的變化,專業的業內人士始終沒有從演技層面來誇他。

「我不要再做偶像了」,我願意相信這是言承旭的真實想法。

可性格里的擰巴糾結,缺乏安全感的特質總是讓他缺少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阻礙他走出舒適區。

於是兜兜轉轉之下,又縮回了安全區。

他的這種「怯懦」,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感情生活。

此前言承旭差不多有過四年的沉澱期,當他復出再拍戲時,大家發現這四年的沉底似乎並沒有帶來太多的改變和驚喜,他打的依然是自己擅長的偶像劇安全牌。

就像當初他出演《我好喜歡你》,不惑之年的他在劇中大秀八塊腹肌。

可是他與偶像劇的適配度依舊引來群嘲,更何況演技沒進步、沒突破。

當時43歲的言承旭無論是角色傾向還是演技方法,潛意識裡展現出的依然是專屬於「道明寺」的本色一面。

即便是在《夏花》裡,言承旭好像終於不再是精緻的霸總,改為深情糙漢子,可他在劇中的種種表現跟他以往的作品和演技幾乎如出一轍。

「新瓶裝舊酒」,熟悉的程式化、模板化演技,讓大家發現,「言承旭還是那個偶像劇專業戶」。

時代拋棄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早就打過了招呼,只是本人渾然不知罷了。

此前在綜藝《披荊斬棘的哥哥》裡流露出的擰巴性格,讓大眾對他的脆弱開始不解甚至是有些牴觸。

偶像劇里構建的完美人設和現實中真人的怯弱形成的割裂和反差,讓大家看不到他想要真正改變的決心。

所以當王心凌憑藉綜藝創造了翻紅奇蹟的時候,言承旭卻錯過了利用綜藝為自己加成的機會,船過水無痕。

難道說這麼多年過去了,言承旭就沒一點長進和改變嗎?當然不是。

比如在《夏花》的宣傳期,大家就能看到如今的言承旭會很有耐心地配合炒CP。

會在採訪時做展露身材這種刻意的事,會說一些外界愛聽的非常偶像劇的肉麻台詞。

敬業是敬業,只是看多了難免會有一種撲面而來的過期糖精味。

就像吳建豪說過的:「言承旭是一個值得交心的人,但你走進他的世界會很累。」

而他本人想要突破自己走出舒適圈,何嘗又是一件易事呢?

靠臉吃飯,中年男偶像的集體困境

沒有藉助巔峰角色的餘溫,打破重塑來延長表演生命,這是以言承旭為代表的一眾憑藉偶像劇出道迎來事業頂峰的中年偶像們的困局。

不止是言承旭,明道、阮經天、鄭元暢等人同樣面臨著年輕時靠臉吃飯,到了中年依舊擺脫不了「靠臉」的情況,更慘的是有些人連靠臉演戲的資格都沒有了。

「偶像劇」成了這些人身上最大的標籤,但隨著頂流被時代洗牌,他們也親眼見證了「時代造神,也能倒神」的殘酷現實變化。

戲路窄、角色固化、演技沒進步,成了言承旭這麼多年的致命傷,回看當年和言承旭一起的其他人的表現,他的每一次突破轉型都是淺嘗輒止。

從前一直走偶像路線的周渝民,憑藉《彼岸1945》裡的小人物拿下金鐘獎「最佳男主角」。

吳建豪憑藉街舞表現成功再次圈粉。

而一向被視為是F4中混得最慘的朱孝天,也有過各種嘗試。

就連如今名聲不再的大S,也在偶像、懸疑、武打等多類型影視劇中打過轉。

對比之下,都快五十的言承旭還在拍偶像劇。偶像劇鼻祖,能在神壇待多久呢?

近幾年,「叔圈天菜」成功突圍,張譯、秦昊、張頌文、雷佳音等中年男演員憑實力迅速崛起,然而對於現階段言承旭的演技來說,實在不夠實力逆風翻盤。

言承旭曾經問過自己:「到底是要當好演員,還是要繼續以前的狀態?」

或許答案就在他放棄偶像劇的那一刻,才會顯現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