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穿越者的軍事天才,為何一遇瑞士山民,就被打成「劈頭士」

冷兵器研究所 發佈 2024-04-01T08:32:20.380768+00:00

那麼,這位神奇如穿越者的軍事天才,面對瑞士山民,怎麼會最後淪為了「碎顱者」「劈頭士」呢?大膽查理曾經領導勃艮第公國對抗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並先後取得蒙索瑞克斯 戰役、諾伊斯 、穆爾騰 和格蘭森 等戰役的勝利。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披瀾讀史

字數:3244,閱讀時間:約9分鐘

編者按:大膽查理即中世紀勃艮第公國最後一代公爵,又稱勇敢查理。他幼年起即受到良好的宮廷教育,對於凱撒、漢尼拔、亞歷山大等古典時期的軍事天才十分熱衷和嚮往。也許是因為對於軍事理論的喜愛,他率先改良出實戰用野戰火炮,也是他讓勃艮第的重騎兵變得職業化,同時代的人稱他是「偉大的查理曼國王以來最著名和最令人敬畏的當代君主」。那麼,這位神奇如穿越者的軍事天才,面對瑞士山民,怎麼會最後淪為了「碎顱者」「劈頭士」呢?

大膽查理曾經領導勃艮第公國對抗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並先後取得蒙索瑞克斯( Monthureux) 戰役、諾伊斯( Neuss) 、穆爾騰 ( Murten) 和格蘭森( Granson) 等戰役的勝利。除了軍事上的成就外,他在語言上的天賦同樣讓人驚嘆,除了拉丁文、英文之外,他對於義大利語、葡萄牙語、荷蘭語同樣諳熟,是名副其實的語言天才。

他的父親好人菲利普在1435年與法王查理七世締結《阿拉斯和約》,將馬孔、 歐塞爾以及與佛蘭德斯相連接的兩個地區併入勃艮第公國,勃艮第的勢力範圍南至瑞士聯邦,北及北海,自此之後,勃艮第儼然成為與法國、英國、德意志並列的「國家」實體。

因此,在他繼承其父的龐大遺產後,他幾乎成了西歐、中歐地區最具權力的統治者。而他對於野戰火炮、騎兵編制的改革,也讓不少網友調侃他為疑似穿越者。的確,開局即巔峰的查理,幾乎就像是穿越小說主角的標準模板。

可就是這樣一位有著諸多buff加身的統治者,卻接連三次敗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瑞士山民手中,最後還以「碎顱者」「劈頭士」的悽慘形象退出了中世紀歷史。

大膽查理與瑞士邦聯的衝突是中世紀晚期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次軍事衝突,同時,這也是瑞士長槍方陣名揚天下的發端。在這次戰爭爆發前,歐洲軍事力量往往是以騎兵為絕對核心,而步兵只能作為輔助為騎兵服務。這種相對畸形的戰術體系既是軍事戰爭的需要,同時也與貴族階級在西歐社會所擁有的地位和特權密不可分。

整個十四世紀並非沒有出現過平民階層代表的步兵戰勝騎兵的事例,比如弗蘭德斯與法國的科特賴克會戰(金馬刺戰役),班諾克本戰役,以及百年戰爭期間的克雷西會戰、阿金庫爾會戰,都是以步兵戰勝騎兵作為結束。

但這些戰役皆有各自的局限性:或許嚴重依賴戰略優勢迫使敵人在不利於騎兵衝鋒的地方展開攻勢,如金馬刺戰役、克雷西會戰會戰,或許是步兵線需要下馬騎士或者說貴族維持士氣方能穩定,而只有在瑞士聯邦與勃艮第的三次戰爭衝突,瑞士山民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複製先前的勝利,將曾經高高在上的騎士老爺們挑飛在地。這也是為什麼瑞士人的勝利會讓整個歐洲都震驚不已的原因。

瑞士長槍兵方陣的組建聽上去並不複雜,士兵們排列成密集的方陣隊形,進攻過程中,高舉長槍過肩,並向下戳刺。防守時,第一排士兵利用地面和膝蓋支撐長槍,如拒馬般抵擋騎兵的衝擊,後3排步兵則會將長槍平端到腰、肩位置,形成緻密槍林。如此一來,瑞士人的對手往往需要面對數倍於自己的長槍。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鎧甲、裝備的不足。

事實上,瑞士長槍兵方陣並非是穿越的產物。除了瑞士人外,早就有人意識到穩固的步兵方陣對於騎兵的威脅。科特賴克會戰中,弗蘭德斯的城市民兵正是依靠緊密的步兵方陣逆襲了剛剛渡河準備發動衝鋒的法國騎兵,而班諾克本戰役更是被編劇拍成了《勇敢的心》。

但可惜的是,這樣的情況往往可一不可再,在無法確保高昂士氣的前提下,民兵方陣往往只能依靠地形環境或者特殊的戰機發揮作用。而瑞士人的特殊之處在於,從14世紀初瑞士聯邦公開向其故主哈布斯堡家族發難開始,除了莫爾加騰會戰屬於一次精巧的偷襲外,後續的勞彭會戰、森巴赫會戰、多芬根會戰中,瑞士步兵並不需要太過依靠地形對於騎兵的限制,就能擊垮這些不可戰勝的職業武士。

和現代瑞士給人的「富庶」、「安寧」的中立國形象不同,十四世紀的瑞士聯邦絕對與以上兩個詞彙無緣。和其他西歐地區一樣,瑞士地區曾經也是法蘭克王國的領土,而後,逐漸被國王因各種原因賜予貴族,成為私人封地,或者劃撥為修道院的轄地。

但除了這些逐漸私有化的地區外,在相對貧瘠的山谷,一些新出現的邊區(march,也可以視為日耳曼部落中宗域、百戶等含義的延續)在逐漸擴大。再加上如伯爵絕嗣之類的意外事件,不少相對自由,不受貴族或國王直接管轄的村鎮開始出現。

這些村落或者城鎮在後來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共和國,如迪特馬申、施泰丁根,一直到十三世紀,瑞士山民與其名義上的統治者之間的爭鬥從未休止,由於有著共同的敵人,瑞士地區的三個森林州(施維茨、烏里、翁特瓦爾登)與琉森等城市、村社決定結盟,這就是瑞士聯邦的由來。

由於交通的不便,瑞士常年隔絕於世,因此和已經步入中世紀的歐洲各國不同,作為辛布里人(古日耳曼人的一支)的後裔,瑞士聯邦的軍事組織形式依舊沿用古日耳曼人的全民徵兵制,如施維茨州舊規定,本地男子自備武器裝備,並由各轄區專門的檢查員負責查驗其裝備是否與其財力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古日耳曼式」的軍制並不能代表任何技術或者制度優勢,雖然法蘭克帝國覆滅了,但在當時的歐洲,義務兵制依舊相當常見,比如英格蘭國王長腿愛德華就曾經在班諾克本戰役前徵召民兵輔助騎兵作戰。

然而瑞士軍隊的特殊性依舊明顯,歐洲貴族往往輕視徵召民兵的戰鬥力,但瑞士軍隊中民兵卻是絕對的主力,就連貴族往往也會融入民兵方陣中,成為其中一員。他們在軍中的身份各不相同,有的作為統帥,有的則是長槍兵方陣的隊長,甚至有一些貴族會以弩手的身份加入方陣。

雖然貴族身份並不代表才能,但在教育水平極度匱乏的中世紀,貴族中無疑更容易出現人才。在瑞士聯邦崛起的過程中,這些本身並不過多政治特權的貴族們的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以村、鎮為單位的軍事編制,讓方陣中的士兵能夠彼此信任協同,這對於民兵部隊的士氣影響極為重要。另外,山民們多以放牧為生,艱苦的自然環境也賜予了他們更加強健的身體與格外好戰的性格,除了對抗外來入侵者外,各地區之間往往還會因為爭奪水源、牧場而爆發爭鬥,這也是歐洲中世紀以城鎮為單位組建的民兵部隊所難以想像的。

從14世紀初,瑞士聯邦公開向其故主哈布斯堡家族發難開始,瑞士人通過莫爾加騰會戰、勞彭會戰、森巴赫會戰、多芬根會戰等勝利,才最終讓瑞士長槍兵方陣成為足以改變歐洲軍隊模式的事物。

而大膽查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讓自己的軍隊一股腦地撞在了這支部隊的身上。1476年3月的格朗松戰役中,大膽查理率2萬士兵與瑞士軍隊交戰,瑞士人和過去一樣,將步兵分為三個方陣機動,處在最前面的瑞士方陣屢屢擊退查理引以為傲的重騎兵的衝鋒,這種史無前例的情況讓勃艮第方的步兵產生動搖,再加上查理指揮火炮調度時發生的混亂,以及即將殺到面前的瑞士後援部隊,勃艮第軍很快便在三重衝擊下潰散。

客觀來說,大膽查理在當時歐洲的各國中,應該算是對軍事較為了解的君主。然而,面對一路狂飆突進的瑞士人,曾經多次親臨戰陣他依舊有一種被人開掛「莽穿」的無力感。

格朗松會戰後,雙方又接連爆發了莫拉特戰役及南錫會戰,查理公爵用於打擊敵人士氣的野炮與重騎兵,對於士氣高昂的瑞士人毫無作用,相反,一旦雙方的軍隊全線展開交戰,瑞士軍隊不留俘虜的駭人習慣也會持續放大勃艮第士兵對於死亡的恐懼,勃艮第部隊中總會率先出現逃兵,並逐漸蔓延至全軍。

所以有時候玩花里胡哨的意義不大,遇事莽一波往往有奇效。

最後,在孤注一擲的南錫會戰中,再一次被瑞士人擊敗的查理公爵死在了戰場之上,人們甚至是在戰役結束後的幾天後,才在一處水溝中找到他那頭顱被斧槍劈成兩半的遺體。而曾經輝煌一時的勃艮第公國,也隨著他的死亡而煙消雲散。

參考文獻:

1、《戰爭藝術史》

2、許二斌《論瑞士僱傭兵的興起與沒落》

3、楊松《論勃艮第公國的興衰與早期現代國家的源起》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披瀾讀史,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