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拓跋鮮卑是如何崛起?三代接力完成雄踞中國北方的王朝

錦音玉曲 發佈 2024-04-01T19:58:33.134947+00:00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朝代,就是北魏,沒有北魏,就沒有後來的北周、北齊乃至隋唐。而且,正是北魏這麼一個強盛王朝的包容性,才形成日後中華民族血脈大融合的根本模式。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朝代,就是北魏,沒有北魏,就沒有後來的北周、北齊乃至隋唐。而且,正是北魏這麼一個強盛王朝的包容性,才形成日後中華民族血脈大融合的根本模式。如果沒有北魏,漢人與「夷狄」的天壤鴻溝,恐怕永遠難以填平,中原王朝「正朔」的狹隘理念永遠也得不到糾正。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是鮮卑族人。拓跋部屬於鮮卑族的一支,世代遠居在漠北,是個逐水草而居、過著遊牧生活的小部落。拓跋部落最早活動的地區在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一帶。後來,拓跋部落離開此地南遷,並進行部落重組,基本上與嫩江流域的「祖地」沒有什麼關係了。

北魏成為一個雄踞中國北方的王朝,是由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太宗元帝拓跋嗣和世祖太武帝拓跋燾三人接力完成的。

晉朝初年,鮮卑人開始與晉廷通好,向晉廷朝貢。晉懷帝時,拓跋猗虛與并州刺史劉琨結為兄弟。在劉琨的懇請下,晉朝廷封拓跋猗虛為大單于,封賜代郡,號為代公。後來,晉廷又晉封他為王。

傳到第六世拓跋什翼鍵時拓跋氏的民眾壯大到十多萬,定都盛樂,威震雲中。匈奴酋長劉衛辰被拓跋什翼犍逼得走投無路,投奔了前秦,秦主符堅大舉討伐代郡,命劉衛辰為嚮導。拓跋什翼犍大敗,退回盛樂,被兒子拓跋定君殺死,部落分散。

秦主苻堅又誅殺拓跋寔君,將代郡一分為二。命劉衛辰統轄西部,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劉庫仁統轄東部。

拓跋什翼犍有個孫子叫拓跋珪,由劉庫仁精心撫養,隨著年齡的增長,拓跋珪越來越英武智勇,由於太優秀,遭到劉庫仁的兒子劉顯的嫉妒。拓跋珪遭到暗算,差點丟了性命,於是離開劉庫仁,投靠賀蘭部母舅賀蘭訥。賀蘭訥的弟弟賀蘭染干見拓跋珪越來越得人心,心存忌妒,想方設法除掉他,可機關算盡,就是不能得逞。

當時,前秦已經衰亡,代郡也十分混亂,拓跋珪十七歲那年,以拓跋什翼犍嫡長孫的身份,接受北方各大小部落的推薦,在牛川即代王位,改元登國。

拓跋珪即位之後,將盛樂作為都城,趕走劉顯,改國號為魏,紀元天賜。史家稱為後魏,也稱北魏。之所以冠之以「後」或「北」,是為了與三國時期的曹魏相區別。當時,漢人崔玄伯、鄧淵、王德等人幫助魏國制定國家制度、天文曆法,因此,北魏的創立帶有鮮明的華夏色彩。

自此以後,拓跋珪連年征戰,先後擊敗劉顯、庫莫、高車各部,又記恨前仇,出兵討伐舅舅的賀蘭部。

一直與代國(魏國)有世仇的劉衛辰此時也出兵攻打賀蘭部。賀蘭訥自知不敵,便向拓跋珪乞降。畢竟是骨肉相連的血緣親,拓跋珪率部調轉矛頭,攻打劉衛辰部並大獲全勝。接著又率軍征伐黜弗部。並在南床山大破柔然。劉衛辰父子也是腦殘,面對如日中天的拓跋珪,不但不選擇避其鋒芒,反而不斷地挑起禍端,趁拓跋珪征伐柔然之際,竟然又派兵從魏國南部入侵。

拓跋珪在鐵岐山擊敗劉衛辰的兒子直力鞮,獲牛羊二十多萬頭,並斬殺直力鞮,最後連劉衛辰的老巢也被一窩端了。劉衛辰在逃竄途中被部下殺死,首級也獻給了北魏。

劉衛辰的另一個兒子劉勃勃逃奔到後秦,後來建立夏國,並改姓氏為赫連,就是那個殺人如麻、積屍成景觀的赫連勃勃。拓跋珪將都城遷到平城,立宗廟社稷,然後稱帝。

拓跋珪最初十分寵愛劉庫仁的侄女,生有一個兒子,取名拓跋嗣。後燕滅亡後,燕主慕容寶的小女兒被收進北魏宮廷,拓跋珪見她姿色過人,冊封為皇后。

拓跋珪晚年常服食一種叫「寒食散」的丹藥,其實,這種丹藥不但不能強身壯體,反而對身體產生巨大的副作用,使得這位不到四十歲的皇帝百病纏身,或數日不食或數天不睡,經常會自言自語說胡話。更要命的是因藥物中毒而導致性情大變,性格變得非常暴躁,喜怒無常,追思朝臣舊惡前怨,動輒殺人,有時甚至親自動手,將朝臣殺掉之後,將屍體擺放在天安殿前,慘不忍睹。這樣一來,朝野人心騷動,各懷憂懼。

拓跋珪年輕的時候,在賀蘭部見到自己母親賀太后的妹妹很漂亮,就對母親說明心意,要娶小姨為妻。拓跋部起自沙漠,禮儀人倫不同於漢族,拓跋珪的這種要求,不應受到指責。

賀太后並沒有答應兒子的請求,她說:「不行!我這個妹妹太漂亮了。女人太漂亮不是一件好事,而是取禍之源,而且她已經嫁人,總不能奪搶別人的妻子吧!」

拓跋珪做了皇帝後,秘密派人殺掉賀蘭氏的丈夫,將小姨媽納為妃子,並生下清河王拓跋紹。

拓跋紹從小兇狠無賴,喜歡打劫行人,脫光人家的衣服取樂,又常常殺豬剁狗,荒悖無常。

拓跋珪很生氣,曾令人將他頭朝下吊起,直到快要死了才放下來。這一天,性格大變、喜怒無常的拓跋珪大罵賀蘭氏,並把她關進冷官,聲言要殺掉她。賀蘭氏無奈,派人向兒子求救。

拓跋紹繼承了拓跋珪的血脈,也繼承了拓跋珪暴躁的性格,知道母親有生命危險,連夜潛入宮中,與宮人合謀,將父親拓跋珪殺了。

拓跋珪的長子拓跋嗣被封為劉王,得知拓跋紹殺了自己的父親,立即帶兵進京,殺掉拓跋紹與賀蘭氏,登上皇位。尊父親拓跋珪為太祖道武皇帝。拓跋嗣即位後,勤問國事,勸課農桑,任用崔浩等人,興利除弊,國家漸漸富強起來。

北魏主拓跋嗣自從與劉裕鏖戰失利,失去滑台,一直把此事引為國恥。由於懼怕劉裕,只能採取忍讓的態度,當聽說東晉太尉劉裕攻克長安的消息,大為恐懼,立即派使臣曲意與之修好,兩國每年都有使者往來,顯得十分友好。

劉裕去世後,拓跋嗣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起來。當時,宋朝使者沈范正要回國,正要渡過黃河時,魏兵突然追到,將他帶走了。原來,魏主拓跋嗣想趁宋國辦喪之機,大肆南侵,報復舊怨。於是捉回沈范正,調兵遣將,進攻滑台以及洛陽、虎牢關。

白馬公崔浩對此十分反對,認為這樣做很不道義,勸阻說:「當初陛下您沒有因為劉裕驟然得勢而與之修好,劉裕對陛下也十分恭敬。他現在不幸去世了,我們卻乘人遭喪而興兵討伐,即使得手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更何況以我們國家眼下的實力,也很難一舉奪取江南,卻落得個伐喪的惡名。在我看來,我們不僅不能乘人之喪,而且應派使節前往弔喪,撫慰孤兒寡婦,從而使我們仁義之聲傳播天下。況且劉裕剛去世,其黨羽還在,一旦大軍壓境,他們勢必會同心協力抵抗,我們不一定能成功。不如稍稍延緩,等待他們的權臣爭權內訌,再坐收漁人之利。」

拓跋嗣問道:「當年劉裕乘姚興之死,一舉滅掉了秦國。現在我趁劉裕去世討伐劉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有什麼不可以?

崔浩說:「姚興死後,他的兒子們骨肉相殘,劉裕看準後秦內亂,才大舉興兵,因而取得成功。但眼下江南安定,無機可乘,我們沒有興兵的機會。」拓跋嗣不聽崔浩的忠告,任命司空奚斤為大將軍,命他督率交州刺史周幾、廣州刺史公孫表等人渡河南行,向劉宋發起進攻。

晉宗室司馬楚之也召集了一萬多士兵,駐紮在長社,要為故國復仇。劉裕活著的時候,曾派刺客沐謙去刺殺司馬楚之,沐謙不忍下手,且因受到司馬楚之的厚待,做了司馬楚之的衛士。司馬楚之一直想報仇,只是苦無機會,聽說北魏兵渡河討伐劉宋,立即向北魏投降,願做前鋒。

北魏主拓跋嗣封司馬楚之為征南將軍,兼任荊州刺史,命他在劉宋的北邊進行騷擾。並命奚斤等人攻打滑台,與司馬楚之互為掎角,遙相呼應,夾攻河洛。屯駐在虎牢的宋朝司州刺史毛德祖得知北魏犯境,立即派司馬翟廣率兵馳援滑台,又檄令長社令王法政率五百名士兵駐守召陵,將軍劉憐率二百名騎兵駐守雍丘,防禦司馬楚之。

司馬楚之率兵偷襲劉憐,未能得手,奚斤等人圍攻滑台,也以失敗告終。只有北魏尚書滑稽率兵偷襲倉垣得手。宋陳留太守嚴稜自知不敵,向奚斤投降。奚斤屯兵城下,仍然無法攻下 滑台。便派人回平城搬救兵。

北魏主拓跋嗣親自率五萬大軍,越過恆嶺支援奚斤。命太子拓跋燾屯兵塞上,並斥責奚斤攻城不力,催促他加大攻勢。奚斤畏罪思奮,冒著箭林石雨,親自督眾攻城,拿下滑台。滑台守將王景度力竭而逃。司馬陽瓚尚率餘眾與魏兵在城內展開巷戰,終因寡不敵眾,被魏軍俘虜,不屈而死。

奚斤乘勝奔襲虎牢,趕走翟廣,直抵虎牢城東。毛德祖率軍邊守邊戰,屢次大破魏軍,魏軍雖然多有死傷,但人多勢眾,始終不肯退去。雙方相持不下,隨之展開一場針鋒相對的調兵遣將。

北魏主拓跋嗣又遣「黑槊將軍」於栗碑出兵河陽,進攻金墉。於栗碑是北魏有名的驍將,擅長用黑槊,人稱黑槊將軍。毛德祖得知敵方動向,急忙命振威將軍竇晃戍守河濱,堵截於栗碑。

拓跋嗣隨即命將軍叔孫建等東略青、兗二州,從平原渡過黃河。宋豫州刺史劉粹隨之派屬將高道瑾據項城。徐州刺史王仲德親自督兵駐守湖陸,與魏兵對峙。

北魏中領軍娥清、期思侯、閭大肥等又率兵趕來與叔孫建會師,聯合進軍碻磝。宋兗州刺史徐琰望風而逃。泰山、高平、金鄉等郡相繼被魏兵攻陷。叔孫建東入青州,鎮守東陽城的青州刺史竺夔,飛使向建康求救。

宋廷令南兗州刺史檀道濟統率全軍,會同冀州刺史王仲德出師東援。廬陵王劉義真也派龍驤將軍沈叔貍,帶領步騎兵三千人支援劉粹。雙方針鋒相對,你來我往,仍然是相持之勢。

宋少帝劉義符即位以後,全無人君之度,只知在宮中遊玩嬉戲,舞刀弄棒,不理政事。這樣還不滿足,又別出心裁地在後花園開鑿一個大池,號稱「天淵池」,造一艘龍舟置於天淵池內,在龍舟上日夜設宴遊樂。劉裕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財物,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被他揮霍得一乾二淨。群臣屢諫不從。


第二年,少帝又改元景平,隨即賜文武百官晉官封爵,南郊祭祀,頒詔大赦。表面上看,京都似乎是一派國泰民安的景象,而此時河南的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

北魏將軍於栗殫渡黃河南下,與奚斤合兵一處,攻打宋軍,殺退劉宋振威將軍竇晃等人,乘勝進攻金墉城。河南太守王涓之棄城而逃,金墉淪陷, 河洛失守。北魏主拓跋嗣任命於栗碑為豫州刺史,令他鎮守洛陽。又命奚斤、公孫表合兵攻打虎牢,並派兵前往支援。

虎牢的形勢突然緊張起來。守將毛德祖晝夜不懈,率城中軍民奮力抵抗,疲於奔命。毛德祖覺得光死守也不是辦法,必須尋找機會出擊,於是命令士兵在城牆腳下鑿通六條地道,每條地道長達六丈有餘,一直通到城外。

地道挖成之後,毛德祖招募四百名勇士,組成敢死隊,趁著夜色,從地道鑽出去,悄悄運動到魏營後面,一聲吶喊,突入魏營。魏兵正在睡夢之中,毫無防備,魏營頓時亂成一鍋粥。敢死隊如旋風般在魏營中刮過,數百名魏兵在睡夢中去了陰曹地府,傷殘者不計其數。

毛德祖在城樓上遙見魏營大亂,知道敢死隊得手,迅即大開城門,率兵殺出接應敢死隊,宋兵內外夾攻,又擊斃魏兵數百人。毛德祖也不戀戰,召集敢死隊快速撤回城內。

幾天之後,魏軍重新將虎牢團團圍住,攻勢比以前更加猛烈,大有不拿下虎牢,誓不罷休的架勢。

毛德祖又心生一計,故意給北魏將軍公孫表去了一封信,表示願意與他結約交好。公孫表收到毛德祖的書信後,不知是計,直接將書信交給奚斤,表示自己沒有二心。沒想到奚斤卻起了疑心,認為公孫表有私通宋人的嫌疑。

毛德祖見魏軍沒有什麼動靜,又寫了第二封信,收信人當然是公孫表,可信並沒有投到公孫表的軍營,而是投到奚斤的軍營。信函很快落到奚斤的手裡。

奚斤見信中的內容比上一封信更顯得親密,立即派人將這封信送給北魏主拓拔嗣。北魏太史令王亮向來與公孫表不和,見信後,乘機對拓拔嗣說:「公孫表這個人詭計多端,向有二心,陛下不可不防啊!」拓拔嗣本來對這件事是將信將疑,王亮的這句話,成了公孫表的催命符。拓拔嗣聽了之後,也不細想,立即派人潛入公孫表營帳,將公孫表活活地給勒死了。

公孫表足智多謀,毛德祖略施小計,便除去一勁敵,當然非常高興,隨後雙方一攻一守,又相持了幾個月。拓跋嗣見戰局僵持不下,親自趕到東郡,令叔孫建加強對東陽城的攻勢,又授刁雍為青州刺史,協助叔孫建攻打東陽。

刁雍為晉前豫州刺史刁逵的同族兄弟,刁逵被殺之後,家族受到株邇。唯刁雍躲在柴堆里逃得性命。事後投奔後秦。後秦滅亡後,又轉投北魏,北魏主拓跋嗣命他為將軍。這次調他助攻叔孫建,分明是借刀殺人。

東陽守吏竺夔見魏兵來犯,查點城中將士,只有一千五百餘人,急忙招集城外居民進城守城,對於那些沒有入城的百姓,命他們堅壁清野。所以,魏兵雖然攻陷青州,但也無從掠食。

歷城太守桓苗得知東陽告急,率兵進入東陽城,助竺夔守城,兩軍仍然處於相持之勢。北魏兵遠道而來,久攻不下,士兵已顯疲態,接著又得到宋將檀道濟的援兵即將到達的消息,刁雍與叔孫建只得毀掉營壘,率部向西 逃遁。

檀道濟率部抵達臨朐,因後勤跟不上,軍中糧食不濟,只得放棄追擊。竺夔因大戰之後的東陽城幾乎成為一片廢墟,只得移駐不其城,青州得以 保全。拓跋嗣見東路軍沒有絲毫進展,索性西趨河內,將全部兵力投放到虎牢,並親自前往督戰。虎牢城外頓時殺氣彌空,戰雲蔽日。

虎牢被圍困已有二百多天,二百多天裡無日不戰,守城軍民傷亡慘重,突然又遭北魏大軍的瘋狂攻擊,漸覺不支,雖然拼死抵抗,勉強支撐了二十多天,由於缺醫少糧,守城士兵一個個眼睛生瘡,面如枯柴。

當時檀道濟出軍湖陸,劉粹駐軍項城,沈叔狸屯軍高橋,但他們都畏懼魏兵的強盛,竟然沒有一個敢出兵救援虎牢。拓跋嗣見虎牢城仍然久攻不下,命士兵在城外挖掘一道很深的壕溝,泄去城中的井水,城中水源枯竭,人渴馬乏,加之這時又發生了瘟疫,軍民幾乎失去了戰鬥力,眼見得只能束手待斃了。拓跋嗣見時機已到,命令加大攻勢,魏兵一鼓作氣,攻上了城牆。

宋軍守城將士欲挾持毛德祖出走,毛德祖大呼:「我誓與虎牢共存亡,絕不會城亡而身存!」說罷,率眾繼續抵抗。拓跋嗣見毛德祖是一員虎將,下令軍中活捉毛德祖,欲收為己用。

北魏將軍豆代田用長矛搠倒毛德祖的坐騎,毛德祖跌落馬下,被魏軍生擒活捉,宋廷將士大部分做了俘虜,唯參軍范道基率二百人突圍南走。魏軍最終攻克虎牢。

拓跋嗣勸毛德祖投降,德祖不肯屈節,誓死不降,最後終因傷勢過重,死於北魏軍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