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之後,「劇本殺電影」靠譜嗎?

毒眸 發佈 2024-04-04T05:27:40.558659+00:00

《滿江紅》票房剛到45.1億,來到了內地影史第七的位置,距離第六的《唐人街探案3》僅剩1300萬左右的差距,還有上升空間。

《滿江紅》票房剛到45.1億,來到了內地影史第七的位置,距離第六的《唐人街探案3》僅剩1300萬左右的差距,還有上升空間。在《滿江紅》的映後見面會上,張藝謀導演曾坦承,《滿江紅》加入了當下時髦的劇本殺風格。

一股屬於「劇本殺電影」的風潮正在業內悄然涌動。從2021年的《揚名立萬》首提「劇本殺電影」概念並成為當年最大票房黑馬之一,到《滿江紅》在今年春節檔掀起觀影熱潮,再到2023年待映片單中由賈靜雯、白客主演的《歡迎再次登錄》在預告片中直言「歡迎參加真人在線劇本殺」,「劇本殺電影」這一概念正在逐漸從營銷層面走向創作層面。

有電影編劇從業者告訴毒眸,近來有不少電影公司提出想做「劇本殺電影」的策劃案,對標影片即為《揚名立萬》和《滿江紅》。有票房成功的先例引發跟風式的創作並不稀奇,關鍵在於,「劇本殺電影」們受市場歡迎的核心原因究竟是什麼?

2021年與《揚名立萬》幾乎同期上映的,由范偉、張頌文、竇驍等人主演的《不速來客》也十分具有劇本殺電影的氣質,但最終卻只取得了6733萬票房。可見,並非「像劇本殺」就能成為票房密碼,背後考驗的還是電影本身的內容質量。

只不過,在「像劇本殺」的外殼框定下,想寫出一個能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劇本,談何容易。

什麼是「劇本殺電影」?

傳統的電影類型分類中,當然是沒有「劇本殺電影」這個概念的,它可以被算作懸疑類影片中的一個子分支。如果按照《揚名立萬》《滿江紅》等成功的前作來歸納這個概念的具體特徵,多次擔任懸疑片編劇的魏然(化名)告訴毒眸,大致是封閉空間、人物群像、層層反轉這三點。

封閉空間是「劇本殺電影」最受資本青睞的優勢之一,因為這能節省大量製片成本,從而實現以小搏大的可能。《揚名立萬》的網傳成本僅5000萬,但最終收穫了9.26億票房,便是以小搏大的典例。

人物群像是「劇本殺電影」相對於傳統推理片的最大差異。在傳統推理片中,往往有偵探作為核心人物,戲份最大的主角也基本集中在兩到三人身上,剩餘的「嫌疑人」們則更多作為功能性角色出現。而「劇本殺電影」則需要相對平均的「群像戲」,每個角色有著更豐富可展開的前史,並通過角色身份的不斷翻轉和關係的不斷變化來製造戲劇張力。

至於層層反轉,在傳統推理片中同樣屢見不鮮。只不過,反轉需要把握好尺度,過度使用反轉有時反倒不美。

在魏然看來,《揚名立萬》和《滿江紅》作為「劇本殺電影」在商業上成功的共同點在於,儘管懸疑反轉的情節做得不算紮實,但是很吸引人眼球,「能牽引著觀眾一直往後去尋找一個答案。」

牽引觀眾的「鉤子」設置得不錯,但反覆反轉到最後關頭,推出的「底」能不能滿足觀眾,是成敗的關鍵。

《滿江紅》與《揚名立萬》儘管在票房上均為成功作品,但口碑層面卻有差距。《滿江紅》從豆瓣開分時的8.0一路跌到了現在的7.2,從評分占比中也能看出,五星和二星以下的占比都比《揚名立萬》要更高,口碑兩極分化嚴重。

從內容層面的差異來理解差評,核心在於《滿江紅》結尾最後一番的反轉引發的爭議較大——在主角團費勁心機終於成功接近秦檜之後,卻沒有選擇刺殺秦檜,而是「放虎歸山」。在幾位編劇看來,這是歷史IP改編帶給《滿江紅》的局限性,「既要滿足歷史的一部分真實性,又要滿足觀眾的審美趣味,但眾口難調,所以呈現出一種非常擰巴的調性。」

因此,層層反轉既是吸引觀眾的利器,同時也要避免過度反轉帶來的傷害。要把握好這一尺度,是對編劇能力的考驗。

「劇本殺電影」沒那麼簡單

本質上,「劇本殺電影」就是在將電影製作階段的風險和成本轉移到前期的劇本創作中,因此,它能否成功最大的考驗就是能不能寫出一個好劇本。

對傳統的影視編劇來說,這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任務。曾擔任影視劇編劇、現為編劇幫劇本遊戲創作聯盟負責人的金金告訴毒眸,「劇本殺不是一種文學,它本質上是更加偏向於遊戲的,而電影和影視劇還是一種近似於文學作品的邏輯。」

因此,劇本殺可以通過互動性的設計來給玩家帶來豐富體驗,但「劇本殺電影」,在場景已然十分簡單的情況下,想要保持豐富性是非常困難的。在魏然看來,大多數公司以前不做單場景影片不是不知道它省錢,而是因為電影是個視覺媒介,單場景的劇本很難持續給到觀眾刺激,「如果說早期阿加莎小說改編的那些電影,發生在一座輪船或者火車上的故事還能讓人有些新鮮感的話,現在經歷了這麼多類似的影片洗禮之後,已經很難再在一個封閉空間裡有什麼全新的點子可以發揮了。」

不只是案情的設計容易與前人相似,一些普遍的創作規律即便對於觀眾來說都已被洞悉,讓懸疑片失去了最重要的神秘感,「比如反轉是一定會有的,那麼就意味著最開始看起來最像兇手的,大概率他最終就不是兇手。」

所以,許多「劇本殺電影」在創作上,需要向懸疑之外找增量。例如在設定上加入年代奇觀,《揚名立萬》就設定在民國,而《滿江紅》則設定在宋朝。這也是相當一部分劇本殺會做的事,目的是讓觀眾有一個脫離日常生活的沉浸氛圍。

除了背景設定之外,類型上也往往會做成複合類型,像《揚名立萬》《滿江紅》一樣加點喜劇,又或者加點奇幻、科幻、恐怖的元素,都能在推理之餘,讓兩個小時的電影顯得沒那麼單調。

但複合類型又對劇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市場反饋不佳的《不速來客》,有豆瓣短評就提到,「把販賣兒童這樣沉重的題材嫁接到喜劇效果上,形成一種極為詭異的感受。」

魏然也在自己接洽的項目里,明確表示了拒絕加入喜劇元素,「一方面是在講嚴肅社會議題的時候突然插入喜劇段子,是我不能接受的一種感覺,另外喜劇本身也很依賴喜劇演員的表現,而好喜劇演員的片酬並不低,想要加入喜劇元素本身也得看投資體量量力而行。」

此外,在人物群像的建立上,只有兩個小時左右體量的電影,實際上很難刻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群像。金金提到,「實際上劇本殺風格在如今的劇集市場裡更加普遍,近年來的懸疑類劇集或多或少都有借鑑劇本殺的影子。因為劇集的時間更長,才有更多的餘力能做好群像。」

所以,劇本寫得好的「劇本殺電影」或許確實能賣座,但它本身存在的諸多限定條件,也讓寫出一個好劇本變得更加困難了。

只是營銷概念而已?

在《揚名立萬》上映時,「劇本殺電影」其實還只是一個營銷層面的概念,並非一個創作層面的概念。毒眸曾在與導演劉循子墨的對話中了解到,「創作時沒有想過要做的是『劇本殺』,只是我們覺得平時編劇開劇本會的時候非常有意思,所以想拍一個電影來呈現各種人在劇本會上的狀態。」

如果只從營銷的角度來看,「劇本殺電影」的概念能幫助影片圈定更多的觀眾群,從而獲得市場成功嗎?很難。

首先,劇本殺產業整體發展程度和大眾討論度已經不如前幾年了。根據《中國沉浸式劇本娛樂行業研究報告(2021—2022)》,2022年行業年營業收入從2021年的近200億元縮減至170億元。因此,在2021年《揚名立萬》上映的節點,或許還能蹭上一些「劇本殺」的熱度,到了今年才開始策劃的「劇本殺電影」項目,到未來上映時「劇本殺」還是否時興,尚未可知。

曾擔任《唐人街探案》系列編劇之一、天魔城劇本殺創始人北辰告訴毒眸,劇本殺玩家相比一開始也換了一批,「老玩家告訴我,現在沒法再堅持超過6個小時的劇本殺了。但行業在越來越『內卷』,為了追求所謂的『成本感』,讓本子時間普遍變長,也有越來越多的本子是需要多個DM來帶、需要有演員全程演繹的。」這對店家的要求變高了,尤其是在成本和人員配置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壓力和挑戰。而店家則會把這部分成本無形轉嫁到玩家上,導致玩劇本殺的成本越來越高。

往重度體驗方向轉型的劇本殺行業,意味著更高的客單價和更圈層化的玩家群體,未來也就很難進一步向大眾化的方向去普及。

「喜歡單純玩推理這一類的玩家也越來越少了,現在的玩家更多的需求是社交。」北辰補充道,「而電影的核心體驗一是追求視覺上的刺激,再一個是看完了之後大家一起聊這個劇情,提供一個談資。」這表明,劇本殺玩家的訴求,和懸疑電影觀眾的訴求是不太一致的。

即便是硬核本的愛好者,在金金看來,或許也很難對懸疑電影感興趣,「從一個劇本殺玩家的角度來看,這些電影推理的部分其實有些太簡單了,電影一開始基本上就知道後面怎麼回事了。」所以,從營銷的角度,目前的「劇本殺電影」們,還是很難吸引到真正愛玩劇本殺的人成為觀眾。

但在北辰看來,「劇本殺電影」這一概念的提出,至少是一種很有效率的宣傳手段。它能迅速回答普通觀眾關於「這個片子到底講的是什麼」的疑惑,更有可能建立起對於《揚名立萬》《滿江紅》等「劇本殺電影」前作的聯想。

布萊克·斯奈德在《救貓咪》中就曾強調過,「在任何一個周末,哪怕是一個狂熱影迷,也只有大約三十秒的時間來決定要看什麼。所以,能把『它講的是什麼』給描述好,就是關鍵所在。」

儘管單片的成功難以預料,盲目跟風也並不理智,但在金金看來,目前國內電影市場中懸疑類型片整體的供給還是不夠的,想要有精品出現,先要形成蔚然成風的創作氛圍。據貓眼《2022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2017-2022年,懸疑類型影片的票房占比除2021年一枝獨秀之外,持續處於10%之下。

另據《2021中國電影觀眾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院線新上映的481部國產影片中犯罪類型影片數量僅占3%,但觀眾最感興趣的是恰恰就是「案件/犯罪題材」的影片,占比49.4%。這充分說明這一類型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待挖掘。

所以,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投資「劇本殺電影」,未必能在票房上找到「財富密碼」,但對於整個市場來說,至少是對供給缺口的一種補充。

而電影和其他媒介形式或娛樂方式的結合,本身也是媒介融合時代正常的發展趨勢之一。在北辰看來,不論是什麼形式,好內容的邏輯是一致的,「不管是電影、劇集還是遊戲,甚至是相聲、脫口秀,都是講求反轉的,好的內容創作其模板大同小異,不好的創作千奇百怪。」

取長補短,正是文娛產品保持生命力的重要路徑,電影也不例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