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九)

金石明 發佈 2024-04-06T00:38:26.230156+00:00

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義放在後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 」

孟子見梁惠王是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事件。

孟子和梁惠王的對話,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效率優先還是公平優先的問題,也就是兩人在對話里談的:仁義和利益,哪個先,哪個後?

他們的對話翻譯成現代文是這樣的: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麽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 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 '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 '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 '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義放在後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 "

一個講仁義,一個講利益,哪個更好?其實兩個都要講,但哪個要先?其實從我們今天理解,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哪個先?我們現在說的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無論如何不能把兩者對立。其實最後是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效率優先的邏輯。把蛋糕做大,就算以後蛋糕分得不公平,但蛋糕很大,分得最少的人,最後也分得了不少。公平優先的邏輯是人的經濟追求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絕對值,而是取決於相對值,或者說取決於我的經濟水平可以放在社會哪個階層位置。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越公平,就越能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如此,效益也會提升。

但魏國當時面臨的情形是火燒眉毛的「國際形勢」,沒有「利」,物質不強大,可能會被別國吃掉。但也可能造成另一種情形:人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國家同樣未來堪憂。

很大矛盾啊。我估計孟子和梁惠王誰也沒說服誰。

就像我們今天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樣,是物質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了,就更必須更多考慮公平效率的問題。而繼續大力發展經濟,同樣不可或缺。我們今天講的「五位一體」更是強調全面進步,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關鍵字: